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医生,和我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以前,大家都把阿司匹林当做“神药”来看待,但随着一篇名为《走下神坛的阿司匹林》的文章在朋友圈内的快速传播,很多人开始质疑阿司匹林的有效性,不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控制心血管并发症的糖友也变得十分紧张,这药到底还该不该吃呢?
阿司匹林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最开始,阿司匹林只是被当作一种解热镇痛剂使用,后来大量的试验证实它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再发。因为其价格低廉、功效显著,几乎成为了国内家家必备的常用药。
而《走下神坛的阿司匹林》一文认为,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个“长达40年的错误”,它不仅不能保护心脑血管,还反而会导致大脑或胃部出血等多种副作用。
事实上,这篇文章是对ARRIVE、ASCEND研究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断章取义”式的解读。
首先,文中引用的两项试验的受试者大部分是心血管事件中危的人群,而且试验结果只是说明这群人口服阿司匹林的风险大于收益。这其实只能证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某一方面存在短板,而文章却将其解读为“阿司匹林对病人没有益处”。
而且现实情况中,国内外的诊疗指南早已明确服用阿司匹林有副作用,因此都建议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群体使用,对于这类人群而言,所获收益绝对大于出血风险。
另外,文章结尾处甚至还有某保健品的广告,这让人不禁怀疑这背后有着利益相关者的推动。
阿司匹林的确不是“万能神药”,但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
目前,我国对于心血管疾病采取两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对于脑梗、心梗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尚未发生的人群,采取各类措施,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预防首次血栓事件的发生。
二级预防:指对于已发生过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通过有效干预手段,防止病情继续发展,预防再次复发。
目前我国已有的临床证据明确显示,对于已经做过心脏搭桥或支架、患过心脑梗的患者而言,阿司匹林的功效大于风险,它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一级预防”方面,美国糖尿病协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的指南也都偏向于支持使用阿司匹林。
而我国总体上也肯定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但对于无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而言,还是需要经过严格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才能确定能否服用。
阿司匹林不是“神药”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广泛的讨论,主要是因为之前它的作用被过分夸大,导致很多普通百姓以为吃了它“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实际上,阿司匹林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药物,并不是正常人用来预防心血管病的“保健品”。
哪些糖友需要服用?
服用阿司匹林需要评估心血管的风险因素和出血风险因素。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有以下几点特征的人,可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1. 已经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脑缺血发作的糖友;
2. 中青年(男<50岁,女<60岁),伴随有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蛋白尿、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任一项危险因素的糖友;
3. 没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但年龄较大(男>50岁,女>60岁)的糖友。
而普通的老人,或心血管风险因素属于中低危的人群,一般是不需要终身服用阿司匹林的。
【注意】具体是否服药以及服药剂量需遵医嘱,切忌自己盲目用药。
什么时候服用?
肠溶阿司匹林外表有一层耐酸的包衣,可以保护它顺利通过胃部,到达小肠再缓慢吸收。所以,一般来说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是在空腹时服用,这样可以缩短它在胃内停留时间,减少对胃的不良反应。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最好是在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后,再服用阿司匹林,以减少脑出血的风险。
小贴士
有人说清晨是脑梗、心梗的高发时期,阿司匹林应在清晨服用;也有人说夜间血流缓慢,易生血栓,阿司匹林最好是晚上吃。
实际上,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以持续7~10天,从这个角度来说,每天任何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作用都是相同的。
最后提醒所有糖友一定要定期筛查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若出现胸闷、胸痛、心绞痛等表现,必须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切勿擅自服药。
——
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点赞、转发、收藏
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大医生会及时为你解答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2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巨细胞病毒感染
下一篇: 小孩咳嗽吃哪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