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葶苈大枣泻肺汤

健康生活 2023-09-30 05:04:28

我们这里的人相对比西药来说,更倾向于中药,虽然中药比较苦但是良药苦口,而且重要相对比西药来说中药副作用小的多,虽然中药煎熬会比较于西药麻烦,而且比起西药来说见效慢,但是纯粹是副作用这一点就做够让人为之青睐了,不过小孩的话会觉得中药比较苦,不喜欢吃中药。

葶苈是可以当作中药的一种,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我们在腹泻,胸闷气热等方面的作用还是蛮大的,同时它还可以治疗女性朋友的月经不调问题,同时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也还是比较大的。

【药物组成】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12枚。

【处方来源】《金匮》卷上。

【方剂主治】肺痈,喘不得卧;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胸满者。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肺痈已成,吐如米粥,浊垢壅遏清气之道,所以喘不得卧,鼻塞不闻香臭。故用葶苈破水泻肺,大枣护脾通津,乃泻肺而不伤脾之法,保全母气以为向后复长肺叶之根本。然肺胃素虚者,葶苈亦难轻试,不可不慎。

2.《删补名医方论》:肺痈喘不得卧及水饮攻肺喘急者,方中独用葶苈之苦,先泻肺中之水气,佐大枣恐苦甚伤胃也。

【用法用量】先以水3升,煮枣取2升,去枣,纳葶苈煮取1升,顿服。

【方歌】:喘而不卧肺成痈,口燥胸痛数实呈,

葶苈一丸十二枣,雄军直入夺初萌。

这样葶苈大枣泻肺汤就做好了,因为加入了大枣,所以汤的味道还是蛮好喝的,也不会特别苦涩,我相信小朋友们也会喜欢喝,而且这趟对于肺不好的人效果更佳噢,因此在肺或者胃部有问题的人应该经常食用,这样病情才会逐渐好转噢。

针灸培训

2021-02-25咳嗽篇条文14.19-14.25讲解及大青龙汤医案小结

一、【14.19】 ?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1、?“咽喉不利,脉数”麦门冬汤的咳嗽是在气管这里,就是感觉有一口痰怎么吐都吐不出来。肺是很燥热的,然后这个气一直冲上来,要用滋阴的方法才能把火收掉,所以这是一种阴虚咳嗽的状况,那我们就以“咽喉不利”以及“脉数”当做是这个用药的主症。

2、麦门冬汤、泽漆汤和厚朴麻黄汤的症状区别

(1)麦门冬汤:病机是肺阴虚,肺太干也叫作肺萎肺部纤维化。

(2)泽漆汤:病人脉沉,病机是肺阴实,

(3)厚朴麻黄汤:病人脉浮

3、麦门冬药性:祛痰、主要作用在胃,可以让胃相声的脏腑,能够让断绝在组织重新再生长。

二、【14.20】 ?咳逆倚息,不得卧,脉浮弦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三两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半夏半升细辛三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咳嗽不能躺,脉浮弦,有痰饮,可以用小青龙汤。

三、【14.21】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1、肺痈就是肺已经发炎到后来化脓了,所以就会开始吐出脓,那咳的时候一开始因为肺里面有脓会胸较闷,“咳而胸闷”,然后“振寒脉数”,就会这个人会冷的发抖,然后脉跳的特别快。最重要的主症就是痰越来越浓,到后来吐出来的已经是像米粥一样的浓,那一旦吐出来浓血,那就知道要把脓弄干净,要帮他消炎,这时候要用桔梗汤来治疗。

2、桔梗:排脓? 甘草:消炎

3、桔梗汤:治疗肺痈、治疗少阴喉咙痛都很有效。

四、【14.22】 ?咳而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此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亦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即前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

1、一面咳嗽一面觉得你咳得都透不过气,“脉浮大”,就是比浮还要更大,就是整个脉好像撑出来一样;那“目如脱状”是指咳到眼珠子凸出来。肺里面的邪气闷在里面太热。

2、用药的思路是一方面要把邪气发出来,一方面要祛痰,一方面要镇咳,一方面要清热。这时候用越婢加半夏汤或小青龙加石膏汤都可以。

五、【14.23】 ?咳而气逆,喘鸣迫塞,胸满而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出清涕,不闻香臭,此为肺胀,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

