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血管科 刘宇
自从11月1日正式供暖以来
咱在暖和的屋子里度过了近一个月夜晚啦
供暖后,很多人会出现感冒、嗓子痛、皮肤干,头晕、胸闷等症状。极端情况下,暖气会导致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暖气在驱寒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暖气干燥病”。
别让“干燥”伤了身
教您以下几个方法,告别干燥!
室内放盆水或使用加湿器
空气中相对湿度在45%-65%时,人体感到最舒适。用加湿器时,一定要保证每天换水,每周清洗一次,否则容易滋生病菌,引发呼吸道感染。还可以放盆水,也可以达到增加湿度的作用。
每天通风半小时
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更要适当开窗通风。最佳时间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
每天喝足够的水
每天要保证2000毫升的饮水量,还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洗澡别太勤
冬天不宜洗澡太勤,一般每周一两次即可,而且水温不要太高,尽量不用肥皂,洗澡后应涂抹甘油、白凡士林等油脂较多的护肤品。
眼干眨眼 注意休息
促进泪液的循环和分泌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多眨眼。工作间隙,先远眺2分钟,然后做1分钟眨眼运动,60次左右即可,最后闭目休息2分钟。
让我们在这个冬天
都健健康康滴吧!
以上内容仅用于健康教育学习交流
1、首先最好要先准备一个温湿度计,方便我们观察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2、当室内干燥时,使用加湿器可以直接增加湿度。但是注意定期消毒清理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
3、如果室内有暖气片,可以在暖气片上放一些湿手巾或者袜子等,通过蒸发也能缓解空气干燥。
4、在室内放一盆水,这种方式最简单和方便,但是注意不要放在经常过人的地方,以免碰洒。
5、如果你喜欢养花,可以养几盆绿色植物,它们可以改善空气的湿度和净化空气。
6、即使冬季空气在干燥,也要注意多开窗通风,避免室内的空气滋生细菌和病毒,导致疾病的产生。
冬天气候干燥,皮肤经常会出现缺水暗黄没有光泽的情况,这让人看上去非常的粗糙,对于一些爱美女士来说这简直是不能接受的。那么冬季怎样保护干燥皮肤呢?
皮肤干燥的时候,我们可以:
一、预防皮肤干燥
平时多吃滋阴润肺之物,如芝麻、蜂蜜,尽量少吃葱、蒜等刺激性食物。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早睡早起,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神志安宁,由外向内收敛神气,让自己保持乐观的情绪,预防皮肤干燥,使自己显示出奕奕神采。
二、适当使用护肤品
秋冬时节,空气逐渐干燥,皮肤的水分和油脂减少,再加上皮肤在夏季经过曝晒,有变黑或出现斑点的现象。选一合适的护肤品,美白自己的皮肤,滋润自己的皮肤,令肌肤白嫩细致,更加洋溢青春光彩。
三、多多喝水
水是我们必须的,大量喝水对皮肤有一定的滋润作用,尽可能多吃水果和蔬菜,在补充维生素的同时又补充了内在的必要养分。洗澡时避免用太多的肥皂擦洗,也不能用太烫的水,因为这样很容易使皮肤干燥、脱水。
四、坚持防晒
有人以为防晒是夏天的事情。事实上秋天早晚凉爽,但在中午时分我们仍然感受到阳光的灼热,出门带把伞,或者涂些有紫外线隔离剂的有防晒指数的护肤品,对护肤很有益处。
五、做好脸
颈皮肤的保养 用适合自己皮肤的洗面奶清除污垢及聚集在表皮的化妆品污垢,以保护皮肤的呼吸功能,对脸、颈进行深而缓慢的按摩,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选用滋养、活性较强的面膜,以营养外层皮肤,涂抹乳霜,以保持表皮细胞的水分,这样颜面就滋润鲜亮、光彩动人
。
六、注意保养手部皮肤
女人的手和脸一样重要,拥有一双纤纤玉手,陡增几分魅力,但不少人认为,保养好就是少劳动,其实,经常劳作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增加皮肤的光泽。手部皮肤的好坏,在于劳作后的保养,尤其干燥季节更应如此,要勤洗手、勤涂护肤霜,晚上睡前将双手洗净后,应涂上营养霜,再两手相互按摩一下,皮肤就日渐柔软细腻。
扩展资料:
冬天气候干燥容易导致皮肤干痒,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预防。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因为冬天人体新陈代谢比较慢,用过热的水洗澡会刺激皮肤表面血液循环,导致油脂层遭到破坏,皮肤干燥、发痒。
在每次洗澡时控制好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每周2到3次。注意房间内的空气湿度,通过加湿器或放一盆水的方式,增加房间内的湿度。
注意对皮肤的护理,避免使用碱性或肥皂类洁面产品,因为会将肌肤中大量的油脂和水分带走,导致皮肤干涩,应该选择温和、柔软的洁面品。在洗脸后注意皮肤的护理,涂抹润肤霜等。
入冬了,为了让市民安全舒适地过冬,从今天开始推出“冬季生活系列提醒”,为您的冬季生活出谋划策。明天开始天津市正式进入供热季,今天首先介绍如何安全使用供暖设备。以后,我们还将对您在冬季的衣食住行,进行全方位的关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通风与保湿同等重要
在冬季,人们往往最关心室内的温度,而对室内的空气湿度不那么关心。其实房间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出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头燥痒等上火的现象。在空气干燥的时候,流感病毒和能引发感染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繁殖速度加快,而且也容易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对于已经供暖的家庭,最重要的一点是注意室内保湿。如果相对湿度低了,可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湿度。还可以在散热设施附近放一盆水,让水慢慢蒸发,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此外,如在居室内养上几盆花草,不但能调节室内相对湿度,还会使居室内充满绿意。有加湿器的家庭应注意经常进行室内湿度的调节,以便充分地为您的健康服务。
由于冬季天气比较寒冷,一般居住、工作场所都会门窗紧闭。这时最好的空气消毒方法就是开窗通风。据介绍,正常人每分钟要呼吸16— 18次,在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占4%,加上空气中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如果居室内二氧化碳的总含量达5%,人就会发生窒息。所以紧闭门窗的家庭,屋里都有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就是房间内氧气不足的表现。在室内外温度相差20℃的情况下,一个80立方米的房间彻底换气需要9分钟;如果室内外温度相差15℃,则开窗时间需要11分钟;如果温差无法准确掌握,则开窗30分钟就足够了。开窗时间以上午9:00— 11:00或下午2:00— 4:00为佳。因为这两个时段内,气温已经升高,沉积在大气底层的有害气体已经散去,开窗换气效果较好。
使用土暖气、煤炉防中毒
目前本市还有少部分地区的居民户,没有纳入集中供暖,新报特别提醒采用煤火取暖的住户,安装烟囱时务必注意安装两向开口的T形出烟口,因为这样的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室外风力较大而发生的倒烟现象,防止煤气中毒。此外,随时保证室内通风也非常重要。在煤烟中毒初期,人们通常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想吐等症状,一旦发生这样的症状就应及时脱离有毒环境,并马上到医院救治。另外,老年人也是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对象,所以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冬季取暖安全。
空调、电暖器最好少用
随着冬季的来临,使用电暖器、电热毯成为部分居民的主要取暖措施,新报提醒市民,在享受高功率的取暖设备给您带来方便的同时,千万别忘记安全用电。尤其是上班前记得断电,防止出现意外。另外,市民如发现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防止灭火过程中触电。
据了解,现在家庭电表一般为5-10安或者是10-20安,购买取暖设备,应先计算一下家中电器同时开启时总功率是否超出。如强行使用,会导致跳闸或保险丝熔断。如果家中电器的总功率超过自家电表容量,一定要及时到供电营业厅办理增容。使用大功率电器时,一个插座上尽量保证只接一个插头。如房间内有空调专用线,可直接采用空调专用线插座。
