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很多时候,一念之间,生死已定!
几天前的一个傍晚,我刚下班,还没来得及端碗,裤兜里的手机又响了,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位多年前已经搬到外地的朋友。
我接通了电话,电话线那头响起了急促焦急的声音:不好意思打扰你了,我弟弟觉得胸部不舒服,现在在医院里,有张心电图我发到你微信里了,想让你看看该怎么办。我答应了一声他便挂了电话。
打开微信,点开图片匆匆一看,我不由得瞪大了双眼,汗毛炸起,这哪里只是不舒服,这分明是一个急性广泛前壁心梗!
我立刻拿起电话回拨,结果却不停的占线,在第6次回拨时手机终于接通了,我简单询问了两句,原来他弟弟今年32岁,3个小时前觉得胸闷胸痛,自己吃了一点胃药没有缓解,他爱人就把他送到医院来检查,结果一查,医生说是急性心梗,需要立刻手术。
病人自己和他爱人都不信,就把心电图发给他哥哥,我这个朋友又转发给我,希望我能够确定一下。
本文为“心路星尘”号原创
摄影:陈占彪
我有些着急,连忙跟他说:这应该是个急性心肌梗死,而且范围很广,病情重,死亡风险很大,要立刻手术,不要拖延,介入手术开通血管是最好的方法。
听我说完,他也紧张了,连连说马上去找医生签字手术。挂了电话,我心情略微放松了一点,急性心梗如果早期再灌注开通血管,死亡率会明显下降,对心功能的改善也很有好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心内科医生总是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吃完饭看了一会书,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晚上11点了,书桌上的手机再次响起,我拿起一看,还是那位朋友。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
摄影:陈占彪
电话一接通,对面传来一阵慌乱的声音:“我弟弟心脏停掉了,在抢救怎么办?”
我一惊连忙问:“手术做完了吗?”
“”没有做手术,我弟弟、弟妹还有父母都不同意,怎么劝都不听,后来我弟弟自己觉得好很多了,我也就没有再坚持手术了,医生本来还建议不手术就溶栓,不过我弟弟听说有出血风险也拒绝了”
我急了:“不是告诉你很危险,一定要做的吗?”
他说:”我当然相信,可他们都不肯,我弟弟还说支架手术在国外都是被淘汰的技术,全世界只有中国在用,网上很多文章也都反对放支架,你知道我弟弟一向都很优秀,我爸妈没文化又很相信他。”
摄影:陈占彪
我一时气结......
深呼吸3次,我强压住了心中的那股浊气:“都到这个地步了,看医生怎么决定吧,如果还有手术机会的话,叫你签字就签字,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有任何犹豫,否则......”
放下电话,心头一阵烦躁。他弟弟是个名牌大学的硕士生,毕业后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年薪挺高,但工作压力也很大,平时抽烟熬夜是家常便饭。父母为了照顾他几年前也一起搬过去同住。
然而这么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相信的居然是网络上的谣言,在病情危重的时候,仍然选择不相信医生反复的劝告,可代价很可能是付出他自己生命。
这是一个谣言↓↓↓
这是一个谣言!↓↓↓
关于支架的谣言,网上比比皆是,其实无论是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等等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或者最新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里面都明确指出: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
指南建议尽快的将患者送入心导管室行直接PCI手术,这是Ⅰ类推荐(指经过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或者一致公认这种治疗措施是有效和有益的,应该采用)。
条件不许可时,对有适应症的可以考溶栓治疗,但溶栓之后仍然建议冠脉造影。
所以在胸痛发生时,请立刻呼救“120”,并保持安静平躺休息,请不要相信网络上的“拍打法”、“用力咳嗽法”等等所谓“救命方法”,要知道活动和用力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如果是心肌梗死的话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猝死。
建议就近送到有溶栓或急诊介入条件的医院(胸痛中心),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请相信心内科医生的专业判断以及给出的治疗方案,心梗是很凶险的疾病,治疗上应该争分夺秒,尽量早的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配合医生尽快签字,尽快手术。
✘❶ 见到急性心梗时医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家属却一直在纠结手术有没有风险。
✘❷ 要等到所有家属都到齐再决定是否手术。
✘❸ 到处打电话通过熟人咨询认识的医生。
约50%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1小时内猝死。
心梗带来的风险远远大于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而所有的延误都有可能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就算之后成功开通了,也或多或少会影响患者的心功能以及预后。
朋友的弟弟最终还是抢救回来了,当时他心脏出现反复室颤,医生及时的心肺复苏和多次电除颤为手术赢得了时间。朋友牢牢记住了我的话,当医生询问要不要拼一下,争取一线生机的时候,力排众议迅速签字手术,医生也冒着巨大风险把患者送入导管室行介入手术植入支架,术中发现左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
然而由于耽误的时间太久,部分心肌已经不可逆的坏死,术后还是出现了心功能不全,好在经过治疗后,总体恢复还不错。
本文为“心路星尘”公众号原创
摄影:陈占彪
朋友心有余悸的说,心梗太可怕了,当时看见医生护士在轮流按压,一次次的电除颤,感觉像在演电视剧一样,从没想到会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那时以为弟弟必死无疑了。家里人根本没想过他32岁就会心肌梗死,因为平时身体也挺好,一直觉得医生夸大其词,现在想想真是后怕。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你知道吗?
第一:胸痛发作后拖延时间,没有及时拨打120或去医院。
第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没有立刻听心内科医生的专业建议,反复商量是浪费时间,你打电话给我也是浪费时间。
第三:平时没有注意甄别文章的真伪,太过轻信谣言,要知道,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支架是用来救命的,这是所有正规医院心内科医生公认的。
他狡黠的笑了笑:给你打电话也不是完全没用啊,如果没有你给我的当头棒喝,我也不会在最短的时间跟医生表明理解的态度,快速签字,要知道当时我爸妈还在纠结放支架会不会对以后身体有影响,我一把就把他们推出去了,开什么玩笑,如果人都没了还用考虑以后吗?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2017ESC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
3、2010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4、万浩,李岩,刘静,等.北京青年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前死亡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274-278.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60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鼻炎的治疗,
下一篇: 狂犬病能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