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合并存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大约3/5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
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血压高了,我国目前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
1.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2.24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毫米汞柱,日间平均血压≥135/85毫米汞柱,夜间平均血压≥120/70毫米汞柱,也被用作高血压诊断标准;
3.家庭自测血压:诊断标准为≥135/85毫米汞柱。
1型糖尿病患者多在并发肾脏病变后出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可以在2型糖尿病发病之前、之中或之后出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往往是1+1>2,这些病人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肾脏和视网膜病变的风险非常大,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早干预和处理。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目标
由于每个病人的年龄、伴发疾病等因素的不同,因此,不同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也不完全相同。
(1)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毫米汞柱。
(2)不需要过于复杂治疗的情况下,伴有心血管病高风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可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
(3)糖尿病合并慢性高血压的妊娠女性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20-160/80~105毫米汞柱。
糖尿病患者降压和降糖治疗一样重要,仍然提倡平稳降压,保护好我们的血管内皮,任道重远,就从每一天的血压、血糖达标开始吧!
作者:沐欣欣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被喻为“处于双倍危险境地”的人群。糖尿病导致血压异常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体内糖代谢紊乱、血脂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加速了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硬化,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另一方面高血糖使血容量增加,肾脏负担加重,水钠潴留,导致血压不断升高。同时高血压的存在,必然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又会引起血压的进一步升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病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和肾动脉硬化的比例明显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了4倍,因此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更为重要。糖友商城shop.tnbzy.com 一般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需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而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控制血压主要依赖合理选择降压药。■单药治疗须适当糖友网旗下团购站 tuan.tnbzy.com轻度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可使用单种降压药,选择药物时不仅需考虑降压疗效好,而且须关注药物对血糖、血脂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在六类降压药物中,糖尿病患者降压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这两类药物对Ⅰ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都有益处,甚至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小剂量服用,使血压适度下降或不下降,均有益于预防并发症、改善代谢异常、保护心肾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宜选择联合用药糖友网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服用单种降压药不能奏效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联合一种或多种降压药小剂量配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配合其他降压药物不仅能获得较好的疗效,而且还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糖尿病患者降压单独使用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影响脂类代谢、引起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钾的丢失,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小剂量联合用药时,前者轻度的保钾作用,降低了利尿剂引起低钾的不良反应。■宜选择长效制剂糖友商城shop.tnbzy.com 多数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宜选择一天服用一次的长效降压药,这不仅利于患者接受,而且其降压作用更持久、更平稳、更有利于保护心脑肾器官。例如短效的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可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面红、心悸、头疼、恶心等不良反应,不适宜糖尿病患者使用;但其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不仅降压疗效好,而且对代谢几乎没有不良影响,还可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适宜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有些降压药不适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使用。例如糖尿病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奈洛尔)反而可诱发血压升高,长期大剂量使用可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肝糖输出,影响糖代谢,所以需慎用。糖尿病患者确因血压高、心率快而必须使用时,可小剂量使用β1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避免使用β2受体阻滞剂。又如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对糖尿病患者降压有益处,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葡萄糖耐量,轻度改善血脂,特别是对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可以松弛前列腺平滑肌,缓解排尿困难;但是由于其易发生首剂反应和耐药现象,所以仅适于短期使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三高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关爱老人,我们无法回避老年人三高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什么年龄属于老年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将年龄>65岁以上的人群归属于老年人。那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应控制在什么范围?下面我们展开详细讨论。
1.血糖:
要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血糖调控目标的首要原则是个体化,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的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较年轻人要差,发生低血糖的症状不典型等,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应基于力争最优化的治疗和管理而又避免过度医疗和规避治疗风险的理念。总的来说可以参考以下3个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7.0%:相应空腹血糖在4.4?7.0mmol/L和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这样的血糖水平适用于新诊断、病程<10年、胰岛β细胞功能尚好、预期生存期在10年以上且低血糖风险低、以非胰岛素促泌剂降糖药物治疗为主,自理能力好或有良好辅助生活条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2)糖化血红蛋白7.0%?8.0%:对应的空腹血糖<7.5mmol/L和餐后2h血糖<11.1mmol/L。适用于预期生存期大于5年、有中等程度并发症,有低血糖风险,应用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或以多次胰岛素治疗为主、自我管理能力欠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3)糖化血红蛋白>8.0%?8.5%:对应的空腹血糖<8.5mmol/L和餐后2h血糖<13.9mmol/L。适用于血糖控制有难度、预期寿命小于5年、有严重低血糖发生史且反复合并感染、急性心脑血管病变、完全丧失自我管理能力也无良好护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总之要记住我们行业的一句话“高血糖的生命是以年计算的,低血糖的生命是以秒计算的”。也就是说,控制血糖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2.血压
根据目前多个国内外心血管专业指南推荐,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压控制目标为<140/85mmHg。可根据患者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一般健康状况、有无心脑血管病变及尿蛋白水平等情况设置不同的血压控制目标。新诊断、心脑血管病变轻微、能耐受更好血压控制且合并糖尿病肾病以蛋白尿排出为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是血压逐渐控制到<130/80 mmHg,尽可能减轻肾脏负荷延缓肾脏病变进展。
和血糖控制类似,对于高龄、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血压控制可以相对要求放宽,因为血压控制太严格有时会导致脑部血流供应不足等问题,因此也要记住安全第一条!
