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生理性蛋白尿现象是很常见的,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生理性的是因为生活习惯导致身体出现的一种不适的现象,而病理性就是因为疾病带来的一种症状。不过怎么样,生理性蛋白尿就是一种异常的情况,要及时的去检查一下,这样才是对自己健康的保障。
对于生理性蛋白尿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因为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大家应该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尿蛋白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生理性蛋白尿是指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引起机体生理反应性增多所产生的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一般不超过+,定量<0.5g/24h,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包括:
①功能性蛋白尿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的改变,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②体位性蛋白尿也称为直立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体位,使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造成肾静脉扭曲继而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蛋白尿。特点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又为阴性,多见青少年。
③偶然性蛋白尿指由于偶然因素,尿液中混入了多量血液脓液、粘液或生殖系统排分泌物,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而造成的蛋白尿。
④摄入性蛋白尿可能是进食摄入,也可能是输注摄入,尿蛋白偶然被检出。
? ? ? 尿蛋白即尿中含有蛋白,尿蛋白过高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正常尿液中蛋白很少,常规检测定性为阴性,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蛋白质由尿中丢失能被检测出,则称为“蛋白尿”。常见原因:?
1
1、生理性蛋白尿,有些身体健但具有易感性的人受到刺激时会出现蛋白尿,一旦刺激因素去除后,蛋白尿消失恢复正常,如发热、寒冷、疼痛、缺氧、进食过多的蛋白质等等,多为一过性,24小时定量一般不超过0.2g。?
2、病理性蛋白尿;是指由全身或局部病变所引起,在病变未痊愈前持续存在的蛋白尿,一般可分为4种:a.肾小球性蛋白尿;b.肾小管性蛋白尿;c.溢出性蛋白尿;d.肾血流量增加等;?
3、直立性蛋白尿:平卧位尿蛋白排泄属正常,而直立位排泄量超过正常。一般不需治疗,可正常饮食和活动,但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和增强体质。?
2
正常的尿液中可以有一定的蛋白的含量,一般情况下24小时内的尿蛋白的含量小于140微克。
尿液的蛋白质增多主要见于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亦可出现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3
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正常的范围。
张医生为你解答:“蛋白尿”,意味着什么?
正常情况下,人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很低的,仅为30~130mg/24h,随机尿中蛋白质为0~8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当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者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即为蛋白尿。
当你拿到自己的尿常规发现“尿蛋白+”时,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自己的肾脏出问题了?
其实,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尿蛋白+”。有些时候,出现蛋白尿是生理性的。比如发热、高温、受寒、剧烈运动后、高蛋白饮食后,我们会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女性朋友,尿液标本被阴道分泌物污染时会出现假性蛋白尿。
另外,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尿路结石、结核、肿瘤,也会出现蛋白尿。
当然,肾病是出现蛋白尿最常见的疾病,比如各类型的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
所以,出现蛋白尿的时候,先不要惊慌,进一步检查,明确一下尿蛋白的来源,找准病因,才能及时、对症治疗。
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造成的大分子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造成的。也就是说肾小球出现了炎性病变。也有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一过性蛋白尿。
肾小球炎性病变有原发的,像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等。还有继发的,像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红斑狼疮肾病等。
目前西医治疗办法就是抑制免疫的办法,需要长期服药。
中医认为是肾阳虚,肾气不固。中医治疗有优势。
蛋白尿见于:(一)肾外性原因,1,直立性与脊柱前凸性蛋白尿。2,运动后蛋白尿。3,郁血性蛋白尿,右心衰竭,肾静脉血栓形成。4,发热。5,副蛋白尿。(二)肾脏病,1,急慢性肾小球肾炎。2,肾孟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球硬化,痛风肾,肾小管综合征,多囊肾,各种原因的肾病综合征。
尿蛋白,又称尿蛋白,是指尿常规检查能从尿中检测出蛋白质的一种常见的临床尿检异常结果,24h尿蛋白超过150mg,则尿常规检查能检测出尿蛋白。若尿常规检测阴性,但用特定的更为敏感的方法检测出尿中有过多的白蛋白,则称为微量白尿蛋白。如果尿蛋白含量 3.5g/24h,则称为大量尿蛋白。
尿蛋白多见于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也可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结核、结石、肿瘤等情况,此外,正常人在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发热以及过度紧张等情况下也可引起蛋白尿。
因此我们平时发现排尿时泡沫较多,尿常规发现蛋白尿,先不要过分紧张和担心,需要首先排除生理性蛋白尿的可能性,如果确定为病理性蛋白尿,需要分析产生蛋白尿的原因,然后根据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说到蛋白尿,许多人应该想到肾功能问题。许多人认为蛋白尿的出现表明肾脏有问题,所以当他们在尿液中发现蛋白尿时,他们会惊慌失措,怀疑自己的肾脏出了什么问题。但事实上,蛋白质的出现不一定是由肾脏问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其他一些原因引起的。
通常,蛋白尿是由肾小球疾病引起的。假如肾小球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屏障出现问题,会导致肾小管对蛋白质的吸收减少,从而导致尿液中的蛋白质升高,导致蛋白尿。
蛋白尿的原因是什么?
