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道医中医治疗胃病

健康生活 2023-10-01 11:09:33

目前,在中国患有胃病症状的人数是相当巨大的,胃病的存在,不仅仅带给自己健康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面对很多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大饱口福的遗憾,而胃病的治疗也是很艰难的,可以说,很多人都是长期受到胃病的困扰而无可奈何,因此,对于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也是最令大家关心的。

说起中医治疗胃病,是一种深受很多胃病患者青睐的治疗胃病的手段,由于中医治疗胃病有着不损伤健康的旗号,因此,很多胃病患者在面对西医治疗胃病和中医治疗胃病方面会更青睐于中医治疗胃病。

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有哪些?

脾气虚损: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外感寒邪,内伤生冷,中阳不振,虚寒内生而致。症见胃脘隐痛,呕吐清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甚则呕血,大便色黑。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沉细无力。治宜健脾益气,摄血宁神。方选归脾汤化裁,药用党参,黄芪,白术,白芍,当归,茯神,酸枣仁,砂仁,伏龙肝,焦地榆,槐花,甘草等。

肝火犯胃:因恚怒伤肝,疏泄不畅,气机阻滞,日久化火,逆犯胃气,失于和降而致。症见吐血鲜红,或呈褐色,便如柏油,嗳气恶心,脘胁胀闷,烦躁易怒。舌质红,少苔,脉象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和胃止血。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药用柴胡,白芍,枳壳,陈皮,香附,川楝子,郁金,黄芩,山栀,川楝子,龙胆草,吴茱萸,仙鹤草,甘草等。

瘀血阻络:因久病胃痛,反复发作,气机不利,伤及胃络,血瘀阻滞,不通则病而致。症见胃痛拒按,痛处不移,宛如针刺,夜间尤著,或彻胸背,呕血便血。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选金铃子散加味,药用川楝子,元胡索,丹参,五灵脂,生蒲黄,赤芍,广木香,fo手,制没药,制乳香,甘草等。

热伤胃络:因恣食肥甘,偏嗜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停滞,日久化热而致。症见脘腹胀闷,衄血呕血,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大便黑干,小便黄赤。舌质绛红,苔黄燥,脉象洪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选三黄泻心汤化裁,药用黄芩,黄连,大黄,赤芍,丹皮,生石膏,知母,生地黄,侧柏炭,大蓟炭,甘草等。

看了本文中关于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介绍,相信大家对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要提醒胃病患者,由于自己患有胃病,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胃部,切不可因为食物太美而大吃大喝,以免加重胃病的病情。

针灸培训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慢性胃炎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一种疾病,对于这种类型的疾病,很多病人都情愿选择中医治疗的方法,毕竟中医不像西医的副作用那么大,而且比较温和。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中医辨证慢性胃炎且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辨证慢性胃炎及治疗方法
(1)寒痛:胃痛暴作,感寒则剧,得热则缓,畏寒喜热饮,不渴,苔白腻,脉紧。治宜散寒止痛。用良附丸、附子理中丸,或用胃痛定。

(2)胃脘灼痛:泛恶口苦,口渴饮冷,便秘,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和中。用生姜得心片,口服。或用胃痛片(吉林方)、胃痛宁。

(3)气滞痛:胃脘胀闷,攻撑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苔薄腻,脉弦。治宜疏肝理气。用柴胡舒肝丸、和胃平肝丸、舒肝丸,或用沉香舒郁丸。

(4)火郁痛:胃痛日久,痛势急迫,有烧灼感,口苦而干,心烦易怒,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泄热。用丹栀逍遥丸,并配以左金丸,或用戊已丸、越鞠保和丸。

(5)虚寒痛:胃痛隐隐,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暖喜按,泛吐清水,舌淡,脉细软。治宜温脾健胃。用小健中合剂、参桂理中丸、益气六君丸,或用黄芪建中丸。

(6)血瘀痛:痛有定处,如针刺刀割,脘痛彻背,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用元胡止痛片。
慢性胃炎的特点
共同点:

1、起病缓慢,多有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往往是无规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

2、可伴有食欲不振或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及嗳气。

3、可出现消瘦、疲乏无力、腹泻、舌炎、指甲脆弱及贫血等,多为缺铁性贫血。

4、检查时可发现上腹部有轻微压痛,皮肤粘膜苍白,光滑舌,少苔等。

不同点:

1、浅表性胃炎:

食欲减退,饭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有压迫感,嗳气后自觉舒服,或时有恶心、呕吐、反酸或疼痛等。

2、萎缩性胃炎:

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上腹部钝痛,此外尚有消瘦、贫血及腹泻等。

3、肥厚性胃炎:

上腹部痛类似溃疡病,亦可因进食或服碱性药物而疼痛暂时缓解,常有消化不良,有些患者可并发胃出血。
慢性胃炎的保健注意事项
晚饭后半小时,可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自由自在地散步;散步时,整个内脏器官都处于微微地颤动状态,再配合有节奏的呼吸,可使腹部肌肉有规律地前后收缩,横膈肌上下运动,可以对胃肠起到按摩作用。

站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右手手掌在腹部上下左右按摩,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日按摩2~3分钟,以空腹时按摩效果最好。在按摩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为害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此法对急性发作的胃痛效果较好。慢性胃病发作时,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坐位,五指并拢,用右手手掌从右胸直搓至左大腿沟,后用左手手掌从左上胸直搓至右大腿沟;按摩100次左右为宜。

坐位;右手握拳(拇指在外);用拇指的指关节敲击同侧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在胫骨和腓骨之间),叩击一百次,再换另一只手操作;或者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待有酸麻胀感后持续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仰卧,以两手拇指侧面放在右侧的腹直肌上;食指和中指相对,捏提起腹直肌;由上到下慢慢进行,随捏随提,进行1分钟;换左侧。

猜你喜欢:

1. 慢性胃炎吃什么可以养胃护胃

2. 常见的胃病种类有哪些治疗方法是什么

3. 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4. 目前检查胃病的方法

5. 女人有哪些严重的胃病

中医治胃病,讲究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我们都是胃不舒服,症状差不多,他开的药我可以吃吗?”临床上经常有患者会提出疑惑,同样是胃病为何方药不同?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李鲜教授表示,中医治胃病,人有高矮胖瘦,男女长幼,病有寒热温凉,轻重缓急,断不可一概而论。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一证一方,因人而异。

治疗胃病有三辨,即:辨寒热、虚实、气血。

寒证多见胃脘冷痛,因饮冷受寒而发作或加重,得热则减,遇寒则甚;热证多见胃脘灼热疼痛,吃辛辣燥热食物易于诱发或加重。虚证多见于久病体虚者,胃脘隐隐不适,时作时止,饥饿或过劳时易诱发或加重,揉按或吃饭后不适症状会减轻,伴有食少乏力等症状;实证多见于新病体壮者,其不适症状表现为胀、痛、急剧而拒按,有定处,吃饭后加重,伴有大便秘结等症状。

初病在气,久病在血。胃病之初常以痛、胀为主,时而发作时而停止,嗳气或矢气后缓解,多属气分;胃病久延不愈,持续不解,伴食后加重,舌 质 紫 暗,舌 下 脉 络 紫 暗 迂 曲 者 ,多 属 血 分 。

胃病的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原则,意在疏通气机,健脾和胃。以虚实为总纲,辨证施治。同样是因寒所致的胃痛,实寒与虚寒治法就有所不同。属实者,大多由受寒、饮冷导致,病发突然,疼痛剧烈,用热水袋热敷、或用生姜、红糖煮水喝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临床上常用热罨包温敷,或者选用散寒止痛类药物治疗,常用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属虚者,多发病缓慢,疼痛隐隐,常伴有畏寒,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等症状,临床常选用艾灸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位温脾暖胃,或选用温中止痛类药物,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黄芪建中汤等。这类患者常常伴有饮食不节史,长期的脾胃受损导致脏腑虚寒,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在平时的饮食中多用生姜、小茴香、胡椒等暖胃之品。(韩冰)

中医可以治疗胃病吗?

中药也可以治疗胃病,很多中药对于胃病的治疗作用也是比较好的,如患有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患者,可以用一些中成药来进行治疗,例如气滞胃痛颗粒,香砂养胃丸,快胃片等中成药对于胃病引起的症状也有良好的作用。

很多患者由于不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经常暴饮暴食,或者经常不吃早饭,三餐不规律,或者经常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经常饮酒,这样有可能会引起胃黏膜损伤,从而出现一些慢性胃病。出现这种情况还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胃部疾病引起的症状。另外也可以用一些中成药来配合治疗。

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一些新鲜易消化的食物,三餐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饮酒。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08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