3.血脂: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必须关注的指标。对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糖尿病患者,LDL?C主要目标为<2.6mmol/L,有其他心脑血管病变因素存在的极高危人群LDL?C应<1.8mmol/L。其他目标则是甘油三脂<1.7mmol/L。推荐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降血脂,并可预防冠心病发生。
总之,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伴随着2型糖尿病出现最常见的三个并发症。控制好这三个指标,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保证日后生活质量。
我只说常规标准
一般认为餐前血糖6以下,餐后10以内就是健康的
但如果餐前超过7,餐后同时超过11,那就应该采用饮食控制和锻炼了,还不起效的话只能用药
至于高血压,理论上是低压90以内,高压140以内属于正常,任何一个超过都是高血压,当然最好可以分别控制到85和130以内。
需要指出的是血糖和血压测试是有误差的,如果连续测试多次均超标才能用药
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人很常见,可以说比比皆是。其实,这些人除了高血压和糖尿病,往往还合并其他代谢问题,比如说肥胖、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蛋白尿等等。可以说,这些因素都是促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正因为如此,这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加应该注意控制血糖。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们,血糖目标应该控制在多少呢?一般说来,糖化血红蛋白 7%;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或者任意时间血糖建议控制在10.0mmol/l以下。对于那些特别容易发生低血糖、病程长、老年、合并症多、难以监测血糖的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1型糖尿病合并肾病和眼底病变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也应该适当放宽。基本原则是不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急症。
总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其血糖的控制,同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发生低血糖。
【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 健康 】
张先生高血压十多年了,血压控制的还算可以,可在最近的几次检查中发现自己的血糖升高了,被诊断患上了糖尿病,这可真是为上浇油,这么多年好容易把血压控制下来了,现在又得把血糖降下来,他想知道血糖也要像血压一样必须严格控制达标吗?
这样的事还真不少,高血压和糖尿病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这两种疾病往往会发生在同一个患者身上,患者既要控制血压又要控制血糖,往往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对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控制哪个更重要?控制在多少就适合呢?
无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引起心、脑、眼、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发生的根源都是损伤血管后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两者也都与机体代谢异常相关,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这也是很多高血压患者患病多年后会并发糖尿病的原因,反过来也是一样。
正因为如此,当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表明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的往往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且已经有了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情况下,阻止与延缓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将成为最主要的治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在控制好血压、血糖的基础上,更多地要考虑避免各种并发症引发意外事件。
比如患有了心脑血管病,要严防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心梗、脑梗等梗塞性疾病的意外,而高血压是导致斑块破裂最危险的因素;比如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管腔狭窄阻碍了血流,造成器官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如果此时血糖过低可能会增大这种不足的程度;比如对高血糖有一定耐受性的器官,在血糖较低时会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等等,都会增大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
因此,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时,从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角度讲,对血压的控制要求会更高,临床研究也证实:对病程较长的患者来说,控制好血压降低的风险远远大于对血糖的控制,通常的控制要求是: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 健康 知识】
高血压常常合并糖代谢异常,据统计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8%的人群同时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可以导致血管发生慢性损伤,如心脑血管、视网膜、肾脏等大动脉及微小动脉的损伤,长期以来,心脑肾眼睛等重要脏器会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并发症,而高血压也是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不仅血压要求控制更严格之外,血糖也应该控制更严格一些。
血压要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情况非常常见,较年轻和病程较短的患者,建议血压控制水平 130/80mmHg;对于老年人可适当放宽,要求 150/90mmHg。
血糖的水平则具有个体化特征,要根据年龄、糖尿病患病多少年、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疾病及是否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严重程度、预期的生存时间、是否发生低血糖反应等综合性评估。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和高血压作为两种常见慢病,经常相伴相随,狼狈为奸,互相加重。有数据显示,在糖尿病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会产生1+1 2的危害效果,患上并发症的风险比单纯的糖尿病或高血压都要高,所以患者应该尤其重视血糖和血压的双重控制。
血压控制目标 综合国内外糖尿病治疗指南,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为 130/80mmHg。
血糖控制目标 一般控制目标为空腹 7,餐二 10,糖化 7%,达到这个目标可以说血糖控制尚可,可以适量吃点低糖水果。
对于病程较短,年纪较轻的患者,最好按照正常人的标准来控制血糖,即空腹 6.1,餐二 7.8,糖化 6.5%。
对于病程较长、年纪较大、有低血糖倾向、并发有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者,控制范围可酌情放宽,空腹 8,餐二 11,糖化 8.5%。
