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道医中医四诊的技巧

生活百事通 2023-09-30 12:50:03



“望”:勿涂口红勿刮舌面

“望诊”主要是医生通过视觉获得与诊断有关的信息,自觉或不自觉地掩盖自己的表象会影响医生的望诊的结果,导致误诊。现在的化妆艺术很容易以假乱真,如一个萎黄的面色本来是脾虚证的表现,经过面部化妆后红润的面色可能会使医生不能正确诊断;口红会让一个因阳虚而唇色苍白患者变成气血调和的“常人”。看病前不要化妆,让医生看到一个真实的你,有助于诊断。

“望舌”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内容,医生希望能够看到患者真实的舌苔、舌色。有些患者早晨刷牙时拼命用牙刷刮舌面,目的是给医生看一个漂亮的舌头,但恰恰是因为这样让病看不明白、不准确。舌苔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病证,如黄色的舌苔是热证、灰黑而润的舌苔是寒证,如果患者来看病前喝一罐橙汁或者浓咖啡将舌苔染成黄色或灰黑色,热证或寒证的误诊就可能出现了。

此外,望舌时往往有些患者将舌头伸得长长的、尖尖的,为的是让医生看得更全面,他哪知道不管什么颜色的舌头(舌色),伸得太紧太尖就变成代表热证的红色舌象。伸舌头时应该放松、自然,舌面充分展开,舌长的三分之一伸出口外就可以了。

针灸培训

中医四诊如何评价

在中医中的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与切诊四种方法。

望诊指的是 运用医生的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形、色、质、量等。因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观察病人外在的异常变化,可以了解疾病情况和人体内部的脏腑盛衰、气血盈亏 ,体现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的诊断原理。在望诊中,又以观察面部与舌最受重视,因为它们与内脏功能有着密切联系。

闻诊是指通过医生的听觉及嗅觉,分辨病人语言、呼吸、咳嗽、声音与排泄物、分泌物的气味是否异常,借以判断病人患病情况。

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病人的现在症状、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变过程、诊疗经过、以及病人的生活习惯、人事环境等,为诊断疾病搜集有关资料。

切诊是医生用手在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脉管搏动处与身体的一些部位,如胸、腹、四肢等处进行切按。根据手的触觉所得的脉象变化与局部的异常反应,以了解脉象和体表局部的变化。

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在临床时相互补充,彼此不能取代。所以在临床诊断时,必须四诊合参,才能正确地诊断疾病。单纯依赖一种诊法,可能产生偏差,导致误诊。

中医的四诊是什么?

指的是望、闻、问、切。古称“诊法”。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诊法。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所谓“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所谓“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般发出的气味。
所谓”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扁鹊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了“切诊法”。《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
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四诊
四诊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这就必须“四诊并用”、“四诊并重”、“四诊合参”。《难经》所提出的神、圣、工、巧之论,并非将四诊的意义分成等级,而是强调其各自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这些技巧的难易程度。早在《内经》就明确了提出了切勿强调切诊的观点,《素问·征四失论》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世,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批语那种不能全面运用诊法的医生是“所谓窥管而已”。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惟以切脉为能事的医生,不能得是通医道的人。只有将四衣,有机的结合起来,彼此参伍,才能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00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