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我们身体有三种血管,分别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而动静脉主要储藏我们身体血液,对我们的呼吸作用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我们的体内出现动静脉畸形,这将会导致我们体内很多功能受到影响,对疾病的预防能力也会逐步降低,导致疾病有机可趁,所以我们应该对这种情况引起重视。
动静脉畸形有很多种特征,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的辨别动静脉畸形的出现呢?这就是体现我们医学知识最好的机会,如果我们不知道怎样辨别,这对我们治疗疾病会造成一定的麻烦。
动静脉畸形虽然有几种不同的综合征,但其均有粘膜或粘膜下小血管异常,直径从1mm~>30mm.
消化道动静脉畸形原因不明.在许多患者中,常伴有以下情况,包括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放疗,慢性肝病,胶原性血管疾病和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Rendu-Osler-Weber(ROW)综合征。
症状,体征和诊断
动静脉畸形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在患者的病程中就会经常出现消化道的反复出血,慢性贫血或严重的急性消化道出血.动静脉畸形的常见部位是胃,十二指肠,近端小肠或右半结肠.放射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出血部位取决于以前照射过的区域位置.
常见的上消化道动静脉畸形
⑴伴有胃,十二指肠或近端小肠的毛细血管扩张症的ROW综合征;
⑵无其他ROW综合征表现的上消化道血管瘤;
⑶西瓜胃,是胃窦部条纹的血管病变.这些上消化道病灶常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下消化道的动静脉畸形
⑴血管发育异常,常影响右半结肠;
⑵放射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常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区域,因为放疗常用于盆腔恶性肿瘤的治疗;
⑶结肠ROW毛细血管扩张症,为出血的少见原因.
动静脉畸形出血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上消化道内镜,结肠镜,小肠镜,术中内镜或内脏造影(随出血部位而定).通常选择性血管造影或简单的剖腹探查常不能发现动静脉畸形,内镜下是否明显常取决于消化道粘膜的微循环,后者常受低血容量状态,麻醉及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的影响.锝标记的红细胞扫描较不敏感,诊断价值较低.
血管发育异常是一种见于老年患者的获得性粘膜下动静脉畸形,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典型的血管发育异常病变常为0.5~1.0cm,鲜红色,平坦或轻度凸起,表面覆有薄层上皮,大多数患者有2~3个病变,70%~90%病变位于右半结肠.
患者常大于60岁,表现为鲜血便或紫红色便,常有长期的反复无痛性胃肠道出血,并经多种检查(包括剖腹术)未见特殊异常.出血可表现为急性或大量出血,而无低血压表现.虽然内镜或肠系膜造影可有假阳性,却是最好的诊断方法.
通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动静脉畸形的特征应该有所认识了吧。它主要出现在中老年人的身上,主要是他们的身体抵抗力比较脆弱,而且缺乏锻炼,这就给疾病有机可乘。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远离疾病的困扰,我们希望大家在平时多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灸培训您好,根据您的描述,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属于先天性的疾病,怕就怕这种血管畸形导致的血管破裂出血,我们这里的脑外科见的比较少,你们上海的医院做这个做的多,可以去脑外科看看,我医院还没有开展伽马刀,不知道能不能做,不好意思呀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病。主要缺陷是脑的部分动脉与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使部分脑动脉与脑静脉直接相通形成脑动静脉瘘性畸形,导致脑血液动力学上的紊乱,临床上以反复的颅内出血、抽搐、短暂脑缺血发作及进行瘫痪为主要表现。本病是仅次于颅内动脉瘤,能引起自发性SAH的另一常见原因。颅内AVM可位于大脑半球的任何部位,多呈楔形其尖端指向侧脑室。脑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畸形中的一种。脑血管畸形按传统可分为四类:动静脉畸形;静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海绵状血管瘤。近来因科研水平的不断发展,又提出了新的分类,即:1,伴动静脉分流的脑血管畸形:1),动静脉畸形:①,单纯丛状畸形团;②,混合丛状畸形团(合并瘘道);2),动静脉瘘:①,单发或多发瘘;②,单发或多发的蒂;2,不伴动静脉分流的脑血管畸形:1),毛细血管畸形(扩张症);2),静脉畸形:①,发育性静脉畸形;②,静脉变异(不伴发动静脉畸形或动静脉瘘);3),海绵状畸形。动静脉畸形的治疗选择在很少数的情况里,例如年老的患者,选择不治疗动静脉畸形,只观察病人症状有无变化也许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大多数的病人中,主要有三个治疗选择: 手术、血管内导管疗法和立体定位的放射线手术。外科手术是直接在脑部手术,切除动静脉畸形。如果可以完全地切除动静脉畸形,患者就可以算是痊愈。然而,在脑部动手术是明显地具有侵入性,并且伴随有许多的危险性,包括中风、感染、麻醉造成的并发症以及其他的神经功能丧失。血管内导管疗法是在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注入像胶水般的物质,执行上与血管摄影的检查很像。就是在做血管摄影时,用很细的导管在辨认出供应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后,注射胶水样的物质进到动静脉畸形里面。这样的方法与手术比起来较没有侵入性,而大部分的动静脉畸形可以由血管内导管疗法来栓塞住病变的一部份。