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汉儿童医院 彭静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天气越来越干燥了。宝宝娇嫩的皮肤开始出现干燥皴裂、脱皮瘙痒、过敏湿疹等各种让宝妈们崩溃的问题。有的宝妈会选择到医院或药店购买皮肤外用药品给宝宝涂抹。
药品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常会看到这要的话:
“如使用本药后皮肤刺激不可耐受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应停药”
“外用本品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症状,如灼感,红斑及脱屑,可能使皮损更明显,但同时表明药物正在起作用,不是病情的加重。皮肤多半可适应及耐受,刺激现象可逐步消失。若刺激现象持续或加重,可在医师指导下间歇用药,或暂停用药。”
您看到这些话是否会有疑问?到底什么是不可耐受的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出现状况时到底是停药还是不停药?来,药师教您如何理解和判断。
皮肤外用药品在局部使用时引起的皮肤黏膜不良反应,主要是外用药接触性皮炎,其他少见反应有色素改变、脱毛等。
1、刺激性皮炎:最常见。
任何人均可以发病。初次接触就可以发生反应。刺激性强的药物可以在使用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反应,刺激性弱的药物则可能在用药数日或数周后发生反应。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相对少见
仅发生在已经对外用药中某些成分过敏的患者。多在用药12小时后发生反应,48小时左右可以达到高峰。去除接触致敏原后炎性反应不能马上消退,多维持1 周左右。
3、速发型接触性反应:更少见
可以诱发严重全身过敏反应,也可以不是过敏反应。反应在接触外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并在24小时内消退。
4、光毒性及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少见。
皮肤使用外用药后,再照光所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应。
1、根据反应的性质判断:
2、根据严重程度判断:
主观症状包括瘙痒、疼痛或烧灼感,可以按照4级方法评价:
主观症状分数
皮损表现包括红斑、丘疹、水肿、水疱、大疱、渗出、脓疱、糜烂、渗出及溃疡、肥厚、脱屑等,可以按照4级方法评价:
3、根据剂型判断
外用粉剂、洗剂(振荡剂)、溶液、酊剂与醑剂、喷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泥膏)、凝胶等剂型的外用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评价不良反应;
贴剂及硬膏则应在去除药物至少30分钟后进行判定,以排除局部压迫造成的皮肤红斑反应。
温馨提示: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出现不适时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或调整药物。
审核:武汉儿童医院 刘燕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1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舌苔发黑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