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保胃健康|得了萎缩性胃炎,我的胃就萎缩变小了?

健康生活 2023-09-22 15:39:24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 黄穗平

临床上常常碰见这样的患者问:最近我体检时做了胃镜检查,发现自己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我很紧张,平时胃没什么不舒服的啊,怎么就得了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是不是指我的胃缩小了?

一、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到长期的反复损害,导致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消失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慢性胃炎。

二、胃萎缩变小了?

胃壁分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胃黏膜层的固有腺体萎缩。根据腺体萎缩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说通俗一点,萎缩性胃炎就是胃黏膜层变薄,而不是胃变小!

三、临床表现

胃黏膜萎缩主要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胀闷,也可以有恶心、嗳气、胃灼热、上腹隐痛、腹泻,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情况,但部分患者可以没有症状。

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

四、病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胃内攻击因子(损害胃黏膜的因素)与防御修复因子(机体本身具有的保护因子)失衡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攻击因子。现已证实,80%以上的慢性胃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分布与炎症分布相一致;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明显增加了患者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化的机会。

此外,自身免疫、胃十二指肠反流,以及一些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某些解热镇痛药物、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导致胃黏膜炎症。

长期胃黏膜炎症而演变成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其实在就是胃黏膜老化,原本多见于老年人,是全身机体老化的一部分;但目前在轻中年患者中也常见,在临床上30岁不到就发生萎缩性胃炎者不少啊!

五、萎缩性胃炎并非无药可治

本病症状易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者发生胃癌的危险度增加,但并非无药可治。

(1)根除Hp ,祛除病因,改变生活习惯;

(2)抑酸或抗酸治疗。

萎缩病变局限,有胃粘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3)胃粘膜保护剂

(4)胃肠动力药

适用于以上腹饱胀、早饱等症状为主者。药物如胃复安、多泮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

(5)解痉药:

当胃炎导致胃痉挛性疼痛时可适当选用抗胆碱药物。

(6)助消化药物:

当腺体萎缩,粘膜屏障作用减退,胃酸、消化酶分泌减弱,致胃排空延迟,上腹胀满,使用消化酶类药物(达吉等),可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7)中医药辨证施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中医药辨证施治对局部萎缩、肠化可以逆转。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 同时改善胃黏膜糜烂、萎缩、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 (异型增生) 等病变。

专家介绍

黄穗平,男,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国家中医脾胃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学术联盟主席、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创新团队领头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6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3楼特需门诊,周三上午健康咨询及夜间内科门诊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大德路111号),周四下午固生堂岭南国医馆东山分馆(广州市中山一路48号)。

编辑:朱海媚 责编:宋莉萍(于网络)

萎缩性胃炎怎么治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是低酸环境下引起的胃胀,则适当的摄入补充胃酸的食物;如果有胆汁反流,则使用抑制胆汁反流的药物;如果是腹胀、嗳气,则使用促进胃肠道动力的药物帮助其消化。如果是长期的胃黏膜损害,则应当选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治疗;如果有重金属的接触史,则建议脱离重工业的接触;如果合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以选择胃三联或是胃四联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肠化、甚至不典型性增生,则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确定病情,可能会采用手术治疗。以上治疗方案主要是根据症状进行综合调理用药,其具体的治疗方案根据出现的具体症状进行用药。

好好的胃黏膜怎么就萎缩了?找到损伤胃黏膜的5大罪魁祸首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癌前病变,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变薄。胃黏膜能保护胃部组织,避免受到病原菌入侵;胃黏膜也能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参与食物消化。胃黏膜上皮反复受到伤害会使得腺体萎缩,有时会伴有肠腺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大部分萎缩性胃炎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也有一部分人可出现消化不良,如腹胀和上腹部疼痛、早饱以及餐后饱胀感,也有一部分人可出现嗳气、恶心和食欲减退,严重的病人可出现全身乏力、身体消瘦、健忘以及抑郁和焦虑等。

1、缺乏维生素

经过研究发现,萎缩性胃炎病人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若长期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抑制胃黏膜分泌维生素C,不能更好地对抗氧自由基,降低清除亚硝酸盐能力,进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

2、免疫因素

胃黏膜萎缩性胃炎跟自身免疫脱离不了关系,因为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胃黏膜正常细胞,从而引起胃黏膜慢性损伤。