这样局部治疗的动静脉畸形仍然有出血而导致中风的可能。因此多数神经外科医师相信动静脉畸形部份被栓塞后,并无法有效降低未来可能发生出血的机率。血管内导管疗法常被用来做为在进行手术切除或立体定位放射手术前减少动静脉畸形体积的方法。立体定位的放射手术可以透过数量多并且非常准确而互相交错的辐射线来摧毁不正常的血管。随著时间的过去,辐射会导致动静脉畸形的血管狭窄而最终完全紧密。一旦动静脉畸形是闭合的,没有其他血液能流经它,患者便不再处於出血或中风的危险中。与外科手术切除比较,立体定位放射手术的主要好处是非侵入性的,因而不会冒著开脑手术的风险。此外,有一些动静脉畸形位於开脑手术不可能安全接近的区域,因此放射线手术也许是对患者唯一的可行选择。放射线手术可以与其他疗法一起用於治疗动静脉畸形。例如,放射线手术可以用於在部份外科切除后或血管内导管疗法以后持续存在的残馀动静脉畸形。其中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是,放射线手术可以用门诊的方式执行,并且不需要任何恢复期,病人可以持续过著原先正常的生活。用放射线手术治疗有三个主要的缺点。首先,可能花费三年才能完全消灭动静脉畸形;辐射是一种使动静脉畸形逐渐萎缩的和缓治疗过程。在这3年的期间,患者仍然面临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危险(每年3~4%)。在接受放射线手术的过程中,即使动静脉畸形已在萎缩中,但仍有可能发生出血。其次,不是所有的动静脉畸形会在放射线手术以后消失。通常直径小於或等於3cm的动静脉畸形,才有80%的机率可以只进行一次放射线手术之后就消失。而较大的动静脉畸形的消失率比较低,患者经常会需要接受一次以上的立体定位放射线手术治疗。即使接受了放射线手术治疗,也不是所有患者的症状会完全消失。有些有头痛或癫痫症状的病人,在动静脉畸形已经治疗完全后,症状可能依旧持续存在,这些症状常常是因为脑部在动静脉畸形的附近结疤而造成,这些疤可能是在动静脉畸形形成或消失的过程中产生的。
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 1、动静脉畸形的西医治疗方法
在绝大多数患者,采用长期补铁和定期内镜下凝固疗法治疗新的动脉畸形常可控制消化道出血和贫血。对已发生出血的血管发育异常需要治疗,因为它可导致慢性反复性出血。对严重的活动性出血,在患者稳定后,经动脉或静脉注射加压素可能达到快速控制,但疗效不定,然后可通过内镜下凝固疗法或手术以确切治疗。治疗的难点在于消除其他消化道出血的潜在原因,发现所有的动静脉畸形病灶。若病灶不大或不多,可首选内镜下热活检钳或激光凝固疗法。常用的手术治疗为右半结肠切除术,因为血管发育异常累及右半结肠,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约15%~25%可发生再出血。
2、动静脉畸形的套扎治疗
该方法与其他内镜治疗方法比较操作相对容易,特别是食管胃结合部和上部胃体后壁的病变。直径1cm以内的动静脉畸形病变可以套扎,病变可以吸进内镜顶端的透明帽,视野清晰,止血效果肯定。但是套扎器的安装花费时间。对于注射治疗后无效或复发出血的动静脉畸形患者可以选择。术后结扎部位黏膜表面形成溃疡,不形成复发出血。
3、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动静脉畸形报道较少。对于内镜治疗失败而又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应作为特别有用的治疗手段。
4、动静脉畸形的注射治疗
是动静脉畸形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试用1%乙氧硬化醇内镜下注射。局部注射后黏膜组织水肿,增高出血灶周围压力,压迫血管,促使血管内血栓形成,注射肾上腺素还可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止血作用。
动静脉畸形的症状1、出血:出血发生率为20%~88%,并且多为首发症状。动静脉畸形越小,越容易出血。一般多发生于青年人。发病突然,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剧烈头痛,伴呕吐;神志可清醒,亦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可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亦可有颅内压增高征或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2、抽搐:约有一半以上病人癫痫发作,表现为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以额叶、顶叶及颞叶的AVM抽搐发病最多,尤其是大型、大量盗血的AVM患者。
3、头痛:半数以上病人有长期头痛史,类似偏头痛,局限于一侧,可自行缓解,一般表现为阵发性非典型的偏头痛,可能与脑血管扩张有关。出血时头痛较平时剧烈,多伴呕吐。
动静脉畸形的预防1、不要饮酒或少饮酒,不吸烟,保持大便通畅。不能突然用力或过度用力搬重物,不能做剧烈运动,不能情绪激动。
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为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抬高床头15°—30°患者的头应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必要时气管切开。
3、起病72小时内禁食。静脉维持营养。如无呕吐及胃内出血,于第3天留置胃管,给予低脂,低盐,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按昏迷患者的护理常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降低血压是控制出血的关键。24小时内是否能将收缩压降至理想水平直接与预后有关。每2—4小时测意识,瞳7L及生命体征1次,了解病情变化。若压眶反射消失或昏迷加深,血压升高,瞳孔散大,脉搏缓慢并出现去大脑强直或呼吸不规则时,提示出血扩展,要及时处理。
5、及时发现脑项前驱症状。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障碍加深,血压急剧升高,脉搏变慢或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反射迟钝等,应紧急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82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神经性纤维瘤
下一篇: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