右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大枣取二升,去枣,纳葶苈,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1、葶苈子:能把肺里面的那些痰饮清干净的药

2、“喘鸣迫塞”就是又咳又透不过气,身体的痰饮,不只是塞到肺,甚至好像要从肺里面满出来,弄脸和睛啊都浮肿,鼻子里面塞满鼻涕,然后眼睛也容易流眼泪,鼻子塞得都闻不到味道。

3、皂荚丸跟葶苈大枣泻肺汤的区别

(1)皂荚丸的皂荚是把黏在肺里面的一坨一坨的那种老痰黏痰拔掉

(2)葶苈大枣泻肺汤就是把这种散在这边的这些乱七八糟的这些看起来像水的痰把它拔掉,然后连邪气一起拔掉。

六、【14.24】 ?似咳非咳,唾多涎沫,其人不渴,此为肺冷,甘草干姜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1、不怎么咳,吐稀痰,不渴只要有这三个主症就可以用甘草干姜汤治疗。

2、肺冷病理:发生这种情况这是因为肺部的温度不够,肺的能量也不够,这时候要让他的肺部变得温暖起来才能够解决问题。

七、【12.42】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也,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感冒已经好了,可是常常会吐的出一口痰来,这个状况可能是感冒好了两个礼拜三个礼拜还是这样子。这样子代表这个胸口上面太冷了,就吃理中丸让胸口暖起来。

2、上焦代谢水分不好,脾胃生痰长期有废水,会导致脾胃不够暖,鼻涕收不干净也是可以用理中丸或者甘草干姜汤来处理。

八、【14.25】 ?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桂枝三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地黄一斤阿胶二两人参二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1、炙甘草:非常滋阴,能够让这纤维化的肺部组织从新活化,从新再长回来。

2、咳嗽主症:阴虚,咳然后吐很多稀痰,喉咙跟嘴巴却很干,脉是浮细而数。

九、咳嗽的分类

1、咳嗽牵动气管发出这种啵罗啵罗的声音,是气管有很多痰,用射干麻黄汤;

2、感觉喉咙塞有东西堵着,平常咳咳咳……,那是食道有很多痰,用半夏厚朴汤;

3、咳嗽咳的很凶,觉得有痰想要咳出来,可是咳不出来,那就是咽喉不利,用麦门冬汤。

4、咳的很凶一面咳一面喘,都透不过气来一样,那个是肺胀。同样是咳到不能躺下来,那如果是有这个很浓很黏的痰,那就是皂荚丸;如果是没有很浓很黏的痰,谈事比较稀的痰饮,脉是浮弦的,那就是小青龙汤

十、大青龙汤证医案讲解

? ? ? 大青龙汤证是表面是寒的,包在里面的热证,因为是夏天,所以人可能津液比较不足,比较容易有里热的现象,那这样比较容易构成大青龙汤证。

1、俞长荣医案:乍看之下是像少阴证,脉是浮的,然后摸他两个小腿是有点热的,就觉得说如果是少阴证的话小腿应该不会热的,会觉得比较冷才对,所以他就断定是大青龙汤证。

2、高鼓峰医案:得的是疟病,然后出汗不止,然后呢用了大青龙汤反而汗就止了。

3、姚贞白医案:一开始是一个大青龙汤,是一个麻黄汤证或者大青龙汤证,可是看到有喘,所以一开始给他开桂枝厚朴杏子汤。那桂枝汤是一个比较热一点的汤,那如果是表实的人,他这个桂枝汤的药性发不出来,那在里面闷着就变成里热了,所以之后就变成大青龙汤证了,所以就用大青龙汤来医他,后来再用竹叶石膏汤来收功这样子。