3、不良的生活习惯

高盐饮食、吃太烫的食物、缺少膳食纤维以及滥用水杨酸类药物,同样也会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

4、胆汁反流

吸烟酗酒、年龄超过70岁和胃动力减弱等会导致胆汁反流;胆囊切除和幽门括约肌松弛,还有胆囊多发结石等同样也会导致胆汁反流。胆汁中的胆酸和胆盐可破坏上皮细胞质蛋白,降低胃黏膜保护酶活性,同时也会抑制胃黏膜碳酸盐分泌,进而引起萎缩性胃炎。

5、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公认的致癌物质,这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旋杆菌长时间在胃黏膜中生存和繁殖,可分泌大量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和尿素酶,不能更好地对抗胃酸,减弱胃黏液屏障功能,进而导致胃黏膜受损。

萎缩性胃炎患者只要没有出现异型增生和肠化生,可每年做次病理随访和胃镜检查;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肠化生的人,每6个月复查一次胃镜;重度异型增生患者确诊后应立即选择正规医院做手术或内镜下治疗,及时把病灶切除。值得提醒的是,不能通过症状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定期做检查。

温馨提示

萎缩性胃炎并不等于胃癌,不要太担心,只要及早治疗,患癌风险就会降低。但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同时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异型增生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比较高。注意饮食卫生,减少在外吃饭次数,聚餐时必须用公勺公筷。饭前、便后必须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注意口腔卫生。及早治疗原发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反流等且定期做复查。必须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避免接触放射环境和相关金属元素,若是因为工作因素,需做好全面防护工作。保持情绪乐观,学会自我疏导。

#家庭医生超能团#

胃萎缩是怎么回事?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其发病缓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治疗棘手。祖国医学文献中无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属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腹胀”的范畴。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脘部脾满疼痛多见,或脾满而无疼痛,尚有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故全国中医学会第三次脾胃学术会议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可以归属于“胃痞”证,就萎缩性胃炎而论,自纤维胃镜问世以来,肉眼观察加上活检,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更为明确。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有增高趋势。国内有报告,萎缩性胃炎约有74.2%发生在40岁以上,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仅占8.7%。萎缩性胃炎患者每增长一岁,其发病率平均增加1.25%。西班牙PENA对一系列病例进行分析发现,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中国总的发病率为4~30%,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本病有明显地区差异。

一、病理

萎缩性胃炎,粘膜皱壁平滑,粘膜层变薄,细胞浸润可涉及粘膜下层,腺体大部分消失,有时局限组织的再生过程占优势,可发生息肉,甚至可转变为胃癌。病变严重时,胃粘膜形态像小肠(肠化)。由于腺体的大部分消失和胃的分泌功能减低,盐酸﹑胃蛋白酶和因子的分泌均减少。骨粘膜的基本病变:

(1)胃粘膜内固有的腺体萎缩,判断腺体是否发生萎缩,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①腺体的上皮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数目亦减少,因而腺体体积缩小,甚至消失,使残留的固有腺体不规则分布。

②萎缩腺体之间纤维组织增生,间质增宽,其中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

③固有腺体减少,代之以生化的腺体。正常腺体减少,化生的腺体越多,则萎缩程度越重。

④正常腺体不同程度消失,而为一种增生的小腺体代替。

凡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病变者,均可看作为腺体萎缩的表现。腺体萎缩常呈灶性分布,一般先幽门,后胃体,先小弯部,后大弯侧。

萎缩的程度,可分三级:

轻度: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而大小弯腺体正常。

中度:胃窦部及小弯腺体均有萎缩,减少,切范围较轻度广泛。

重度:胃窦部大部分萎缩﹑减少,仅残留少数原有腺体,大﹑小弯及弯腺体萎缩;或粘膜显著变薄,原有腺体完全萎缩﹑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体。

