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道医中医养肺有秘方

健康生活 2023-09-30 07:23:07

夏天,阳气当旺,虚阳得助,体内虚寒有易解之势,因此夏季是养肺的好时机。

夏季,人容易出现怕热多汗、胃部胀满、胃口不佳等脾胃虚寒症状,此时以温阳药补益中焦,可借助外界阳旺的天时条件,促使寒邪外出,消除肺内顽固的寒湿和痰饮,促进肺病的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肺病患者,可服用传统的桂枝汤、玉屏风散、肾气丸、右归丸、小青龙汤等调养身体。

自我保健的外治法也有很多,比如艾灸肺腧、肾腧、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还可以临睡前端坐在椅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正身闭目;家人用手掌从背部脊柱两侧由下至上轻拍10分钟。夏季宜夜卧早起,睡前、晨起静心打坐,可敛心火、养肺气。

天热时人们易贪凉饮冷而致阳气受损,以致内生寒湿,加重咳嗽、咯痰等症状,因此中老年人宜吃暖食,少吃生冷。夏时心火旺盛,不少人喜爱苦味食物或凉茶以清热泻火,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而辛味归肺经,所以夏天可以适当多吃姜、葱、蒜等辛味食物,达到益养肺气的功效。另外,平时虚寒明显、咯痰不多的慢性病患者,可间断补以红参、高丽参、北芪、巴戟天等药物以温阳脾胃,补益肺脏。此外,药膳养肺气因简便易行,更容易得到青睐,如北芪淮山瘦肉汤,有补肺、健脾、益气的功效,适合咳嗽、气促、汗多、反复感冒者食用。

健身能养肺。夏天不宜剧烈运动,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适宜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既能祛暑降温,又能有效锻炼肺功能。此外,还可选择散步、慢跑、八段锦等,但切忌过度锻炼、带病健身,以免加剧正气损耗,反而不利于养生。


针灸培训

一到秋季就咳嗽?道医教你三个调补妙方,值得收藏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过几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节气了。白露之后气温开始渐渐转凉,雨水越来越少,天气变得干燥。此时有些人咳意不请自来,从嗓子干、嗓子疼、喉咙痒,渐渐发展成咳声不断...你身边是否有人中招了呢?


最近就有很多朋友问我,说:从秋天起,家里人总是喉咙痛、喉咙痒、开始咳嗽了,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早上咳、入睡咳、半夜咳,阵阵咳嗽声不断,喉咙其痒无比,有时候老是感觉有痰咳不出来,又干又疼,一直反反复复好不了...这该怎么办?



一到秋季就很容易咳嗽,这很有可能是秋季「燥邪犯肺」了,肺为骄脏,喜润恶燥,秋燥侵犯肺部就容易引起咳嗽,这种时令的症状,自古以来,也受到了很多医家的肯定与重视。


比如,清代著名医家喻嘉言曾提出「秋伤于燥」之说,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也提出:「燥气上受,先干于肺,令人咳嗽。」所以在秋季,各个医院、诊所内突然增加了很多咳嗽的患者……


道医里有句话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所以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一旦入侵人体,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肺脏了。


从道医 「天人合一」及「五行哲学思想」的原理来看,秋季的五行属性对应于金,而人体肺脏的五行属性也对应于金,秋天燥邪易伤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当外邪侵犯人体时,不管从口鼻吸入,还是由皮肤侵袭,都容易犯肺而咳嗽。



天干物燥交替的季节,身边咳嗽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咳嗽老不好,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工作、生活。给大家分享几个简单易行对付秋咳的法子,值得收藏。



1、辩清寒、热、燥咳,好得又快又彻底

止咳的方子很多,但咳嗽分寒、热、燥,辩证是关键,简单来讲,寒性的要散寒,即燥性的要滋阴,热性的要散热。


1、风寒咳嗽


秋季早晚气温下降,如果大家仍然猛吹空调的话,容易引起风寒感冒,从而带来寒咳,寒咳的身体表现:流清鼻涕,手脚凉,微微怕冷,怕风,舌苔淡白,舌质淡白,没有明显的喉咙痛。


受外感风寒咳嗽,及时散寒是关键,给大家推荐一个老少皆宜、好吃又有效的食疗方—烤橘子。橘子的皮最外一层,在道医里面叫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可以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等情况。


推荐的食疗方法: 橘子洗净,然后用筷子把橘子放在炉灶上烤;烤的过程中要不停地转动橘子,使每一面都受热均匀;等橘子全部黑的时候,就可以关火了;把橘子放温,即可剥开,吃里面的橘子肉。



2、燥性咳嗽


秋天是一个充满着「燥气」的时节,易损伤津液,因燥性引起的咳嗽,典型症状有:咽干、干咳痰少、口唇干裂、大便干结,容易手脚心热。


这一类型的咳嗽早期可以多吃润肺祛燥的食物,可起到养肺的目的,如桑叶、玉竹、百合、杏仁、梨等。 《本草纲目》记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建议可以吃冰糖炖雪梨,可以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祛燥。