4、刘渡舟的医案(溢饮案):因为大青龙汤证发生在夏天的机会还蛮多的,溢饮,就是指病人的痰饮是散在四肢的。这个人的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问过之后是冬天用冷水洗衣服手受了寒,然后手就变成这个样子。这是肌肉里面寒邪,造成寒饮塞住你手的经络,所以会不通则痛哦,所以会,这个痛是有可能又烦又痛,手脚又烦又痛。

5、朱进忠医案:男的高烧七天,医生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给予抗生素四天,然后又用中药的清热解毒清凉解表的这个方法来治,然后可是一直都是体温很高,然后头痛身痛,恶寒发热,然后烦躁不安,那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大青龙汤证。

中医四饮症

所谓四饮,既痰饮,悬饮,支饮,溢饮。

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原文: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医宗金鉴〔注〕:

设问曰:夫饮,不止於留饮、伏饮也,而世谓饮有四者,何也?师曰:留饮、伏饮,言饮病新久深浅之理也,今世所谓四者,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言饮病之情状也。四饮亦不外乎留伏饮之理,但因其水流之处,特分之为四耳,由其状而命之名,故有四也。

痰饮者

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得阳煎熬成痰,得阴凝聚为饮,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即今之遇秋冬则发,至春夏则止,久咳嗽痰喘病也。

悬饮者

饮後水流在胁下,不上不下,悬结不散,欬唾引痛,即今之胁下有水气,停饮胁痛病也。

溢饮者

饮後水流行归於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壅塞经表,身体疼重,即今之风水水肿病也。

支饮者

饮後水停於胸,欬逆碍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水肿状,即今之停饮喘满,不得卧之病也。

〔集注〕:

赵良曰:水行走下,而高原之水入於川,川入於海,塞其川则洪水泛溢,而人之饮水,亦若是。

内经曰:饮入於胃,游溢精气,上输於脾,脾气散精,上归於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今所饮之水,或因脾气而不上散,或因肺气而不下通,以致流溢,随处停积而为病也。

程林曰:《内经云》土郁之发,饮发於中,以其性流衍不常,治法亦有汗下、温利之异。

李彣曰:夫饮有四,而此独以痰饮名,总之水积阴或为饮,饮凝阳或为痰。则分而言之,饮有四;合而言之,总为痰饮而已。

尤怡曰:素盛今瘦,知其津液尽化痰饮,故不复外充形体,而反下走肠间也。饮水流溢者,水多气逆也,其流於胁下者,则为悬饮

;其归於四肢者,则为溢饮。悬者悬於一处,溢者溢於四旁。其偏结而上附心肺者,则为支饮。支饮者,如水之有派,木之有枝,附近於脏而不正中也。欬逆倚息不得卧者,上迫肺也。

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还记载了关于“四饮”在不同脏腑的致病特点以及治疗方药: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水在脾,少气身重。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水在肾,心下悸。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脉沉者,有留饮。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目闰剧,必有伏饮。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1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

2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一本作无)

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3

脉浮而细滑,伤饮。

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右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4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洗)

右八昧,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5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汤

木防己三两 石膏十二枚(鸡子大)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己二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6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7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厚朴大黄汤方

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肺痈篇中)。

8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9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已椒苈黄丸主之。

己椒苈黄丸方

防己 椒目 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10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11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去皮) 茯苓三分 白术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

右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12附方

《外台》茯苓饮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方见上)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方见上)。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方见上文肺痈中)。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金匮要略》笔记76|阴阳易差后劳复第二十三:性病/病后调理方

以前的《金匮》到上一篇结束了,倪师把《伤寒论》里最后一篇《阴阳易差后劳复》移到这里,实际上也应该放在第二十三篇。

这一篇讲的是性病。“ 阴阳易 ”就是男女之间交换的病。

“ 其人身体重 ”,身体感觉重,“ 少气 ”,呼吸很短,“ 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 ”,阴部痛,似抽筋。因为腹中有脓疮等东西,心热进不了小肠,回逆,故“ 热上冲胸 ”,“ 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 ”,有中毒的现象,“ 膝胫拘急 ”,肝脏有问题。