1.过度劳累会导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使许多人因为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而感到更大的压力,也使他们每天都超负荷工作。过度工作很容易导致蛋白尿,因为过度工作后,身体会感到疲劳,这将使精神压力处于紧张状态,功能性蛋白尿也很容易发生。
2.病理性蛋白尿
当肾脏出现问题时,很可能会出现蛋白尿,主要是因为肾脏在排泄尿液时需要通过肾小球。假如肾小球出现问题,滤过率也会有问题,使尿中的蛋白质漏出,使尿中的蛋白质即蛋白尿出现,这主要是由疾病引起的,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与肾功能下降引起的肾病。
3.长时间站立
有些人会因为工作需要而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而且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也容易出现蛋白尿。它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横纹肌消融而引起的,这会改变尿液的颜色。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姿势性蛋白尿。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及时治疗,然后才能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说起蛋白尿,很多人应该都会想到肾功能问题,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蛋白尿的发生就提示着肾脏出现问题,所以当发现自己尿液中有蛋白尿的时候都会惊慌失措,不禁怀疑自己的肾脏是出了什么问题。但其实,蛋白质的发生并不一定是肾脏出现问题导致的,也有可能是一些其他原因导致。
如果是肾脏病变导致的蛋白尿,原因是什么呢?医生表示,一般引起蛋白质尿比较常见的是肾小球疾病导致,如果出现肾小球疾病会让肾小球的滤过率屏障出现问题,也就会导致肾小管对蛋白的吸收下降,进而让尿液中的蛋白上升,从而出现蛋白尿。
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有哪些?
1、过度劳累导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让很多人因为工作以及生活的一些不愉快让自己压力增加,而且也让自己每天经常工作过度劳累,而过度劳累就容易导致蛋白尿的发生,因为在经过过度劳累的工作后会让身体感觉到疲劳,就会让精神压力处于紧张的状态,也就容易出现功能性蛋白尿。
2、病理性蛋白尿
在肾脏发生问题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蛋白尿,主要是因为肾脏在排出尿液的时候需要通过肾小球,如果肾小球发生问题,就会让滤过率也出现问题,就会让尿液中的蛋白质漏出,让尿液中存在蛋白,也就是蛋白尿现象,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如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肾功能下降引起的肾脏疾病等。
3、长时间站立
有一些人因为工作需要会让自己长时间站立或者长时间行走,长时间的站立或者长时间的行走也容易出现蛋白尿,主要是在经过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后会让横纹肌消融,就会让尿液的颜色出现变化,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为体位性蛋白尿。在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也需要及时就医,才能够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出现蛋白尿该怎么办?
1、及时查明原因
在发现自己出现蛋白尿的时候要格外警惕,要及时查明原因,看自己是因为生理性或者是病理性引起的,只有查明原因才能够让自己对症进行治疗。
2、让自己有足够的休息
如果是因为过度疲劳而让自己出现蛋白尿要让自己有足够的休息,让自己有足够的休息才能够有效改善蛋白尿现象。
温馨提示,虽然蛋白尿的发生可能提示着肾脏发生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尿的发生都是说明肾脏一定发生问题,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才能够让自己正确对待,不要因为过于惊慌而让自己盲目的采取措施。
这个问题中医称形虚,或是肾气不固。
怎么引起的呢?
多是醉饱劳房,就是喝酒,暴食,劳损,房事等因素。
具体的病理,就是血液中有形的物质,比如说,糖类,蛋白质,在突遇血液循环加速的情况下,对肾脏的过滤功能,起到了冲刷,摩擦破坏的作用。我们举个例子,就是好比有沙子的快速流水冲刷河床,土都被冲走了,只剩下,粗大的石头,不能再留住水了。含有养分的水就会排出体外。
怎么治疗呢?