对于使用空调或电暖器供暖的家庭而言,电费无疑是关键问题。很多家庭在使用空调取暖时,为了保持室内温度,将门窗紧闭,而正是适宜的温度使病菌在室内大量繁殖,它们随着空调气流的循环被送到室内每个角落。人长时间呆在空调室内就会感到头晕、乏力,严重者还会患上呼吸道等疾病。因此,冬季要尽可能地减少空调使用时间,并开启门窗通风换气;即使需连续使用空调,也要经常让窗户留有3至4厘米的缝隙,使新鲜空气能够进入。空调取暖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在摄氏零下15℃以下时启动就会非常困难,为此,您可以准备一台电暖器,但空调取暖造成的空气干燥、升温效果差等问题电暖器也同样存在。
保暖节能有窍门
热是一种资源,应该节约使用。对于集中供暖的住户来讲,目前大部分住户的供暖设施是不可调节温度的,也有部分家庭的集中供暖设施,是计量供热或是安装了可调节温度的档位器。如果可能的话,不要将家里的温度调得过高,一般情况下,人在22℃至24℃的温度下感觉比较舒适, 26℃以上,就会感到燥热冬季取暖要注意使室内外温差尽可能缩小。本市住宅供暖设定的最低温度是16℃,相当于津城不冷不热的春季,这个温度与室外寒冷的季节相比有温度的变化,又容易被人体适应。室温过低,人易受寒,诱发呼吸系统与心脑血管疾病,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来说,室内温度不要过低。但若室温太高,与室外温差太大,肌体不能适应,易使心脏、肺等器官受累。
冬季取暖的费用通常占到一个家庭能源消费的64%左右,尤其是在没有集中供暖的情况下,既要保证舒适程度,也要注意节约。节能首先要科学地控制室温,最理想的室内温度是白天20℃,晚上15℃至17℃。另外,关掉那些不常用房间的散热器,并将那些房间的房门紧紧关住。给窗户装上双层玻璃能够节约20%的能源,如果在门窗处加上厚厚的窗帘,又能节约5%到10%的能源。
会,暖气会使空气干燥。
冬季使用暖气要注意:
一:讲卫生
要清扫家中的卫生死角,特别是暖气片底部、缝隙以及衣柜后面、墙角等地方。供暖后,沉积在地面的病原体(如灰尘、细菌等)很容易随着温度的升高漂浮在空气中,让人鼻咽干燥、烦躁不安,引起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二:控温度
暖气来后,不可贪恋暖意,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8℃至22℃,温度过高会引起身体不适。
三:调湿度
暖气来后,室内干燥加剧,最好放一台加湿器或者摆一盆水或者多养几盆绿植,让室内湿度保持在50%左右。
四:常通风
冬季天冷,人们会减少开窗次数,但一定要选择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气开门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减少呼吸道疾病。
五:多补水
每天要保证饮水2000毫升(大约10杯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西瓜、梨、桔子、柚子、葡萄、黄瓜、西红柿、西兰花等)。
六:勤锻炼
冬季天冷,很多人会减少活动,但还是得适当动动筋骨,出点汗,强身健体。
七:多进补
冬季养生讲究进补,但也要科学,不能过度进补,造成上火。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红枣、核桃等。
八:早入睡
冬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扩展资料:
冬天室内干燥对身体的危害
1、易造成细菌的传播。干燥的空气是造成灰尘、悬浮颗粒物飘浮增多的主要原因,而细菌不能单独存在,往往依附于灰尘之上。老人、幼儿的身体抵抗力较弱,易受细菌、病毒侵害,而温暖干燥是许多病毒、细菌滋生及传播的最佳环境。
2、易造成身体水分过度流失,感染疾病,加速衰老。在干燥的环境中,每天早上起床,我们就会感到口干舌燥、肌肉发紧、情绪低落。特别是女性,皮肤的肌纤维是由大量的水溶性胶原蛋白构成,干燥使肌纤维因快速失水而收缩,久而久之,肌纤维可能断裂,皮肤就会出现不可恢复的皱纹,呈现老态。南方人的皮肤为什么比北方人好,这就是由于空气湿度不同造成的。
3、干燥的空气环境易致家具、乐器等木质结构干裂变形,同时还容易引起静电导致身体不适及损坏电脑、电器等。湿润的空气才能让人保持生机盎然,延续美丽的青春。
人民网-供暖之后,远离“暖气病”
人民网-9个小妙招教你对抗干燥的冬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53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淋巴结发炎
下一篇: 冷空气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