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众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心脏也难免受到危害。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心脏病是胖人的“专属”。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案例
53岁的张先生身材较瘦,没有不良嗜好,却在今年3月一次酒局后,因突发胸口疼、喘不上气、出大汗等症,前往北京医院急诊室就医,被确诊为心梗。经医生全力抢救,终于转危为安。
1
导致心梗的“罪魁祸首”
导致张先生突发心梗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偏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又被称为 “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元凶,其数值应该越低越好,但坏胆固醇的正常范围因人而异。
坏胆固醇的正常范围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坏胆固醇的参考数值是不同的,不能单纯地看体检单上有无“↑”,而要根据自己所占的危险因素调整范围上限。
影响坏胆固醇标准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缺少运动;肥胖;高血脂症;直系亲属存在家族史。
一般而言,不同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 健康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3.12mmol/L;
◎ 高危人群:高血压合并一项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2.6mmol/L;
◎ 极高危人群:已经确诊缺血性心脏病或冠心病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1.8mmol/L。
2
瘦人坏胆固醇超标
心脏病风险也很高
1
瘦人坏胆固醇更易超标
体检中心一份来自6万人的检验报告显示,40岁以下合并血脂异常的人群中,体型正常或偏瘦的人占到了60%以上。这是为什么?
实际上,坏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是外界摄入,占据30%;二是肝脏合成,占据70%。如果外界摄入增多,肝脏合成就会减少;如果外界摄入较少,肝脏就会大量合成。因此,瘦人的坏胆固醇可能更容易超标,引发心血管疾病。
【测大腿围度,看心脏健康】
【方法】用软尺测量大腿根下3cm处的围度。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大腿根以下3cm的围度在46~60cm之间的人群更为健康,不符合标准者心脏疾病风险较高。如果<46cm,死亡率增加3倍,患心脏病的概率增加2倍。
2
瘦人的控脂护心“雪花膏”
临床上,我们把含有他汀成分的药物或食物称作“雪花膏”,它能让我们的血管内皮更加光滑,帮助清除部分斑块,守护血管健康。
山楂富含维生素C、生物酮、酶类等物质,能够辅助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控血压,常吃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常见的山楂吃法,大多含糖量比较高,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如:100g冰糖葫芦含25颗方糖;100g冰糖雪球含15颗方糖;100g炒红果含30颗方糖;100g秘制炒红果含5颗方糖。
为此,我们向大家推荐一道低糖版秘制炒红果。
低糖秘制炒红果
食材:山楂、银耳、彩椒、冰糖、油、盐。
做法:
1.将山楂洗净,按照籽的位置切开;
2.用低盐水将切好的山楂浸泡5~10分钟,再用开水焯一下,去除酸味;
3.锅中放入少量的油,放入银耳、彩椒炒熟,加少量盐,
4.放入两块冰糖,再倒入山楂翻炒即可。
3
胖人易患的心脏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瘦人容易坏胆固醇超标,引发心脏疾病,而胖人的心脏也同样危险。节目现场请来的嘉宾,著名歌唱家牟炫甫就被意外诊断出冠状动脉狭窄、前降支缺血。
前降支缺血被称为“寡妇病变”,尤其是近中段,一旦严重闭塞或完全闭塞,将会大面积影响供血,甚至引发猝死。
可见,胖人也应特别注意心血管健康,适当减少油脂摄入。
为此,我们为胖人推荐一道护心秘制白水煮鸡胸,它的含油量大大少于宫保鸡丁、小鸡炖蘑菇、鸡肉炖粉条等常见的鸡肉做法。
护心版秘制白水煮鸡胸
食材:鸡胸肉、油、淘米水、姜末、葱花、耗油、酱油、醋、香油。
做法:
1.锅中放少量的油,加入鸡胸肉稍微煎一下;
2.加入淘米水煮熟鸡胸,锁住鸡肉营养,避免鸡肉发柴;
3.取小碗,放入适量姜末、葱花、一勺耗油、两勺醋、三勺酱油、少量香油,调成酱汁即可。
4
心率也与心脏疾病相关
可能影响寿命
除了血脂以外,心率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影响机体寿命。人体正常的心率虽然是60~100次/分钟,但心率在60~70次/分钟的人,生存率是最高的。
1
心率过快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心脏的跳动过程,有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脏舒张时,全身血液回流到心脏;心脏收缩时,挤出血液供应全身。
如果心脏正常跳动,它有足够的时间接纳回流的血液,并有足够的能力将血液排出心脏,供应全身。
但如果心跳过快,心脏舒张期短,舒张不充分,全身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心脏就没有足够的血液排出到全身。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明显的心脏功能不全,心脏收缩能力也会下降,使患者出现喘憋、全身水肿等症状,甚至导致心衰。
所以,心率较快的人心血管事件相对增加,寿命更短。如果本身就是心率较快的人,可以长期坚持跑步,有助于调节心率。
2
“蝴蝶效应”异常增高心率
我们身体中的甲状腺位于脖子处,形似蝴蝶,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但如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对全身很多脏器产生直接毒性,包括心脏。