我学针灸经络的,以食疗加引导气血流入脏器为主,兼补肝脾为主。
尿液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看懂尿常规检查报告的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看懂尿常规检查报告的方法的资料,仅供参考。
看懂尿常规检查报告的方法
尿常规项目检查包括分析尿中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尿糖、尿比重和酸碱度等。当你拿到尿常规项目结果分析时,主要看?+?和?-?。如果全是?-?,你就该乐了,说明一切正常;?+?则说明有问题,那么这些异常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尿蛋白异常:
尿蛋白+是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标志。不过你别怕,严重尿路感染、剧烈运动也会出现尿蛋白。张琳琪教授说,检验报告中+的多少和尿 中蛋白的量有一定关系,要想明确诊断,还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诊断属于哪一种肾病,还可以判断病情轻重。
2、白细胞异常:
尿常规白细胞如果出现大量+,提示有泌尿系感染,或结石、结核等。如果病人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基本可以判断为尿路感 染。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尿路感染,用药前最好做个尿细菌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致病菌和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3、红细胞异常:
正常人尿中没有红细胞(或偶见),如果尿常规出现红细胞,并超过3个+,提示有泌尿系炎症、结石、肿瘤、肾炎等。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查出尿中红细胞,要看是否在月经期,以避免假阳性。
解读尿常规检查报告
1.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
2.尿糖(GLU)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
3.尿红细胞(R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4.尿白细胞(W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5.尿上皮细胞(SPC)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
6.尿管型(KLG)
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
7.尿潜血(ERY)
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
8.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9.尿亚硝酸盐(NIT)尿亚硝酸盐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新鲜尿时亚硝酸盐呈阴性,如标本放置时间过久或有细菌生长繁殖可呈假阳性
正常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普通检测方法不能发现,检查结果为阴性。超出此范围则可检出,称为蛋白尿。但由于尿蛋白试验只是测定一次尿的结果,易受尿液浓缩及稀释程度的影响,常常不能准确反映蛋白尿的程度。
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亦可出现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一般说来,持续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肾脏有病变。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变程度,临床可据此作疗效观察。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肾小球病变到了晚期,由于大量肾单位废损,使蛋白滤出减少,尿蛋白检查反而减少或消失,这并不代表肾脏病变的减轻。 中医治疗肾病独树一帜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但现在有一些患者舍本逐末,一双眼睛死盯着数值不放,必然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后果。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患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彻底治愈肾病。
尿常规及相关试验
(一)尿常规检查
尿液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
1.尿量(VOL)
【参考值】 成人:(1.0~1.5)L/24 h或1 ml/(h?kg体重):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
(1)尿量减少:①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②病理性: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高热、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2)尿量增多:①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②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2.颜色(COL)
【参考值】 透明无色,淡黄色或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
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与小血块并存,常见于丝虫病;灰白色云雾状浑浊为脓尿,常见于泌尿系化脓性感染;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红色云雾状浑浊为血尿,常见于肾脏肿瘤、急慢性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暗褐色、黑色尿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溶血性贫血、疟疾、蚕豆病等;深黄色尿为胆红素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黄绿色为绿脓杆菌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绿脓杆菌感染。
3.相对密度(SG)
密度原称尿比重,主要用于了解肾脏浓缩能力。
【参考值】 成人随机尿液:1.003~1.035。晨尿:>1.020。 新生儿随机尿液:1.002~1.004。
【临床意义】
(1)密度升高:表示尿液浓缩,见于①生理性:禁水、大量出汗等。②病理性:蛋白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周围循环障碍及使用造影剂等。
(2)尿密度降低:表示肾浓缩功能减退,见于①生理性:如大量饮水。②病理性: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毒症、急性肾炎多尿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胶原性疾病、蛋白营养不良等。等张尿:肾实质有严重损害时,尿密度一般固定在1.010左右,呈等张尿,主要见于尿毒症。
4.尿蛋白(PRO)
健康成人24小时尿中排出蛋白质总量为(80?24)mg,如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 50 mg,称为蛋白尿,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或一过性出现蛋白质。病理性蛋白尿是指泌尿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尿中蛋白质持续超过l 50 mg/24 h?。病理性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可靠依据。
【参考值】 定性:阴性。定量:10~150 mg/24 h尿。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蛋白尿
①功能件蛋白尿:剧烈运动、高热、寒冷、神经紧张等引起的蛋白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一个?+",多由于肾缺血、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所致。②体位性蛋白尿:脊柱前凸或长时间站立时,在肾静脉受压导致肾静脉压升高.通过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吸收不良引起,体位性蛋白尿定性试验有时高达?++?,此种蛋白尿经卧床休息后可消失,多见与儿童和青年。部分病例是早期肾炎的反映。③摄食性蛋白尿:如注射小分子量蛋白质或一次食人大量蛋白质。
