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是人体呼吸的门户,在病毒流行的季节里,极易被传染上各种病毒,这些病毒大多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播进入体内的。呼吸道病毒的范围比较广,几乎体内所有感染的病毒,都与呼吸道病毒有关,这种病毒刚开始只是在呼吸道表层,继而传入到人体内,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一些严重的疾病。
呼吸道病毒并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种单独的病毒,它是各种病毒的总称,可以说,这是大多数病毒早期的称呼。这些病毒大都会侵袭各个器官,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下边介绍一下呼吸道病毒都可能发展成为什么病毒。
(一)鼻病毒(rhinoviruses)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群(picorna-viruses)的一个属(subgroup),为无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5~30nm,耐乙醚而不耐酸,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三天,根据血清中和试验已有120个以上的血清株,而正式命名者已有89株,以双倍体细胞33℃旋转条件下培养生长最佳,在-70℃时能长期生存,在4℃也能生存数周,而56℃加热30分钟即能灭活。
鼻病毒是人类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因,国外统计占成人感冒的15%~40%,在1973年北京等地成人感冒和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中,病毒感染占首位。儿童发病率比成人高。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末春初为多。由于鼻病毒的抗原性不断变异,新型不断发生,故易重复感染,不同型别的毒株可同时在人群中流行。感染系通过人与人接触,或与物品接触,经鼻粘膜或眼结膜感染。
(二)冠状病毒(cornavirus)系1968年从感冒病人中分离而得,属冠状病毒群,为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对乙醚和酸均敏感,直径为80~150nm,有独特的棒状囊膜粒(peplomers)自包囊凸出,在细胞质内增殖,通过胞质网出芽而成熟。至少有3株(B814、229E和OC43)能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其中229E和OC43是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在成人普通感冒中约占10%~20%,偶尔也可引起肺炎和流行性胸痛。本组病毒很难培养,病原学诊断依靠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229E、OC43)、血凝抑制试验(OC43)、ELISA(229E)、RIA(OC43)等。
(三)流行性感冒病毒 见“流行性感冒”。
(四)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本病毒于1953年从日本仙台一名死于肺炎的患儿肺液中首次分离出,当时命名为仙台病毒,由于许多特性与流感不同,以后又陆续分离到其他毒株,故命名为副流感病毒。本组病毒是副粘液病毒属(paramyxovirus),系带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50~300nm,目前已有1、2、3、4四个血清型,4型又可分为A、B两个亚型,在原代猴肾细胞或原代人胚肾细胞培养中可
分离到本病毒。副流感病毒表面有血凝素和溶血素,后者有溶细胞作用,能溶解某些动物的红细胞,有溶细胞作用,与病毒的感染性有关。前者则能凝集某些哺乳类和禽类的红细胞。
副流感病毒感染仅侵犯呼吸道的表层组织,在上皮细胞中增殖,所致的免疫反应不牢固易再次感染,成人中通常引起轻型呼吸道感染,而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病情重,表现为急性阻塞性喉-支气管-气管炎和肺炎。上海市儿童血清学调查发现4岁儿童对副流感1、2、3、4B型抗体阳性率已达85%~90%,至5岁时高达90%~100%。儿童副流感病毒感染并不少见,仅次于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潜伏期为2~7天,发病1周内均能分离到病毒,也可应用IFT、RIA和EIISA等方法测得早期抗原,阳性率为75%~95%,目前可采用点杂交或多聚酶腱反应测定抗原。由于存在交义反应(4型与腮腺炎病毒)、及重复感染的存在故血清学试验都不采用。
(五)腺病毒(adenovirus)系1953年用人增殖体细胞培养分离而得,为无包膜、核内复制的双股DNA病毒,直径为70~90nm,呈20面体对称,-20℃低温下较稳定。在人类已分离出41个血清株,尚有较多的中间株,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类型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肺炎、膀胱炎、脑炎、角膜炎、腹泻等。本组病毒可通过粪-口传播,也可经飞沫、家俱、污染游泳池水或移植的脏器传播。潜伏期为2~14天。可从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眼拭、咽拭或粪便中分离到病毒,也可采用IFT、RIA或ELISA等方法测定病毒抗原作出快速诊断,在病毒分离阳性的病人中阳性率为60%~65%,在感染后7天可出现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用血清学方法测定抗体可明确诊断。
(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virus)于1950年首先从实验室患上呼吸道感染的猩猩中分离而得,是有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直径为120~200nm,属于副粘病毒科的肺病毒属(Pneu-movirus),仅有1个血清型。本病毒极不稳定,在室温下2天内效价下降100倍,在4℃冰箱内4~6天效价下降100倍,是下呼吸道感染(细支气管炎-肺炎)的病原体,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秋冬季为多见。
发病机理不明,婴幼儿即使有来自机体的中和抗体,感染后也能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重复感染较常见。儿童或成人中虽有中和抗体,也不能防止疾病发生,如呼吸道局部存在IgA抗体,可防止感染,但一般幼儿呼吸道局部缺乏IgA抗体,感染早期IgA有部分升高而到晚期则逐步下降,故易引起重复感染。成人感染后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疾病,但也能引起老年人肺炎等严重疾患。
本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起病3~5天内可分离到病毒,一般采用人类细胞、双倍体细胞或原代猴肾细胞等培养进行病毒分离,也可用ELISA和IFT方法来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抗原,在病毒分离证实的病例中阳性率达85%~90%。可用