推荐的食疗方法: 将整梨切块,放入清水、冰糖一起煮,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熬制5到10分钟即可。食用时可将汤汁和梨肉一起吃掉。



3、风热咳嗽


秋日燥热,很容易让大家因为上火或风热感冒而引发咳嗽。热咳身体表现:大便容易干,手脚容易发热,鼻塞,舌苔黄腻,有黄痰。


此时应适当清热、泻肺火。《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热者寒之」推荐大家吃川贝炖梨。川贝性凉,味甘平,入肺经、胃经,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的作用,与梨配合,润燥、清热的效果更好。


推荐的食疗方法: 用川贝粉三克左右,同时把一个白梨上端切开,挖去梨核,把川贝粉放入,然后再盖上,把梨放入一个碗里面,碗里面添些水,然后放入蒸锅内开始隔水蒸30分钟左右;最后,把碗拿出放温,吃梨喝汤。


从上述中的两个食疗方中,值得注意的是,梨汤与川贝炖梨均有梨这一味食物。


梨,日常生活中上最常见的水果之一。梨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可以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是一味应对秋燥咳嗽良好的食疗方。如果大家没时间炖煮食疗方或者觉得步骤太麻烦,给大家介绍一款桔梗梨汤。


它根据梨的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特性,搭配宣通肺气,利咽祛痰的桔梗,不仅清热利咽,还可润肺滋阴化痰浊;秋季家中可常备。


2、缓解咳嗽,多按揉

鱼际穴是肺经上特殊的穴位——荥穴,也是强肺 养生 要穴。这个穴位具有清热的作用,对于缓解秋燥引起的热咳、干咳效果最好。 同时,它还有「保命穴」之称,可将肺经体表经水导入体内,排泄体内肺经之气,每天坚持搓按鱼际穴可谓好处颇多。


具体做法: 鱼际穴是一个骨边的穴位,可以以第一掌骨为标志物来找穴。张开手掌,沿着第一掌骨的外沿向下捋,找到一个凹陷处即为鱼际穴。按揉鱼际穴时应以指代针,可以用对侧大拇指在鱼际穴上按揉。



3、日常调补:以秋收阴气为原则,滋阴养肺

立秋以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炎热渐渐转为寒凉。秋季是人体阴阳代谢中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人体的生命活动,都要以收养阴气为原则。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酸味会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这些辛味发散的食物,应该适当地多吃酸味蔬菜、食品、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萝卜、山药、银耳、柚子、苹果等。

想养肺,先祛痰:4味化痰中药,中医也推荐

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有痰了就需要采取化痰的工作,但是却不见得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痰”到底指的是什么,更进一步的也就不知道究竟要如何化痰,事实上,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只认识到有形的痰,但是痰其实也有无形的和有形的这两种类型,而且化痰也是需要根据不同类型来进行。

要认识痰,了解如何化痰,还需要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才能全面掌握,那么在中医眼中,所谓的 “痰”到底是指什么呢?

一、痰是什么

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痰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也分为寒痰和热痰两种,因此,要找到正确的化痰方法,也要区分是属于哪种类型。

首先,无形的痰是不容易被发觉出来的,是从内向外发出的,在人体的全身上下都可能会发生,有形的痰则是会通过呕恶等方式出现,而且很容易被看出来,要化痰的话也更容易。

其次, 有形的痰也分为寒痰和热痰 。寒痰是因为受到寒邪引起的痰,颜色清白而且比较稀,量很多,要化痰的话需要选取温热的中药材治疗,而热痰则是受到热邪引起的痰,颜色黄并且粘稠,很难咳出来,针对这种类型要化痰的话就需要选用清热寒凉的中药材来化痰。

最后,中医认为,痰的出现与五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脾肺部。当五脏出现异常时,气血不顺畅就会出现痰,痰一旦形成就会到处流动,会去到头部、腹部、关节等等,这些是无形的痰,而咳出来的痰则是有形的,无论是哪一种如果不化痰的话,都会带来 健康 的影响,让人出现疲倦、消化不好、头晕、肥胖等症状。

那么中医上又有哪些是化痰的中医呢?

二、中医如何化痰

第一种化痰的中药是 川贝母 ,这是一种凉性的药材,对于热痰的化痰效果非常好,川贝母化痰的功效是由于其含有多种生物碱,这些生物碱具有镇咳化痰的作用,将其研磨成粉末,冲服饮用,化痰效果非常好,中医上也经常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有痰的患者。

第二种化痰的中药是 半夏 。半夏中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和植物甾醇、多种氨基酸之类的物质,研究证明半夏这些成分的化痰效果非常好,不过由于半夏有毒,所以要经过泡制之后才能使用。

第三种化痰的中药是 百部 。中医认为,百部性平味甘,润肺化痰功效非常出色,由于百部内也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对于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也经常用来治疗咳嗽,而咳嗽痰多是 “难兄难弟”,因此也被用来化痰。

第四种化痰的中药是 前胡 。前胡中含有挥发油和内酯类的化合物,紫花前胡还含有味喃香豆素化合物和甘露醇,对于增加呼吸道分泌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具有很好的化痰效果,特别是热痰患者使用之后化痰效果非常好。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98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