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与健康密切相关,更会影响血压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应克服哪些心理障碍?
调查发现,约有14%的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明显的症状,不好好用药。不少的人诊断为高血压后,到药店里买1~2盒降压药,应付治疗;有部分人虽然用药,但不正规,不遵医嘱,随便停药;一些高血压老病号,由于思想麻痹,常忽视科学的调养和治疗。有些患者患病后心理负担过重,情绪不稳定,这些对血压控制都不利。
1.应克服猜疑心理
有的患者,一旦确诊自己患高血压病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在此病上,稍有不适,便神经过敏,怀疑血压是否上升了,是否发生并发症了,而终日忧心忡忡;有些高血压病患者,看了一些有关高血压病的科普读物及科普文章后,便把自己的个别症状与身体不适加以“对号入座”,于是便怀疑自己的病情加重或“百病丛生”,从而对医生的解释总是听不进去。
2.应克服消极心理
有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发现自己血压增高后,思想负担很重,情绪也极不稳定,而终日忧心忡忡,其结果使血压更升高,病情更加重;有些患者血压增高后,出现消极沮丧、失去信心的不良心理,觉得自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成为“包袱”,从而不按时服药,不肯在饮食调养、体育疗法等方面进行配合,而等待“最后的归宿”。
3.应克服心境不和、情绪烦躁
医学研究认为,人在紧张、忧愁、愤怒、悲伤、惊慌、恐惧、激动、痛苦、嫉妒等时,可出现心慌、气急和血压升高等,甚至会出现脑血管痉挛或破裂出血而中风致死的。所以,高血压患者,保持心境平和、情绪乐观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持好的心境和情绪,在平时应避免正面心理冲突,遇事一定要想得开,切忌生闷气,也不要发脾气;还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群体活动及文体活动,做到笑口常开,乐观松弛。
高血压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据统计我国约有2.7亿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控制欠佳者易出现脑卒中、冠心病、心衰等严重并发症。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高血压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我们要从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做起,同时要积极正规就医,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对于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对于血压的控制必不可少,我们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主要建议如下:
一、减少钠盐的摄入,饮食应清淡为主
食盐过多与高血压直接相关,我们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应应清淡饮食为主,每日钠盐不超过6g(相当于一啤酒盖),最好能控制到3g左右。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均衡,合理搭配,要尽量避免辛辣刺激、过油、过甜等重口味的食物。可以使我们收缩压下降2~8mmHg。
二、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钾、钙、维生素、纤维素等,有利于软化血管、降低血液粘滞度、控制血压。
三、控制体重、减肥
对于肥胖(包括腹型肥胖)、超重的人群,需积极减重,控制体重指数在24kg/㎡以下,男性腰围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为宜。可使我们收缩压下降5~20mmHg。
四、规律适当运动
高血压患者都应规律适当的进行运动,以中等强度运动(慢跑、太极拳、登山、游泳等)为宜,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血压波动大或者明显升高的人群,需先药物控制血压,每天30分钟,每周5~7次。可使我们收缩压下降4~9mmHg。
五、戒烟、限制饮酒
吸烟不仅不利于血压控制,也会增加许多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病率,我们必须戒烟。同时,建议饮酒的人群必须适量,男性每天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可使我们收缩压下降2~4mmHg。
六、保持心理平衡,注意休息
情绪对血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尽量避免过度焦虑、熬夜、激动等,要注意调整心态和休息,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也是很有道理的。
七、正规诊治和随访
在积极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我们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一经诊断,需同时进行药物治疗。要正规随访,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同时有针对性的筛查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切不可偏听偏信,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并发症也很多,那么高血压呢?其实要想治疗高血压,那么心理调节很重要。今天,边肖将向您介绍它!
高血压患者应该做哪些心理调节?
