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生,51岁,一家药企老板,上周就经人介绍,说这周要来住院做个造影,把套间给他留着。
套间空出来了,马老板昨天天上午如愿住进了套间。
查房,还没等我们开口,马老板就说:“我一周前做的冠脉CTA,显示一根血管狭窄95%,建议冠脉造影检查;这次我来就是为了做个造影,但不会放支架。如果必须放支架,我也不放,我要出国去做可吸收支架。”
果然是老板,出口不凡,不等医生说话,就给医生布置了任务。
王医生:我们可以先做造影看看,第一、如果造影结果显示必须支架,您不愿治疗,那回头还得从新手术;第二、可吸收支架目前并不像您想象的那么完美。
没有想有个异物一直藏在自己心脏,如果能放可吸收支架,那就会解除这些顾虑。
1970年代,科学家用一种像气球一样的东西,通过血管放进心脏血管狭窄部位,打压后,就能把狭窄的病变扩张开,狭窄就会减轻。这就是心脏球囊扩张术,但这种治疗有很大的隐患:一旦球囊收回,原来狭窄的血管再次发生狭窄风险非常高。
1986年,科学院发明了一个网状装置,直接通过球囊发放在狭窄血管部位,把狭窄血管支撑起来,这就是最早的支架。裸金属支架的出现给了心脏病医生们希望,但糟糕的事情是,支架再次发生狭窄的概率还不低——30%-40%。
2002年,科学家给支架上面涂上一层药物,防止血管再次闭塞,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上市,再狭窄降低了70%,目前我们在临床使用的大部分都是药物洗脱支架,已经将再狭窄的几率从12%降低到了2%-3%。
但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不会满意,因为对于患者来说,任何1%的概率都不是不可接受的,落在每个患者身上都是100%。
能不能用可降解的材料做成支架,等完成支架本身的任务后,随着血管的稳定,支架降解,于是可降解支架出现了。
生物可降解支架是由多聚乳酸构成的,于两年左右的时间可以完全溶解掉,也就是说体内没有任何异物。
局限性:
生物可降解支架主要用于简单病变,也就是说血管比较直,血管壁没有钙化,弹性比较好,这类病变才适合使用生物可降解支架。 即便使用生物可降解支架,仍然需要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年以上。
可降解支架的研究观察:
2016,国外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试验,有501位患者参与,所有患者按2:1的比例被随机分为两个组,分别采用生物可吸收支架和金属支架进行治疗。3年试验结果同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临床事件(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以及有临床指征的靶病变血运重建)方面,生物可降解组是10%,金属组是5%。
也就是说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危险要比目前使用的支架更危险。
国外的多项数据均显示生物可降解支架临床事件还高于金属支架,很多地方的可降解支架已经叫停,您想,对于暂时不成熟的技术,我们能普及吗?
说不好听,马老板您敢去外国支架吗?
我国自己的生物可降解支架也在临床试验阶段,据说葛均波院士以及韩雅玲院士分别牵头的生物可降解支架研究结果不错,可降解支架临床预后明显高于金属支架,但临床试验还没有结束,我们翘首期盼。
有人说,外国叫停了,咱们怎么还在研究,那是因为技术细节是不一样的。
1、如果现在有严重的问题,需要支架治疗,那么还是建议选择技术比较成熟的药物金属支架,因为如果不解决现有问题,可能会加重;我们等不起,科学研究不是说好就能马上好的;反反复复、坎坎坷坷是肯定的。
2、道理是医生讲的,但选择要自己做,您如果实在不愿意听,只能签字为证。
国外的有些技术确实先进,但心血管方面的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国内和国外几乎是同步的,我们并不落后国外。
外国的月亮和咱们的月亮是一个月亮!
更何况:月是故乡明!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7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眼珠子发黄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自闭症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