当“蝴蝶效应”(甲状腺激素分泌)逐步增加,心跳就会越来越快,这在临床上被称为心律失常,而特别容易出现的一种心律失常叫做房颤。
如果这种蝴蝶效应持续存在,不仅会让心率异常增高,还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脏跳动无力,最终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心力衰竭。
【自测甲状腺功能亢进】
选择自己合身的牛仔裤,用裤腰围绕脖子,如果裤腰不够长说明颈围超过了腰围的一半,可能存在甲亢风险。
甲亢人群,应适当减少碘的摄入。
在干海带、海带鱼、广式香肠、豆腐干、小白菜这几种食材中,干海带的碘含量是最高的,其排序依次为:干海带(36000ug)>广式香肠(91.6ug)>豆腐干(46.2ug)>小白菜(10ug)>海带鱼(5.5ug)。所以,海带鱼相对更适合甲亢患者食用。
护心版红烧带鱼
食材:带鱼、番茄、干辣椒、八角、葱姜、花椒、胡椒粉、盐、酱油、啤酒、料酒、淀粉。
做法:
1.去除带鱼肚子中的黑膜,加入葱姜、花椒、胡椒粉、盐、料酒搅拌均匀,腌制5~10分钟;
2.将带鱼裹上一层薄薄的淀粉,放到六成热的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
3. 锅中入油,放入干辣椒、八角、葱姜爆香,加入适量啤酒去腥;
4.加入适量水、酱油、盐、白胡椒,小火烧制片刻,再加入适量番茄,大火烧2分钟即可。
心脏,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为人体血液流动提供原力。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血管出现堵塞导致心肌组织长期缺血、缺氧所致。冬季是心梗高爆发的时期,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心脑血管疾病。
近几年,心梗的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突发心梗,心梗气势汹汹,很多患者和家属都因突然急性发作而不知所措,加之平时没有防范意识,严重者直接导致失去生命,所以说,了解心梗早期症状非常重要。
人在熟睡时,血液流动下降,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当血栓随血液流动,进入心血管时,容易堵塞血管,引发急性心梗。
睡觉时出现这些症状需小心心梗
1、非感冒性咳嗽
若没有处于感冒,睡觉时出现咳嗽,或伴有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等情况,尽快去查一下心脏。
2、不透气被憋醒
若睡觉时,出现胸闷气促经常被憋醒,能是心脏出了问题。如果还出现背部、下颌、颈部或左手臂等处,出现放射性疼痛,就要小心心梗了。
3、手脚总是冰凉
手脚冰凉可能是心脏供血不好,导致血液不能很好的达到四肢末梢,这时,就要考虑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4、出虚汗
若睡觉时,虚汗、呕吐、晕厥等情况,及时就医,小心心梗。
乏力,胸部不适
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
无论是否有先兆症状,都应该注意,如果自己已有血脂异常问题,并且伴随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就应该引起重视,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及时的进行调整。
预防心梗,饮食严控2点
1,控油脂
控制好食用油摄入,建议每人每天大约25-30克为宜,建议几种油换着吃,比如:橄榄油富含油酸类脂肪酸,大豆油富含亚油酸类脂肪酸,亚麻籽油富含亚麻酸类脂肪酸。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年版中,首次将α-亚麻酸加入,推荐α-亚麻酸每日摄入量为1600-1800毫克。
2,控盐分
建议,每人每天盐分摄入不超过6克为宜。
注意饮食 健康 同时,定期检查尤为重要
定期身体检查,能对高风险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比如:
1、PET/MR: 具有敏感度高,无电离辐射的优势。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和空间分辨率,对肿瘤的早期发现、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FORCE双源CT: 在无创的情况下可清晰显示血管腔的狭窄,血管壁的斑块性质及先天性变异,无需严格控制心率即能获得高质量图像。
3、颅脑磁共振成像及头颈动脉磁共振成像: 可很好地检测脑部病变;检测颈动脉结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态、范围、性质、动脉狭窄程度等。
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运动、规律作息是必不可少的。控制与预防疾病,一定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更好的“防范于未然”。
高血脂
37岁小伙子突发心梗,而且他的心脏扩大,心功能非常差,心脏血管非常糟糕,无论是做支架治疗还是外科搭桥手术,风险都非常大,不做手术,猝死的风险又非常高。
高血脂导致心梗发生
37岁小伙子突发心梗的原因就是 高血脂 !小伙子心脏血管犹如“豆腐渣”,从他的冠状动脉造影图中能看到心脏上三支主要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堵塞,甚至有2根已经100%堵死。别看现在菜37岁,但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发心梗了,11年前,在他26岁的时候,他已经发生了一次心梗,这11年间一直没有好好控制血脂,导致他11年后再次发生了心梗。
血管变脆以后,预示着脂质斑块非常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后就容易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37岁小伙子血管脆的像“掉渣”一样。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从6%到50%不等,它和堵塞血管的部位有关,比如 左主干血管出现急性闭塞 ,可能 死亡率要超过百分之七八十 ,如果 前降支血管近端急性闭塞 , 死亡率高达40%—50% 。