这里要提醒大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人,同样有很大几率合并高血脂和高尿酸,建议定期体检身体各项数据,做好综合控制,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远离并发症。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够帮到大家,更多三高相关的问题欢迎找小糖来帮您!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这两者合并发生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病人(特别是老年人)不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还常常合并有其他疾病或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目前医疗条件下,高血压(主要是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尚无有效根治办法,但通过规范化治疗,常常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合并有糖尿病,两者在血压、血糖控制目标方面也会适当严格一些。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来说,我们常常建议大家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如果是老年人群(特别是高龄人群),可以适当放宽一些,但不宜超过150/90mmHg,但如果合并有糖尿病,血压控制目标会更加严格,建议大家应尽量 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内 为宜。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大家应将 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内、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内 为宜。如果是中青年人群或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基础疾病者,建议血糖控制目标应更加严格一些,但对于高龄或预期寿命较短者,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大家应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要充分评估病情,了解有无组织器官并发症发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低盐、低糖、低脂饮食,严格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如无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等禁忌症,推荐选择ACEI/ARB类降压药物,对于心脏、肾脏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糖尿病药物根据病情选择二甲双胍或其他类型药物,必要时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三高”是现在临床中经常见到的问题,同时,“三高”并存或者“两高”并存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就是一种典型的并存现象。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它在治疗中是有差别对待的,就是对血压严格,对血糖宽松。
普通人群血压要求在140/90mmHg以下,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要求在130/80mmHg以下。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果年龄较年轻,病程较短,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话,可以把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 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 6.5%。
如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但是无心脑血管疾病和低血糖发生,可以把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血糖 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7%。
如果年龄大于80岁,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有低血糖事件发生史,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血糖8.0~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7.5%。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放宽要求。
造成这种两极分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受益和安全。高血压和糖尿病都会造成血管损伤,引起血管疾病,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和延缓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血糖控制过低容易造成低血糖,低血糖可以诱发糖尿病急性心血管事件或加快慢性并发症进程,它的一次发生会抵消糖尿病患者数年高血糖治疗所带来的益处。
在控制各种 健康 指标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我们的安全为第一位。因为我们控制指标就是为了 健康 而努力的,而一旦我们不安全了,我们也就不会有 健康 。
120-80以下
6分钟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西医认为高血压不能彻底治愈,只能靠终身服药来维持,而中医认为,人之所以出现高血压,是跟人体元气虚弱和脏腑功能衰退密切相关的,我们在生活中只要注意休息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使血压得到控制。
所以得了高血压之后,做重要从日常生活入手,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控制好血压。
下面给高血压患者介绍几种方法:
①穴位按摩
我们人体有三个快速降血压的穴位——太冲.太溪和曲池。其中太冲可以疏肝理气,平肝降逆,不让肝气升发太过,肾经上的太溪穴补肾阴就是给“肝木”浇水,大肠经上的曲池穴可以扑灭火气,降压效果最好。如果坚持每天按揉三个穴位5-10分钟,两个月就会有效果。
②中药调理
中药泡脚: 取钩藤30克剪碎,温火煮10分钟,稍微凉的时候加一点冰片,泡20分钟,长期坚持,会有显著降压作用。
足底贴敷: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每天晚上睡觉前贴到涌泉穴上,外面可用纱布包裹,早上取下,每天一次,至少连续15天,效果不错。
药枕:野菊花.淡竹叶.冬桑叶.生石膏.白芍.川穹.磁石.蔓荆子.青木香.蚕砂.薄荷各20克装到枕头里,每天不低于6小时。
饮食调理:
在饮食上戒掉一切寒凉食物,多吃补肾补肝的食品。
总结:平时保持心情舒畅.豁达,疏通心经.心包经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一般称之为三高,长期高血压患者伴随糖尿病的患者一般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也要注意监测血糖值,长期的糖尿患者在服用降糖药后血糖会降下来,但是血糖值不能降的太低,一般维持到6—7左右,降到低于这个水平太多的话,容易引起糖尿病低血糖的反应,谢谢
高血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属于极高危组,因为糖尿病会引起各
种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肾病,而肾脏这个器官又跟血压密切相关,所以血压应该控制在 130/80mmHg
血糖要控制在餐前3.9-7.2非空腹的要 10.0
直接上图,这是我的书,我照下来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4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儿童手足口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