避免心理负担过重。
有些高血压患者发现血压升高后,精神负担总会变重,情绪紧张,情绪不稳定,整天忧心忡忡。这样一来,他们的血压就会一直升高,病情也会变得更加严重。有些患者发现血压升高后会产生抑郁、丧失信心等负面心理反应。他们觉得自己给家人带来了负担,成为了家人和社会的“负担”,所以不愿意按时吃药,不愿意配合食疗、理疗等治疗,只好等待“最终归宿”。部分患者因降压治疗效果不理想,对治疗失去信心,变得更加烦躁不安,抱怨不止。虽然目前仍然没有根治高血压的方法,需要长期的战斗,但如果能避免增加心理负担,改变生活方式,自我安慰,给予家人更多的心理安慰和体贴,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并发症也是可以减少的。
正确的怀疑
有些高血压患者,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就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疾病上,稍有不适就紧张。他们怀疑自己的血压是否上升,是否出现并发症。有的患者看一些关于高血压的书籍或者报刊杂志上的科普文章,然后“签到”自己的个别症状和身体不适。他们随机怀疑自己的病情是不是在恶化,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根本不听医生给出的正确解释。有时候高血压患者总希望自己的病很严重,觉得有点头晕头痛,于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中风的危险,四肢有点麻木,于是断定自己是中风的先兆。疑惑越多,血压越高,病情越严重。有些患者因为怀疑太多,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往往借助喝酒、抽烟来解闷,进而使本来不算太高的血压突然升高,使本来不算太重的病情雪上加霜。因此,应采用自然疗法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使血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在此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放松心情,感觉好一点,好得快一点。
保持乐观。
高血压患者应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情和正常的情绪,不会使血压不稳定而引起身体不适,因为人在紧张、悲伤、难过、生气、惊恐、激动、痛苦、嫉妒时,可能会心慌、气短,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痉挛或破裂中风死亡。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变化往往会导致血压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高血压患者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乐观的心情对待外部事务。好的心情可以稳定血压,有利于高血压的恢复。以下方法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1.做一些业余的手工操作,比如缝纫、编织、雕刻等。可以给你的大脑一个休息的机会。
2.练习书画可以让心情稳定,精神完全进入宁静状态。
3.外出旅游。心情不好、紧张焦虑的时候,换个环境,去郊外、公园、河边、山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可以转移注意力,达到精神放松的目的。
4.遇到不满意的人和事,要“冷眼”对待,避免对抗。遇到事情要想得开,避免生闷气或者发脾气。
5.你也要培养多种兴趣,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娱乐体育,开朗乐观。
心情不好——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人的情感活动伴随着身体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果处于良好积极的情绪状态,会促进人的心血管系统,给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增添新的力量,充分发挥身体的潜能;然而,虽然不良的、消极的情绪活动可以短时间激发机体对恶劣环境刺激的适应性反应,但总体来说,它们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可能有明显的家族史,即遗传相关因素,也可能是动脉疾病所致。而人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压力和饮食习惯,也会对高血压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当人受到威胁时,他们会产生焦虑和愤怒,这会使他们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如果这种情绪反应是短暂的,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会很快恢复,身体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这种情绪反应受到抑制,得不到必要的疏导和发泄,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体内的生理生化无法恢复正常。如果继续下去,很容易导致高血压。
第二,不良情绪需要调整。
通过观察发现,任何谈论工作、婚姻家庭、经济困难等能引起情绪波动的社会心理因素,都会引起心电图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悲伤、自责、沮丧、愤怒、高度紧张、急躁、激动等不良情绪都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要摆脱消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补偿方式。对于突发的外界刺激,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精神创伤和心理伤害。
2.转移方法。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放松紧张情绪。
3.说服法。扩大人脉,结识良师益友,寻求安慰和指导,缓解心理冲突。
总而言之,不良情绪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当人处于极度负面的情绪环境时,会为高血压的产生留下隐患。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可以对高血压这种疾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要想降低血压,心理上要乐观,对自己和医生要有信心,不要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本文介绍了高血压患者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如果你是高血压患者,可以试试这个。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大多数都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是近年来高血压也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大多数的年轻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都比较大,很容易就导致出现高血压的症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预防高血压,多采取一些有效的降压措施,预防疾病。
2、控制食盐量。高血压患者平时想要稳定血压,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食盐量,每天不超过6克,并且要多吃富含钾元素和钙元素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做饭的时候也要少放盐。
3、戒烟戒酒。得了高血压之后就一定要开始戒烟戒酒,因为喜欢抽烟喝酒的人更容易引发高血压,以及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经常抽烟喝酒还会降低人体对高血压药物的敏感性是降压药无法充分的发挥药效。
4、经常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在平时一定要做好体检工作定期去医院体检,最好每三个月或者半年做一次体检,要知道自己的血压是否在正常的范围以内从而有效的控制血压,平时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坚持的服用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8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高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