血清学检查鼻咽分泌物中特异性IgA作疾病早期诊断,但早期特异性IgM升高不宜作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
(七)肠道病毒(entero virus)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clae)的肠道病毒属,无包膜、耐乙醚、直径为20~30nm的RNA病毒,本组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柯萨奇病毒(A组24个型、B组6个型)与埃可病毒(34个型)共计67个型,其中主要的病毒是柯萨奇A21、B3与埃可11、9、20等型。此外,肠道病毒68~71型中68型,也能引起呼吸道疾病。
(八)其它病毒如呼肠病毒1~3型、单纯疱疹I型病毒和EB病毒能引起上感、咽炎;麻疹、风疹和水痘在出疹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腮腺炎病毒感染在产生典型临床表现前也有上感症状。
以上这些病毒,都属于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该病毒。要想减少呼吸道病毒在人体内的感染,就要注意日常生活要合理化,在病毒的流行期,尽量不要到人多的、通风不好的场所。要保持室内多通风,勤换气,多喝开水,多吃蔬菜和水果。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身抵抗力,免于病毒的侵袭。
针灸培训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因病毒寄生的生物体不同而来命名。因为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如动物病毒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比方流感病毒;而植物病毒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比方烟草花叶病毒;那么细菌病毒就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也叫噬菌体,比方大肠杆菌噬菌体。
动物病毒可以根据其核酸类型,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也可根据传染途径,分为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等;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EB病毒等。病毒只能在细胞内进行繁殖,完全依赖于机体细胞提供合成和能量,它具有严格的细胞寄生性,对抗生素有抵抗作用,所以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一般没有什么效果,或者效果甚微,它的体积非常小,是所有生命形式中最小的复制性微生物。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流行病学5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6诊断要点 6.1流行病学史6.2临床表现6.3实验室与影像检查 7鉴别诊断8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9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预防10参考资料附:1病毒性感冒相关药物2治疗病毒性感冒的穴位3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中成药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已经自动替换为病毒性感冒 ,可点此恢复原貌 ,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拼音 bìng dú xìng gǎn mào
2英文参考 virus flu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概述 病毒性感冒(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即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由一组病毒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1]。主要病毒为鼻病毒,其他病毒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等[1]。
4流行病学 病毒性感冒发生率高,成人每年可发病1~3次,儿童发病2~7次,具有一定传染性[1]。季节与气候变换、受凉、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接触等为易感因素[1]。
5病毒性感冒的临床表现 急性病毒性感冒起病急,病程大多具有自限性,多在一周内好转[1]。
病毒性感冒临床表现多样,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不适,重者可致死,但病死率低[1]。
早期表现为咽部不适、干燥或疼痛,继之有鼻塞、喷嚏、流涕等,部分患者有咳嗽、痰少或咳白色泡沫痰,重者可有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纳差等,体温一般不超过39℃,且大多在3~4天内可自行退热[1]。
6诊断要点 病毒性感冒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主要为临床诊断[1]。
7鉴别诊断 许多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早期表现可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临床需要加以注意,特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与地方性感染性疾病流行区,需要注意鉴别[1]。
8病毒性感冒的治疗 病毒性感冒缺乏特异治疗,多能自行缓解;患者可适当休息、多饮水、进食以清淡饮食为主[1]。
对症状严重者可对症治疗,发热、头痛、肌肉疼痛明显者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进食不佳者可适当短期补液,如葡萄糖氯化钠或葡萄糖注射液,同时加入维生素C与氯化钾输注[1]。
抗菌药物对病毒性感冒治疗无效,无需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只有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后才需加用抗菌药物[1]。
抗病毒治疗大多没有明显效果[1]。
9病毒性感冒的预防
下列属于呼吸道病毒的是:()
A.流感病毒(正确答案)
B.麻疹病毒(正确答案)
C.风疹病毒
D.腮腺炎病毒(正确答案)
E.伤寒病毒(正确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57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