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痛风,以往的发病年龄在45岁,但现在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竟然有七成以上的患者在20岁至40岁之间,已逐步成为威胁中青年健康的常见病。
那么,痛风到底怎么形成的?明明是“老年病”为何偏偏找上了年轻人?又该怎么预防呢?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身体每天产生代谢产物血尿酸,如果身体出现问题,导致无力将其排出,停留在体内,则产生高尿酸血症,出现痛风。
痛风也一直被称为“富贵病”、“酒肉病”,也就是说与饮食密切相关,“吃出来的痛风”一点也不夸张,从这些关键词中,风湿免疫科专家们总结出痛风年轻化的共同特征。
(1)嗜好吃肉
痛风的患病率与饮食高蛋白有关,营养学上称之为限制嘌呤饮食,摄入过量富含高嘌呤类食物是主要致病因素。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当下年轻人偏爱大鱼大肉,胡吃海喝,有的甚至“无肉不欢”;据统计,20-40岁年龄段的痛风患者在发病前,九成以上都嗜好饮酒、吃肉、动物内脏、海鲜类等富含高嘌呤类食物。
(2)压力过大
加班、熬夜,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家常便饭,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可使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长此以往就有可能诱发痛风。
(3)久坐少动
40岁以下的痛风人群中,多数人生活作息不规律,体力活动越来越少,出门开车、坐车,骑车、步行减少,工作特点也是久坐少动,加上长期缺乏运动锻炼,导致脂肪增加,体重超重,这会直接影响血尿酸水平。
(4)痛风相关疾病增多
在年轻人中,痛风的合并症明显增多,如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病症也与现代年轻人的饮食结构密切相关,也正影响着尿酸的正常代谢。
体内甘油三脂升高会影响嘌呤的运转,同时也能阻止尿酸的排泄,痛风的发生受体内尿酸水平的影响,上述疾病均可使肾脏发生病变,影响尿酸在肾中的滤过及排泄和体内尿酸水平的升高。
痛风归根到底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如果年轻人能改正以上那些不良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痛风,不被困扰。
因此日常生活中,你需做到:
1)管住嘴少糖分
既然是吃出来的痛风,管住嘴非常重要,在合理膳食前提下,首先要远离高嘌呤食物,比如动物内脏和部分海鲜,高嘌呤海鲜包括凤尾鱼、鲱鱼、沙丁鱼、鳕鱼、扇贝、鲭鱼和金枪鱼;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肉类及鱼类的吃法,应先汤煮,去除原汤后,再进行烹调,这样既能补充优质蛋白质,又可减少嘌呤的摄入量。
此外,少喝糖甜饮料,以减小含果糖饮料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C的食物,既可帮助沉积的尿酸盐溶解,又能促进排泄。
2)多喝水少喝酒
体内的尿酸最终都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所以多喝水比较重要,每天保证2000毫升,少量多次喝完,可促进尿酸盐的溶解和排出。
同时,酒精能影响尿酸在体内的代谢,增加自身尿酸的生成,引起痛风发作,应尽量少喝或不喝各类酒。
3)常运动少熬夜
静多动少,缺乏运动,真的会降低身体免疫力,为疾病提供“可乘之机”,所以要常运动,强身健体,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适时缓压,别让身体太疲劳,少熬夜多休息。
点击下面的标题,阅读更多养生知识:
名老中医一家三代都血管好、寿命长,方法很简单,只有两个字!
98岁的国医大师,40岁的心脏,只因常吃这种“廉价滋补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84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牙疼怎么办立刻止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