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查出颈动脉斑块,服用阿司匹林一年多斑块居然变大了,这是为何?

生活百事通 2023-09-29 21:33:10

张大爷已年过六旬,前年做颈动脉彩超检查发现左侧颈动脉长了一个1.3*2.5mm大小的斑块。听朋友说吃阿司匹林好使,可以起到消除斑块、防止中风的效果,于是他开始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未间断。但是今年复查时,斑块不但没小反而变大了,张大爷十分疑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认知: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小颈动脉斑块。然而这是一个误区,对于预防颈动脉斑块的生长,阿司匹林起不到任何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颈动脉斑块究竟为何物。

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简单来说与血管内皮受损和血脂升高有关。高血压、糖尿病、抽烟喝酒等危险因素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划破血管内皮。血管内皮受损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携带过多的胆固醇在血管内壁沉积,逐渐形成块状物,这就是斑块。

所以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两个基本前提,即血管内皮受损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多。想要避免斑块的形成或延缓其发展,就要避免血管内皮受损,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阿司匹林的作用。

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础药物,这主要得益于它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颈动脉斑块会有破裂的可能,导致局部出血,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液在此处凝集,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所以,阿司匹林最主要的作用是预防血栓,但是它并不能使斑块缩小。

由此可见,发生了颈动脉斑块,需要进行的治疗是:

一、消除或减少使血管内皮破裂的危险因素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或减轻体重,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过激。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确保血压、血糖达标。

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升高与生活习惯关系不大,所以需要服用药物将其将至理想水平。目前,临床上常用他汀如瑞舒伐他汀(瑞旨)等药物来降低LDL水平,这是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也是指南推荐的降脂首选药物。当然,他汀类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稳定甚至逆转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全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的目标值需要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而定,因人而异。下图是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基于心血管危险分层制定的LDL的目标值。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HDL-C偏低;肥胖;早发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颈动脉软斑块怎么治疗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可能为:斑块增大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临床上,通过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形态学测定,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价,判断其危害性。
治疗
颈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生活方式的改变
包括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
2.药物治疗
(1)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2)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每日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3)强化降脂治疗: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可稳定斑块、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根据患者LDL-C水平及是否合并其他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酌情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服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酶、肌酶的变化。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临床上,医生会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结合患者的症状、基本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剥离增厚的颈动脉内膜及硬化斑块,多在全麻下进行,要求患者无较严重的心、肺或其他系统性疾病;
(2)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为微创手术,于病变位置放置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的血流恢复通畅,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适合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术前3~5天需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目前认为CAS的远期通畅率与CEA相同。

人到中年每天都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颈动脉斑块吗?

这个问题存在两个谣言误区:1. 并非人到中年就要每天都吃阿司匹林,2.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目的,也并不能预防颈动脉斑块。

人到中年,必须长期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吗?很多中老年朋友都在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不知道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前,进行充分的用药风险评估。

之所以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栓素A2生成,从而能够到达减少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风险的重要作用。举个例子说:如果我们有动脉硬化的问题,血管内存在血脂及其他成分形成的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产物为脂质核心,上部覆盖着纤维帽,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发生硬化,同时也会导致血管通道的狭窄,血液流通的不畅,而如果斑块又不够稳定,比如说纤维帽很薄,容易破裂,当斑块出现破裂时,就会激发血小板凝集堵塞伤口的应激机制,血小板聚集在斑块附近,就有可能形成血栓,最终导致血管的梗塞,而阿司匹林的作用,就是减少血小板凝集的趋势,减少血小板凝集导致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概率。

因此,是否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能但看年龄,进入中年就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了,而是要分情况,如果是已发生过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为了预防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二次发生,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通常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而对于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中老年人,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则应该经过严格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的方面,除了年龄以外,血脂情况、血压情况,糖尿病、慢性肾病,是否有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肥胖等多个方面,都是综合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经过综合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未来10年发病风险超过10%的情况,则可以考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作为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为什么说是“可以考虑”呢?因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但要考虑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获益,还好考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带来的服药风险,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的皮下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等出血性风险,都是值得格外关注的;另外有高尿酸痛风问题的朋友,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前,也要注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带来的尿酸升高诱发痛风风险。

对于是否选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终还是一个健康获益和服药风险的综合评估,如果长期服药的健康获益高于可能发生的风险,就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本身没有服用阿司匹林的适应症和心血管风险,却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而胃部又不那么健康,有溃疡或糜烂等方面的问题,这种乱吃阿司匹林的情况,最终导致的只能是心血管没有获益,而却导致了胃出血的风险。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不能预防颈动脉斑块问题刚才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动脉斑块的形成和主要成分,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也不例外,颈动脉斑块是导致血栓性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素,但很多中老年人,在体检时,都会发现颈动脉斑块的问题。对轻度的稳定性的颈动脉斑块问题,完全不必太过担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好血压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一般发展不快,甚至在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一些轻度的斑块情况,甚至可能会逆转缩小。

我们前面也谈到,阿司匹林主要是用来预防斑块破裂后出现血栓的风险的,对于还没有颈动脉斑块的朋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无法达到预防颈动脉斑块问题的效果的。想要预防颈动脉斑块,如果您有高血脂的问题,不妨先控制好血脂,把血脂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2.6以下,如果您有高血压的问题,不妨也先把血压控制达标,140/90以下很好,但如果能控制到130/80以下则更佳;如果有糖尿病等其他心脑血管风险疾病,也应该注意控制和调理好。只有控制好这些可能导致颈动脉斑块和使颈动脉斑块加快进展的相关慢病,才是预防颈动脉斑块,减少颈动脉斑块发展加速风险的重要方面。

有的朋友问:有颈动脉斑块,就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吗?这也同样要分情况,如果您是轻度的颈动脉斑块问题,而没有其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问题,完全没有必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这种情况,倒不如在生活上严格自律,针对不良习惯进行充分的改善和控制,坚持保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平和心态、良好作息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颈动脉斑块的获益,反而来的更大一些。

而如果是颈动脉斑块较严重,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了50%以上,而颈动脉斑块又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属于容易破裂的颈动脉斑块类型,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来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因此,对于预防颈动脉斑块来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没有预防作用,而对于已有颈动脉斑块的朋友,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疾病风险,也需要根据情况,经过严格的评估确认后,遵医嘱服药最靠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92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