伤寒初愈之时与人交,如由女子传给男子则曰阴易,如是男子传给女子则日阳易。此为湿邪,因为三阳无寒湿、三阴多寒湿,阴病愈时为湿将尽之时,湿欲退未退,一旦与人交,因湿之易传而致病。烧裩散是取同气相求之意,因为得到病是从这里来的,浊气之染以浊治之,如食鱼后鱼骨刺喉,则取该鱼之一骨烧灰后,吞下即愈为阴阳相易。

烧裩散无法拿取,倪师增补处方:女人用狼牙汤,男人用解毒剂。

解毒剂 :治梅毒第一、二期,阴部生疮且痛,也治淋病、下疳(睾丸肿大,同时鼠蹊部肿大)、梅毒引起的破洞、滴漏及恶臭。

处方: 土茯苓4钱,木通4钱,川芎3钱,忍冬花3钱,甘草2钱,大黄2钱,茯苓5钱,用汤剂。

若到淋病末期,阴茎都烂掉至掉落,则经方更简单,用 阿胶附子汤 , 处方 只三味药:阿胶5钱,炮附子1钱,甘草2.5钱。阿胶止血,炮附子固表,甘草解毒。此方看似简单,一剂即中。这些都是普遍的处方,汤剂、散剂均可。

这是病后调理的处方。大病之后本应好好修养,不可过劳,如果强出劳力导致百脉伸张,汗液大出而致表阳无法固守,因而易得风邪,此际里热又盛,阴阳不合,病又复发。

枳实 降上升之浊气, 栀子 去虚浮之热, 豆豉 散虚邪。

先煮枳实栀子,四碗煮成两碗,再加入豆豉滚一下即可。服后微微出汗,因为过劳后津液丧失不是很严重。如果病人有宿食,即大便堵到,加一点大黄即可。

解表又攻下后,病人还有发热,代表还有少阳证,所以小柴胡汤又来了。如果一开始三阳并病,也是小柴胡汤。妇人见鬼,亦是小柴胡汤。

如果遇到大病初愈之人,什么都好了,就是腰以下水肿,用牡蛎泽泻散,用散剂慢慢去攻它,只需要利小便,小便出后就可以停药,不必太过。

蜀漆、商陆二味药较强。 蜀漆 用常山苗取代, 商陆 根是很强的排水的药,蜀漆 葶苈 祛痰,因病人久卧必生浊痰,我们有葶苈大枣泻肺汤去肺脓疡,葶苈子本身清上源,病人小便不利、水肿,要把上源痰去掉。 海藻 咸味攻坚,含碘,能去疮伤活血。 牡蛎 性重降逆上之水气,补钙,咸能软坚,咸味还能水生木。 泽泻 利水, 栝蒌根 增润津液,补足失去的津液。

剂量:各等分,弄成散剂,一次一平匙。用粉剂不用担心常山和商陆太强。

刚生完病,病人常常吐口水,代表胃家有寒症,胸阳不足,给予理中丸即可。

胃有寒时,心火下来时被寒挡到下不去,回逆到肺,肺里的津液就从嘴巴里出来了。所以只要口吐涎沫,嘴巴里口水很多,吐掉又来,都是胃上心周围有寒症。

大病后“ 虚羸少气 ”,人很虚弱,少气,“ 气逆欲吐 ”,有恶心现象,代表胃里有虚热。

我们在治病的同时一定要去强固病人的胃气,才能让他病好后不再发病。胃要固好,要分清楚是寒还是虚热。 竹叶石膏汤是虚热时用, 胃的津液不足时,胃热会上冲,故会感到“气逆欲吐”。胃津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发表太过,病人流汗太多,此时将肠胃津液补足即可。

竹叶石膏 清胃热, 半夏 去恶心,恶心代表胃里有停水, 人参甘草 和胃生津, 粳米 补肠胃津液, 麦门冬 补肺的津液,全方可以去除胃热补足中气,为病愈后调理方剂中之最。这个处方也常用于糖尿病人,糖尿病人常常会有“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的现象。

