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使用抗生素的"6个密码“和”三不原则"

生活百事通 2023-09-22 22:13:13

付芳,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干部病房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 编辑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现已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口服的阿莫西林胶囊,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等是比较常用的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盛染,以及不包括病毒感染和寄生虫在内的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后果是细菌耐药,有一天我们将"无药可治"。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在于不仅会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而且会导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如环丙沙星刚上市时敏感性很高,但短短几年时间耐药率已从零上升为60%~70%甚至更高,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经济负担。

上世纪40年代,抗菌药物成功地解决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那时,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然而正是由于滥用抗生素,一些原本容易治疗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有了新的变化,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已经不能有效控制感染了。目前,几平没有一种抗菌药物不存在耐药现象。这样发展下去,人类将对细菌束手无策。

抗生素的六个密码

抗生素≠消炎药。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日常生活中轻常发生的局部组织的淤血、红、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官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生素也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用抗生素还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广谱抗生素并不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普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新、贵的抗生素并不优于老,便宜的抗生素。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竖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有效地控制感染。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能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困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强疗效反而会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使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细茵耐药和罨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频繁更换抗生素更有害。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晢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金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使用抗生"三不原则"。滥用抗生楽有很多原因,其中临床不规范用药是一个重要原因。据卫生部调查,在中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其中外科患者几平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外科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达到95%。但其实真正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还不到20%。

建议大家记住"三不原则"

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不要自己当医生,有病一定要去看病。

不主动要求: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所以要在确定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这就需要专业的评估。如果是感冒就医,有90%的感冒都不是细菌感染,而且抗生素并不能加速复原,不必主动向医师要求开抗生素。还有一些人在腹泻时也习惯使用抗菌药治疗,这其实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还有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等都不是细菌感染,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不随便停药:抗生素治疗针对不同的细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疗程、一且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就要按时服药,直到药物吃完为止,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以免制造出抗药性细菌而让它伺机再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7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