血管包括内膜、中膜、平滑肌和外膜,在自然状态下,血管是有弹性的, 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硬度增加 。
甘油三酯高,血管油乎乎的,一些人早晨空腹抽血后,血液经过沉淀,上层血清是油亮的。
揪出高血脂中最坏的因素
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项统称为血脂。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以下,总胆固醇3.1—5.2,甘油三酯0—1.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1.55。
在脂蛋白(a)、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五种不同的血脂成分中,目前的医学研究表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管损伤最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能够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重疾病的进展速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伤害血管的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其实和家庭里的熬粥有一定程度的类似。熬粥至少需要几个条件:米,点火,下锅。
正常血管里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类似于“米”,平时规律地在血管内流动,血管壁有一层屏障系统—— 内皮细胞 ,平时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当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度升高 或者 遇到破坏性的因素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极易导致 屏障系统损伤 ,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氧化变成 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时,即“点火”的过程;内皮细胞间隙增加,这时“米”就有机会渗入内皮下,相当于“下锅”,血管壁内的 巨噬细胞 就会 吞噬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体——脂质坏死核心里的 泡沫细胞 。
形成斑块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 ;一个是 内皮细胞损伤 。相当于有米下锅,点火煮粥的过程。
煮完粥后,粥的表面会形成一层粥皮,盖住泡沫细胞。这个粥皮也很重要,如果它坚固的话,斑块就不会破裂。但是当这个泡沫细胞越来越多后,粥皮会裂开,导致斑块破裂。有时即使泡沫细胞不够多,但遇到一些破坏性因素后,本来厚的粥皮也会破口开裂,粥流出来,斑块就破裂了,继而形成血栓。所以我们首先要 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如果一旦形成了,就要阻止它破裂。
甘油三酯是斑块形成的“帮凶”
我们东方人的饮食习惯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很容易造成甘油三酯增高。增高的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样有密切的联系,当血管中的 甘油三酯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遇到一起的时候, 可以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颗粒变小 ,小颗粒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更 容易进入血管内皮下 ,也更容 易被氧化 ,氧化后 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 , 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所以说,控制甘油三酯的水平非常重要。
【专家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一定要注意 降脂 ,一定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达标的程度,而且务必远离能够导致内皮细胞屏障损伤的易患因素, 保证血糖、血压正常,戒烟限酒,警惕睡眠呼吸暂停 。
血脂需要精打细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绝对的正常值,要因人而异,通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指标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根据个人情况来分析,我们在科普文章上看到的 所谓的正常值针对的是一级预防的人群,即没有疾病的 健康 人群 。
血脂的精打细算主要是通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其他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以下几类高危人群更加危险。
【专家提醒】有了血压、肥胖、吸烟等高危因素,中青年人群十年的余生风险会直线上升,评估后就有可能属于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越多,成为高危人群的可能性越高。自己的化验结果一定要和医生确定危险分层,以便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
血脂降下来了,药还要吃吗?
确定是原发性高脂血症后,首先要提成改善生活方式,如果改善生活方式3—6个月没有效果的话,可能需要开启药物治疗,一旦开始药物治疗就不要再停药了,一定要坚持用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75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保护眼睛的方法
下一篇: 荨麻疹能彻底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