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后,有些事是不能做的,否则会让运动打折扣,培养健康的“运动后”意识很重要。
一、不要立即停下休息
如果运动刚一结束就停下休息,肢体中大量静脉血会淤积,造成心脏缺血,大脑也会因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等症状。所以运动后最好先进行一些低热量的活动,例如长跑之后逐渐改为慢跑、慢步走。
二、不要贪吃冷饮
锻炼让人口干舌燥,如果图一时凉快和解渴而贪吃大量冷饮,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诱发肠胃道疾病。喝含矿物质的水或运动饮料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三、不要立即吃饭
运动后消化器官的血液相对较少,如果马上吃饭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功能紊乱,严重者甚至造成多种疾病。运动后20-30分钟后,消化吸收功能才逐渐恢复。
四、不要吸烟
运动后吸烟会让肺内的空气混入大量烟雾,减少含氧量,难以消除机体疲劳,还会导致人体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五、不要骤降体温
运动时体温升高,毛孔舒张,排汗增多。倘若锻炼后贪凉,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免疫功能下降,引起感冒、腹泻、哮喘等症状。
六、不要饮酒解乏
剧烈运动后身体处于亢奋状态,此时喝酒会使酒精更快进入血液,对肝、胃等器官的危害比平时更甚。长期如此会引发脂肪肝、肝硬化、痴呆症等疾病。尤其是运动后喝啤酒,会使血液中尿酸增加,导致痛风。
注意的问题一:锻炼时间宜“晚”不宜“早”
清晨不仅感官不敏感,运动协调能力较差,人体的肌肉、关节及内脏功能均处于松弛低下状态,对体育锻炼尚不能适应,容易造成急、慢性损伤。再次,清晨起床时人体血液黏性最高,加上锻炼时出汗引起水分消耗,血液更为黏稠,容易造成血管梗塞而突发心脏意外或中风。
而在下午或黄昏时分,人的体力更容易发挥,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敏感性最强,全身肌肉、关节的协调能力最强,尤其是人体内脏的功能活动及血液循环均已处于稳定状态,对体育锻炼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与耐受性。
因此,对于锻炼者而言,选择清晨锻炼,尤其是摸黑起来立即进行体育锻炼是不可取的。在下午或黄昏时参加体育锻炼更适合。
注意的问题二:锻炼手段宜“杂”不宜“单”
体育锻炼不同于运动员的专业训练,其目标是追求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使身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各种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锻炼手段的选择上应注意全面性,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手段进行锻炼。锻炼如同进食,如长期偏食则会营养不良。
注意的问题三:锻炼过程宜“缓”不宜“急”
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规律,运动量安排要由小到大,运动的持续时间、距离、次数、速度、频度和强度等要逐渐增加,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也要由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步提高。
总之,锻炼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式进行锻炼前,一定把准备活动做得充分一些,在身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增强时,才可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
注意的问题四:锻炼地点宜“开”不宜“闭”
要保证健身场所良好的通气性。锻炼过程中人的呼吸深度增加,空气在人体中的转换频率加快,而密闭空间中的空气质量较差,含氧量低,肺通气量越大,呼吸深度越深,吸入体内的有害气体就越多,对人体的害处就越大。即使在户外进行锻炼,也应选择树木较多、安静清洁之处进行锻炼,如公园、田野、河畔、山边、湖旁等。
注意的问题五:锻炼呼吸宜“鼻”不宜“口”
建议在锻炼过程多采用鼻进行呼吸,少采用口进行呼吸(当然,特殊的项目如游泳例外)。这是因为用鼻呼吸更符合卫生的要求。经鼻吸入的气体是加工过的气体,对喉、气管等的刺激性已大大减少。在锻炼过程中,用鼻吸气比用口吸气符合生理卫生。
导读: 可以促进骨骼成长和发育,活化全身的神经系统。但是育有的身体处于成长当中,因此做应十分注意。那么,哪些不适合儿童呢?儿童的方法有哪些呢?
