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黄曲霉毒素是什么东西,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霉菌产生的,并且这个真菌主要的寄存对象是在一些主食植物上面,比如说水稻,小麦等等。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很强烈的,如果人体摄入一定量的话,甚至会导致死亡。黄曲霉毒素主要的伤害对象是人体的肝脏。
我们所食用的一些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感染,大家在食用的时候就要多加留意了,如果食物已经变质的话,就不要再食用了,以免会存在黄曲霉毒素。
病因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最易受污染,一般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污染较重,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等可引起中毒。
临床表现
早期有胃部不适、腹胀、厌食、呕吐、肠鸣音亢进、一过性发热及黄疸等。严重者2~3周内出现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皮肤黏膜黄染、腹腔积液、下肢水肿、黄疸、血尿等。也可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胃肠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食品中所污染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其毒性目前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1.急性中毒
主要为肝损害所致,出现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致死亡。
2.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主要变化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
3.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的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
牛吃了感染黄曲霉菌的饲料而发生中毒,牛一般中毒过程较慢,开始为厌食,消瘦,反应冷淡,四肢水肿,并可能有间歇腹泻,少数病牛兴奋转圈,最后突然昏死。注意清除霉败饲草、饲料可预防本病。
治疗方法
(1)10%~25%葡萄糖注射液2000毫升,5%维生素C溶液40~60毫升,静脉注射。
(2)绿豆300克,盐20克,水2500毫升,煮成绿豆汤,让病牛自饮。如自饮有困难,可灌服。
(3)防风18克,甘草35克,煎汁后加绿豆汤600毫升,白糖100克,一次灌服。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为什么奶粉中会含有黄曲霉毒素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可以摄入: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途径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副教授何计国(微博)介绍,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不像三聚氰胺属于恶意添加。黄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如果牛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牛肉中含量不会很高。但内脏特别是肝脏中含量会高。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加热到280°都不会被破坏,所以奶粉中只要含有,就不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下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检疫要求:
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1-81)规定,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中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检出,其他食品可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卫生标准(GB9676-88)规定,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测定黄曲霉毒素方法有哪些
目前,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微柱筛选法、金标试纸法等。我国现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 5009.22-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3-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方法,GB/T 5009.24-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方法。此外,卫生部于1990年11月发布了《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的防霉去毒措施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介绍,颗粒状的被污染粮食可通过晾晒、清洗消除部分黄曲霉,但如果是粉末状的食物或饲料,则很难通过以上方法清除。
(1)? 防霉:控制粮食含水量在12~13%以下即可防霉。保持米粒及花生外壳的完整,使用化学熏蒸剂,对防止霉菌侵染也有一定作用。
(2) 去毒方法:
挑除霉粒:适用花生。因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发霉,变色,破损及皱缩的花生中,挑除后,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碾轧加工及加水搓洗:适应于大米,因毒素主要存在于米糠及大米表层。脱胚去毒:适用于玉米。脱胚法有两种:一是浮选,将玉米碾3MM左右的碎粒。加入清水,搅拌,轻搓,胚部碎片轻而上浮,捞出浮层;二是碾轧法,将玉米碾轧,去掉外皮及胚部.4)加碱破坏毒素:适用于食用油.5)其他:如紫外线照射,盐炒法等有一定去毒效果。
(3) 加强食品卫生监测。?
没药可以解毒,但了解它的毒性会对你有些帮助。
黄曲霉毒素 在各类毒素中,黄曲霉素类被认为是毒性最大,因为它们可引起肝中毒、突变、癌变和免疫抑制等。没有其它毒素有 象黄曲霉素这样如此广泛的毒性,因此世界对它的认识也比较多,黄曲霉素是真菌、曲霉属菌、 黄曲霉等的产物。它 们产生黄曲霉素B1、B2、G1、M1、M2。其中B1的毒性最大。黄曲霉毒素是一组极毒的化学物质,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 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 产生。这些曲霉在全世界的空气和土壤中广为分布,死的和活的动植物都 能感染。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那里的湿热气候为真菌生长提供了最佳的 条件。例如,对黄曲霉的最佳温度是28-30℃,花生中的最低水分含量正好是8-10%。在很多受污染的农产品中, 花生、棉籽和大米是最容易被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霉菌所感染的。由于黄曲霉素广泛出现,它们对畜牧生产造成严重的 经济损失。例如,据估计,1986年仅仅由于肉仔鸡吃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体重减轻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 为1亿4000万美元。大量文献报道,黄曲霉可引起肝中毒,但也影响个体的全部系统,引起宏观和组织学方面的变化, 影响生长和生产率,并最终引起死亡率上升。另外,除为诱变剂和致癌剂外,黄曲霉也可影响免疫系统,引起禽对许 多传染性疾病易感性增加。慢性中毒情况下,除生产力稍有下降外,临床症状不很明显,因此不易诊断。 鉴于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重要的有害饲料污染物,已经制订了限制其在饲料和食品中最高含量的严格的管理条例。比如, 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规定(1988),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含量为20微克/公斤、(对人和奶牛)、 100微克/公斤(对家禽)、200微克/公斤(对育肥猪)和300微克/公斤(对肉牛)。欧盟规定从1999年1月1日开始农产 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含量一般为4微克/公斤,而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大的化合物)的最高含量为2微克/公斤。
会。
黄曲霉是一种腐生真菌,多见于腐烂的粮食及有机物中。
黄曲霉素是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毒性极强,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肝脏坏死出血,即中毒性肝炎。其中黄曲霉毒素B1可引起细胞错误地修复DNA,导致严重的DNA诱变,还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扩展资料:
1、避免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针对易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的存放也很关键,存放不当很容易增加毒素的含量,存放得当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比如,像花生、大米等要置于通风、阴凉干燥处,切记淋雨和返潮,最好不要囤积过多,现用现买。
2、干辣椒的发霉主要是受潮引起,造成霉菌泛滥,其实阻止腐烂的方法就出来了如何防潮,方法:
是将干燥好的辣椒用密封的塑料袋扎紧口,或者有条件的话讲里面的空气吸出,降低里面水分的就是主要方法,或者在里面添加干燥剂。或者早超市买密封罐储存,降低霉菌的传播途径就是离开空气的流动,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霉菌,当然加添加剂防霉就不适合家庭的方式了,最好还是选用密封的办法。
人民网-发霉食品中含黄曲霉素 霉花生榨的油会诱发肝癌
人民网-原来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离我们那么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03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胃出血的原因
下一篇: 重症肌无力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