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这个痛苦的问题,每个人都要面对,如何选择,你应该现在就了解下

生活百事通 2023-09-29 14:16:51

我们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重要的「选择时刻」。

比如:高考选哪个学校,毕业后选择做什么工作,结婚选择和谁一起,晚年选择如何度过......

正如电影《哈利波特》里那句经典台词所说的:「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也可以说,正是对关键问题的不同选择,造就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其中,有喜剧,有正剧,有悲剧......

选择,本质上,就是一个由「你自己」在几个待选项目中,辨别出“哪个好,哪个更好,哪个最好”的过程。

如果备选之物之间优缺点差异巨大,选择起来自然非常简单快速。然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关键选择时刻,我们所面对的待选项,都是各有利弊,不可兼得,以及风险巨大。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几乎都会面临到重要而痛苦的选择:

“要不要在治疗/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或者说:

不幸患病,面临多种治疗方案,我们该怎么选择

虽然很多国人大多忌讳谈疾病死亡,但是我相信看我这篇文章的你,是理性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

所以,你深知:终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我们几乎都会面临这样一个痛苦而艰难的抉择时刻:

我们自己或者我们深爱之人,因为某种疾病,需要短时间内,在一些风险大、有伤害、花费高,又难以预测结局的治疗措施中,选一个。

正如2年前,我自己就经历过这样的抉择时刻:

2年前,我外婆,80多岁,在家不小心摔倒,疼的不能动。去医院一查:股骨颈骨折。而雪上加霜的是老太太有几十年的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每天得吃大量的药,骨质疏松极为严重。

医院医生给的建议是:“手术风险很大,不手术风险更大,最终选择还得由你们全家决定,但一定要尽快。”

于是,我们全家就面临这样一个,痛苦的选择:

不手术,老太太疼的连腿都动不了,更别说翻身了。80多岁的老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不出一个月身体就不行了。

可手术呢?老太太这个年龄,这个骨头条件,这么多全身基础疾病,手术麻醉能不能受得了,老太太能不能下的了手术台,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这样一个风险极大,事关亲人健康甚至生死,而自己对每个选项又几乎啥都不知道的选择时刻。

作为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老百姓,面对这类未来几乎一定会发生,而风险极大的困难选择,

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呢?

当然有!

#真相来了#

1、首先,非专业人士的建议可以听,但是千万不要按照他们说的做,哪怕他们说的再好,举的例子再诱人。

因为非医学专业人士,甚至是非专科医生,他们接触到这类情况太少了,都是个例,所以他们都会有很强的“幸存者偏差”。即,因为只看到那些幸存或收益的人,而使得判断产生了偏差。

比如,回到我外婆的例子。当时,不少亲戚朋友都说,他们知道谁谁谁,没有做手术,用了什么样的药,最后也好了。他们说的很可能是真事儿,但是因为他们见的太少,他们并不知道绝大多数股骨颈骨折的老太太,在保守治疗后都发生了不幸。而那些已经发生了不幸的人的不幸遭遇,往往很难被人们说起。

2、其次,不能只「简单」的询问医生,尤其是「简单」的询问多个医生。

很多人,尤其是人脉比较广,认识医生朋友比较多的人,经常会在这种要不要做手术的紧急关头,情急之下,会给很多医生朋友打电话询问建议。而且都是简单说了病人病情后,直接问:

“你说这个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化疗,还是吃中药?你是医生,是我兄弟,这事儿我信你。”

“兼听则明”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听”一定要询问的足够深。

因为,如果有任何一个治疗方式是完美的,甚至明显好于其他的,那选择就不会这么困难了。选择之所以会这么困难,往往意味着:

(1)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2)每一种治疗选项,都是不够好的,都会有伤害,有副作用,有很大风险,但同时又有收益;(3)如果给出建议的人不知道你更看重什么,愿意放弃什么,他给出的建议都是不适合你的。

所以,询问再多医生,只要这种询问停留在浅层的分析,那么不仅对决策毫无作用,反而会增加做决策的难度

3、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正确的做法是:

找一个你信任又了解患者病情的医生(最好是病人的经管医生,其次才是你最好的医生朋友),「往深里问」,照着至少半小时问。

怎么问才算深呢?具体需要问哪些内容呢?

(1)每个治疗/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这一点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因为不管是什么治疗或手术,都必须是病情达到一些明确的程度后才考虑选择这种治疗/手术方式的。这一点,业内是有共识的。如果病人的病情都没有达到接受这种治疗的适应症,那么这个选择,可以直接否掉。

同样的,每一个手术,每一个治疗方式包括药物,都是有禁忌症的。如果患者的病情处于禁忌症中,那么这个选项直接否掉。

这一点,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向自己的医生朋友了解。他们至少可以帮你去权威的医学文献库中,检索最新最权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每个治疗/手术的优点和缺点:

如果有任何一个治疗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其他,那么就不用这么痛苦的选择了。所以,肯定每个治疗选项,都一定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内容涉及:花费、病人受到的创伤痛苦、护理的难易程度、治疗过程的长短和复杂性、最终预后的可能、相关并发症等等等等。

在最终决策作出前,一定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个选项的优点和缺点,用笔在纸上写下来,充分对照考虑。

(3)明确告诉你询问的人,患者和家属已经达成共识的各种倾向和偏好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为后面最重要的那一点打下基础。患者和患者家属必须在选择标准上达成一致,而后尽可能明确的告诉你的医生或医生朋友,这样他们才有可能给出符合你们的建议。

比如,患者和家属都觉得:患者本人痛苦少更重要,那么就可以倾向于选择那些偏向于创伤小、患者疼痛少的方案。如果患者和家属觉得“安全第一”,宁愿疼一点,但是活的久一点可能更好,那么就会相对更保守的治疗方案。再比如,如果家属表示家庭经济条件很困难,希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少花费些,等等。

不管什么样的选择偏好,都要先达成共识,而后明确的将这个告知医生或医生朋友。

(4)最重要的,最后问一句:“您千万别生气,因为我觉得您特别好,才想最后再问一句:假如,我是说假如,您在我这个位置上,您会怎么选?”

我的患者家属,以及我的朋友,经常会这么问我。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询问,我都能体会到他们对我强烈的信任,即便我不会给出明确哪一个的意见,我也会给出一个选择的排序和理由。因为在我给出这些的时候,我是在一种“假设”基础上的,这个假设将我代入了所谓的“设身处地”。

千万别小看这最后一个问题,它会给你带来最大的帮助。当然,必须在前面3点铺垫完成的基础上。

最后,回到我80多岁的外婆。外婆有1个儿子4个女儿,他们都很孝顺,选择以尽可能让外婆少痛苦为倾向。而且他们都很理性,不仅电话仔细询问了我关于疾病和治疗的意见,更真诚的向外婆的经治医生以及他们的医生朋友,详细询问了我前面说的4个方面的内容。更幸运的是,外婆的所有检查结果都显示,她的身体应该可以承受手术。

最终,外婆在当地的公立三甲医院,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两周后,老太太就下床活动了。2年过去了,老太太依然硬朗。

感谢您能看到这里,希望你永远用不到这篇文章里的知识!

愿你和你深爱的人,健康,快乐,幸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87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