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韬,李玉华,张波,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中医科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 编辑
随着近年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被脂肪肝所困扰。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它呢?中医认为,导致脂肪肝的大部分原因是痰聚、瘀阻、气滞。比如喝酒过多或吃太多的肥腻的肉食,脾胃消化不了,就会导致湿浊内生。湿浊之气在体内郁积过久,就会凝聚成痰。而肝藏血,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瘀血内阻,痰瘀互结于内脏就会形成脂肪肝。所以,中医治疗脂肪肝主要是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瘀为法。利用穴位来治疗脂肪肝,我们首推太冲穴。
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原"是为本原、真元之义。原穴即是脏腑元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相当于元气的集聚地。刺激肝经的原穴可激发肝本身的元气,从而调动其正气以抵御病邪。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来按摩太冲穴,可以调理肝的疏泄气机机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了,便可以将体内的痰瘀运出。且太冲穴具备补虚泻实的双重作用,除了活血化瘀之外,还可以激发肝经气血、清肝利胆,起到补肝的效果。肝经的元气足了,肝脏的功能自然也就可以得到正常的发挥了,脂肪肝自然也就消失了。
作为脂肪肝的辅助治疗,我们还可以取用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等穴。
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其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三里"有理上、中、下"三焦"之意。现代医学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有力的促进胃肠蠕动,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降低血脂、血液黏度。
丰隆穴:丰隆穴从古至今都是医家所推崇的化痰祛湿的要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其通过通调脾胃气机,能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湿痰自化,最终达到化痰湿,降血脂的目标。
三阴交:乃足三阴经中气血交会之处,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其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按揉该穴可以很大程度上把体内的湿、浊、毒素排出体外,自然体内气血运行得以和畅。
中脘穴:中脘别名上纪、太仓、胃脘,是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位于人体的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的正中线上之中点即为此穴。其通过调控胃腑的气血运行,运化水谷精微以奉周身,从而达到疏肝健脾、行滞化瘀之功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0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睡觉打鼾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