(2)化生:是指胃粘膜各部分的固有腺体,变为其他类型的胃腺或肠道的腺体。如肠上皮化生﹑幽门腺化生。

①肠上皮化生﹙肠腺化生﹚:是指胃粘膜的任何一种腺体变成了小肠的腺体。最常见于幽门窦,继而向小弯﹑大弯﹑胃体部扩展。

肠上皮化生,先从腺颈部上皮开始,然后向粘膜表面上皮及腺体深部发展。肠上皮化生(肠腺化生)实为小肠腺化生,它与大肠腺的区别就在于有潘氏细胞。

②假幽门腺化生:是胃体及胃底腺萎缩时出现的一种变化。如活检确系取自胃体部。在粘膜内见有幽门腺,可认为是化生。特别是取自大弯部的粘膜,如见有幽门腺,可肯定为化生。

(3)增生:当腺体有萎缩﹑消失时,常伴随颈部腺体的增生,这是一种对损伤的修复﹑代偿现象。

(4)增生:是指腺体在增生基础上,组织结构出现了异常现象,即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此种增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肠腺化生的腺体更为常见。

不典型增生的腺体常呈灶性分布,与周围腺体一般有较清楚的分界。有时,仅可见少数几个腺体有不典型增生的改变。

(5)癌变: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进一步发展。癌变可从粘膜的不同深度开始。有的从粘膜表面上皮开始,活检易于发现。有的从粘膜深部腺体开始。如活检取材较浅,则不易发现。此种情况应予注意。

二、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脾胃虚弱,中气不足。

素体脾胃虚弱者,或因饮食失调,或食生冷或因过用寒凉药物。这里所指寒药不仅是中药的寒药,也可引起胃粘膜的损伤,导致中阳不振。或病延日久,阴伤及阳,导致脾阳亦虚,运化失健,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停于中焦。

(2)胃阴不足,津液耗伤。

胃阴不足,津液耗伤,因脾虚日久,运化失司,湿热内生,或因饮食失节,过食辛辣厚味(辣椒﹑花椒﹑胡椒),肥甘﹑热邪滞于中焦肺腑,煎熬津液,耗伤胃阴。或因饮食失节,经常不规律或食物单调,缺乏蛋白质或维生素B族,亦可损伤胃腑。

(3)肝失条达,气逆犯胃。

肝失条达,气逆犯胃,是由于情致失调,恼怒伤肝,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致使胃失和降,出现肝胃不和之证。本病病位在胃,但也涉及肝﹑脾﹑肾,因脾与胃相表里,胃病及脾,导致脾胃同病,肝主疏泄,调节脾胃功能,肝气横逆犯脾,肝肾同源,病则相传,脾与肾是先天与后天之关系,当人肾虚时,先天失其对后天脾胃之温养,导致脾胃虚弱。

(4)久病入络,气滞血淤。

久病入络,气滞血淤。“久病入络”,“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本病久经不愈,可有血淤之变,造成血淤的原因,一是久病入络,络伤则血痹,络道阻塞而成淤;二是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导致血淤,积而成淤,致淤血积于胃络,而成郁结。三是胃阴不足,化热伤络,络伤血溢,广积而成淤。

三、中医辨证论治:

(1)脾胃气虚型:

主证:胃脘隐痛,绵绵不休,食后饱胀,嗳气,食少纳呆,喜热喜按,得食则痛减,便溏,或虚秘,小便清长,或精神乏力,面色黄白,舌质胖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

(2)脾胃虚寒型:

主证:胃脘痞满隐痛,喜温喜按,遇冷加重,得温痛减,食后脘胀,倦怠乏力,呕吐清水或饮后水停心下,神疲懒言,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胖淡而嫩,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治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3)胃阴虚型:

主证:形体消瘦﹑胃脘隐隐灼痛,胸骨后有灼热感,食欲减退﹑嗳气﹑口干咽燥不欲饮,喜食酸物﹑嘈杂似饥,心烦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4)肝胃不和(肝胃气滞型)

主证:胃胀脘痛或堵闷,连及两肋,常因情至不畅而加剧,呕吐泛酸,频频嗳气﹑食后胀满,或有恶心呕吐,舌红苔薄白,脉弦缓。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

(5)脾胃湿热:

主证:胃脘灼热,胀痛不舒,嘈杂嗳气,口粘腻而臭,口干渴﹑喜冷,头重如裹,胸闷身困,大便溏薄,或排便不畅。

(6)气滞血淤型:

主证:面色黎黑,胃脘刺痛,壮如针刺,痛处固定,饱胀不舒,或有黑便,舌质偏紫或有淤点,苔薄黄,脉弦或细涩。

治法:行气祛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5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