(2) 病理性蛋白尿:
①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等。②肾小管疾病:如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金属(汞、镉、铋。中毒及应用某些药物等。③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尿中低分子和高分子蛋白质均大量增多,是肾功能不全的指征,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④严重泌尿系感染、急性溶血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5.尿糖(GLU)
生理情况下,正常人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浓度为0.3~0.8 mmol/L,由于肾小管近曲小管对葡萄糖分子的重吸收,晨尿或空腹尿定性试验阴性,尿糖定性阳性称为糖尿,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糖尿:生理性糖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增加,肾小管相对吸收减少所致,见于一次摄人大量糖类,静脉注射葡萄糖、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妊娠等。
(2)病理性糖尿:①糖尿病。②肾性糖尿:见于家族性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新生儿糖尿等。③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瘤、急性心肌梗死等也可
出现尿糖阳性.尿糖检测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尿液被强氧化剂、双氧水等污染时可产生尿糖假阳性c大量水杨酸盐、高比重尿、尿酮体>400 mg/L或久置的标本可引起尿糖假阴性,应特别注意高浓度维生素C对葡萄糖造成的假阴性。
6.尿酮体(KET)
酮体是脂肪酸的分解产物,包括丙酮、乙酰乙酸、p一羟丁酸。正常人尿中酮体含量极少,一般定性试验为阴性。
【参考值】 尿酮体定性:阴性。定量:丙酮3 mg/24 h。
【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本病一般尿酮的升高先于血酮,故尿酮检查对诊断重症糖尿病极为重要。
(2)非糖尿性疾病:严重饥饿、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子痫、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全身麻醉、肾小管功能不全等病人,因碱质丢失过多、有机酸相对增多,可大量缩合成酮体,由尿中排出,使酮体呈阳性。 ?
7.尿胆红素(BIL)
胆红素为橙黄色化合物,血浆中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相对分子质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排出。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滤过量极少。
【参考值】 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检测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尿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或阻塞性黄疸病。
8.尿胆原(UBG) ?
结合性胆红素排入肠腔转化为尿胆原,从粪便排出为粪胆原。大部分尿胆原从肠道重吸收经肝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排人肠腔,小部分尿胆原从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排出后即为尿胆原。
【参考值】 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定量:1~4 mg/24 h。
【临床意义】
(1)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
(2)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疸等。
9.隐血试验(BLD)
尿液分析仪检测的尿B LD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和(或)红细胞变形裂解后溢出的血红蛋白,因此BLD报告的阳性程度往往高于显微镜检查的红细胞数。正常人尿液中可有极少量陈旧红细胞,偶尔引起B LD的微弱阳性,成年女性由于白带污染常引起B LD的弱阳性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尿BLD阳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血管畸形及出血性疾病等,以上疾病的显微镜检查多可查见数量不等的红细胞。而有些情况的BLD阳性,显微镜多查不到红细胞,称血红蛋白尿,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大面积烧伤、疟疾、病毒性感染、急性溶血性疾病等。临床上,对于一些临床无症状而BLD阳性者,应注意定期复查。
10.酸碱性(pH)
即尿液pH值。
【参考值】 尿pH值(酸碱性)为5.5~7.4,一般情况下为6.5左右.
【临床意义】
(1)生理因素对pH的影响:①饮食:摄食大量肉类及混合性食物,pH降低;摄食大量蔬菜、水果,pH升高。②剧烈运动、大汗、应激状态、饥饿时,pH降低。,
(2)病理变化:①pH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石、坏血病等。②pH升高见于碱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膀胱炎等。
11.尿液显微镜检查
尿液及其沉渣的显微镜检查,主要观察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及尿液中的各种结晶等,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值】 红细胞:<3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但在新生儿较多见)/高倍视野;鳞状或移行上皮细胞:偶见/高倍视野;透明管型:<或等于1个/低倍镜视野;其他管型:无;结晶:少量(非病理性结晶,如磷酸盐、尿酸、草酸钙等结晶)。
【临床意义】
(1)红细胞:>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等。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女性病人月经期及月经期前后的几天中,都可出现红细胞,此为生理性,应注意排除。
(2)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出现与肾小管坏死及肾移植排斥反应和间质肾炎有关。泌尿系统炎症时,还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
(4)管型:出现管型表示肾实质损害,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出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性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出血、急性肾小球坏死、肾梗死、恶性高血压等。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如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等,特别有助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鉴别,后者为阴性。颗粒管型,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可偶见于运动后,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表明肾疾病的恶化或进入晚期。蜡样管型的出现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出现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如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等,尤其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8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辟谣,得了癌症不能吃有营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