实症的恶心 是胃中有水,用生姜、半夏, 虚症的恶心 是肝肿起来顶到胃,胃里没有东西,用吴茱萸汤。

当病人出现脉和时,表示病已痊愈,只是每日黄昏微感烦躁,这是因为大病初愈之际,肠胃功能尚未恢复正常时,病人吃了过多的食物,这里讲的是肉类,造成肠胃负担过重,无法消化,这并不是病,只要减少食物量就会好的,无需药治。可见大病初愈吃素很好,比如粥、面条,尽量不要吃太油腻的。

《金匮》至此结束。下一篇是倪师的两个案例,一个是男性的淋巴癌兼血癌,另一个是女性的渐冻症,不仅有处方思路,还有病因分析、辨证思路和问诊方法,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材料。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

中医帮你治疗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治疗

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湿罗音为主要表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夏季节较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是我国婴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本病属中医“肺炎喘咳”的范畴。

病因病机

外因为感受风邪,包括风寒,风热;内因为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痰浊内蕴。

外邪袭肺,使肺气郁闭,炼津成痰,痰阻肺络,壅塞气道,致宣肃失职,肺络失宣,而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凝而为痰,阻于气道,故可出现咳嗽,气促,喉中痰鸣;若热邪炽盛,灼津炼液成痰,痰阻气道,痰随气升,则出现壮热烦渴,喘咳多痰,甚则痰声辘辘。邪盛而正虚,内陷厥阴则动风惊厥;心阳虚衰则脉细欲脱,均属危重变证。病后期,正胜邪却则迅速向愈,正虚邪恋则产生阻虚肺热或营卫不和的证候。

本病病位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其病理机制为肺气郁闭,痰热为主要病理产物。

辨证论治

1.常证

风寒闭肺证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喘,痰稀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止咳化痰。

方药:小青龙汤加石膏汤。若鼻塞不通者,加辛夷、苍耳子宣肺通窍;痰多者加白前、莱菔子、橘红以化痰止咳。

风热闭肺证

证候: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气急,痰多,痰黏稠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热重者加柴胡、黄芩、山栀、板蓝根以清热解毒;咳剧痰多者加浙贝、瓜蒌、天竹黄以宣肺止咳化痰;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大黄以通腑泄热。

痰热闭肺证

证候: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五虎汤是由麻杏石甘汤加细茶组成。麻杏石甘汤宣肺定喘,细茶有清神化痰作用,配合葶苈子、大枣泻肺降气,以增强清热涤痰、泻肺定喘的作用。热甚者加黄芩、连翘、山栀清热解毒;痰盛者加贝母、天竹黄、桑白皮以清热化痰;喘甚痰涌、便秘者,加生大黄、牵牛子以通腑泻肺;面唇青紫者加丹参、红花、赤芍活血通脉。

阴虚肺热证

证候:病程较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阴虚肺热较重者,加青蒿、地骨皮以滋阴退热;热重者,加黄芩、知母以清解肺热;咳甚者,加川贝母、枇杷叶润肺止咳;大便干结者加生地黄、当归、火麻仁以补血润肠;盗汗明显者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汗。

肺脾气虚证

证候: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虚汗多者加黄芪益气固表止汗;痰多者加半夏、陈皮、胆南星燥湿化痰;咳嗽甚者加紫菀、款冬花肃肺止咳。

2.变证

心阳虚衰证

证候: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右胁下可出现瘀块,舌苔薄白,质略紫,脉象微弱疾数。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心阳虚衰时,伴见面色、唇舌青紫,右肋下瘀块明显者,可加当归、红花、丹参以活血化瘀,通利血脉;若出现气阴两竭时,宜加用生脉散以育阴潜阳救逆。

内陷厥阴证

证候: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两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羚角钩藤汤具有凉肝息风、增液缓急之功,牛黄清心丸具有清热解毒、醒神开窍之功,两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息风开窍之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97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