儿童健身运动八不宜
为了孩子能有个健壮的身体,年轻父母大都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但过早地让孩子从事某些健体运动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反而容易造成伤害。
不宜拔河。
拔河可能让孩子“伤心”、“伤筋”。拔河需屏气用力,当开口呼气时,静脉血流会突然涌向心房,损伤孩子柔薄的心房壁。儿童时期固定关节的力量很弱,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拔河时极易引起关节脱臼和软组织损伤。
不宜力量锻炼。
儿童时都是先长身高,后长体重。如果让孩子过早进行肌肉负重力量锻炼,一是会让孩子局部肌肉过分强壮,影响身体各部分匀称发育;二是会使肌肉过早受 *** 变发达,可能使局部肌肉僵硬,失去正常弹性。
不宜长跑、负重跑。
长跑属于典型的撞击运动,对人体各关节的冲击力度很大。孩子经常长跑锻炼,对关节处的骨骺发育不利。长跑也是一项心脏负荷运动,会使心肌壁厚度增加,限制心腔扩张,影响心肺功能发育。若捆绑着沙袋进行负重跑,孩子的跑姿容易变形,错误动作容易导致。
不宜扳手腕。
儿童四肢各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坚固性较差,扳手腕容易发生扭伤。
不宜做兔子跳。
在做兔子跳运动时,人体重心所承受的重量及膝盖骨所承受的冲击力均增加,很容易造成孩子韧带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不宜倒立。
尽管儿童的眼压调节功能较强,但如果经常进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都会损害眼睛对眼压的调节功能。
不宜玩碰碰车。
10岁以下儿童不宜玩碰碰车。儿童的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强烈震动时容易造成扭伤和碰伤。
不宜盲目使用小区。
目前的公共健身器只适合成人使用的,有些儿童把这些器材当成了玩具而容易引起伤害。
针对身体发育的特点,父母可以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另外,对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一次运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应间隔十几分钟,休息一会后再运动。
儿童健身好处及方法
一、练健身操的好处:
1、运动身体,提高体能素质
1 促进肌肉生长。健身操是一种适度运动。做运动时,参与活动的肌肉血液流动加快,使新陈代谢变得旺盛,肌肉会因此变得结实强壮。
2 促进骨骼形成和发育。做运动时,覆盖在骨骼上作为肌腱收缩媒介的骨膜会受到 *** ,使骨骼的生长更为旺盛和坚固。
3 促进器官发育。做运动时,的主要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心、肺、肝、脾、肾功能变得更为强盛,成长变得更为迅速。
2、 *** 感官,促进智能发达
1 活化全身的神经系统。学龄前儿童健身操是一种适度的 *** ,可以 *** 学龄前儿童的感官、皮肤和经络,从而使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的神经系统与荷尔蒙系统的机能经常处于活化状态。
2 养成良好性格。学龄前儿童健身操能给孩子带来喜悦,让孩子在运动中得到快乐,从而养成性格开朗、生机勃勃和喜欢与人沟通的性格。
3 促进智力的发达。通过做操不断 *** 感官、经络和身体,从而不断 *** 中枢神经和大脑,增强大脑皮质的活动,使大脑生长速度加快,发育更为完善,使智力更为发达。
3、调节生理,培养良好习惯
1 培养良好的运动姿势。学龄前儿童健身操是一种适度的调节,通过促进学龄前儿童坐起、站立、步行等动作的发展,培养正确的运动姿势。
2 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它通过培养正确的运动预备条件,促使关节完全活动,习惯运动的节奏,最终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运动的正确性、灵敏度和持久力。
3 提高整个身体的健康水平。孩子通过健身操得到的喜悦与快乐,经由自律神经和荷尔蒙的作用,对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和各个机能组织产生。
二、学龄前儿童练健身操的注意事项
1.
刚开始时,应采取步伐走动的方式,以使身体和下肢有充分时间适应。开始不要做太长时间,以为宜。在步伐走动之前,先做热身和适当的伸展运动,特别是下肢的适度伸展非常重要。天冷时,热身时间要长,并多穿些衣服。
2.卫生与健康
健身操运动后,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避免着凉,特别是在空调房内运动后应做些伸展运动再行淋浴。
3.适当的服装
做健身操时,应穿合身透汗的健身操服。健身鞋应有较厚的护垫,以减缓足部与地面撞击而造成的震荡。鞋身不宜太软,可采用半高筒式,以保护脚踝。
4.训练前后要饮适当的净水
训练中出汗,会大量损耗体内液体,所以在训练前1-2小时和训练中都要饮用一些净水,在训练后也要有计划地饮用些液体,不要到口渴才喝。
最适合的儿童健身运动
爬楼梯运动
爬楼梯运动消耗的能量更多,因为除运动能消耗能量外,还要克服自身重力,如爬10层楼,就相当于把100多斤的体重提升30来米高,这部分能量消耗是相当大的。据测定,上下楼梯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散步的5倍、游泳的2.5倍。
时间、距离
爬楼梯运动每次半小时,每天1-2次。要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达到要求。理想爬梯速度每分钟30-50个台阶,爬休息5分钟。运动后心率应在140次/分钟以下,以110-130次/分钟较适宜。
安全事项
肥胖者运动及协调能力均较差,应。运动时精力要集中,眼睛始终注视前方,抬脚要利落到位,落脚要稳定、准确和缓慢。
健步运动
散步是一种运动,但由于运动量不足,往往不能达到减肥和健身要求,而健步运动则不同,根据测试,走完相同距离健步运动消耗的能量为散步的2倍。
时间、距离
开始每天半小时,步行3公里;第2周40分钟,步行4公里;第3周50分钟,步行5公里;第4周1小时,步行6公里,以后长期坚持。10岁以下儿童每天最终步行40分钟,4公里;10-13岁少年每天最终步行50分钟,5公里。
速度
原则上是每1公里,开始可以慢一些,以后逐渐达到要求。步行距离和速度,可以用运动后心率来掌握,一般心率不要超过安静时的150%为宜。
姿势
步子要迈得大一些,1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每步应不小于70厘米。头微扬,上身稍向前倾,肩膀放松;双臂尽力向前、向上摆起来,呼吸均匀,精力集中;迈步时重心先脚跟后移至脚尖,要雄健有力。
温馨提示: 儿童锻炼的注意事项也会死不少,处于成长期的儿童们要小心谨慎进行运动,不要尝试儿童不宜的运动。以上我为您盘点的儿童锻炼原则你是否了解了呢?为宝宝收藏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85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清热解毒的药
下一篇: 糖尿病的食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