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为什么冬季更易引发“血管危机”?坏胆固醇升高很危险!三招应对

生活百事通 2023-09-21 22:57:52

我是大医生,和我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随着冬季的到来,医生一再提醒大家要小心保护血管健康。特别是某个血液里的“小坏蛋”,一到这个时候就变得异常强大,很容易堵塞血管,甚至引发致命心梗!

一位45岁的出租车司机,每到秋冬季就常常出现胸口闷、胸痛的症状,原以为是工作劳累造成的,也没有在意。没想到有次连续工作了10小时后,突然胸口剧痛难忍,赶紧拨打急救电话,所幸治疗及时,救回一命……

医生在司机的血液里,发现了导致他突发心肌梗死的“凶手”——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形成的血栓

低密度脂蛋白,负责将肝脏合成的胆固醇运送到全身外周细胞中,当它被氧化时,所携带的胆固醇就会积存在动脉壁上。长期发展下去,容易形成斑块、血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猝死。

那么,这种“坏胆固醇”在秋冬季升高是偶然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秋冬季“坏胆固醇”异常升高

是偶然,还是必然?

研究证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很大可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降低、冬季升高是一种常见现象。

比如一位73岁的大爷,每隔3个月就会去检查一次胆固醇指标。从他的体检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表现出夏天低、冬天高的规律。

很多人可能会问,是不是气温低,导致血管弹性变差,血液变得粘稠,所以胆固醇才升高?

但其实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关系!真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点。

1、乙酰辅酶A水平升高

乙酰辅酶A是合成胆固醇的重要原料,这种物质在夏季会减少,从而使体内胆固醇水平降低,而秋冬季则会反弹。

2、转化酶的活性降低

夏天,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比较活跃,它是血液中的一种转化酶,能把胆固醇重新送入肝脏。在秋冬季,转化酶活性降低,使得胆固醇的利用率也随之降低。

3、胆汁酸排泄减少

胆固醇是合成胆酸汁的原料,夏天胆酸汁排泄的多,对胆固醇的消耗就多。到了秋冬则情况相反,以致于胆固醇增高。

4、能量消耗减少

胆固醇和脂肪的作用类似。一般情况下,气温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快,能量消耗大,血液中的胆固醇相对减少。而秋冬季很多人为了保暖,活动量变小了,消耗掉的胆固醇也变少了,留下的就多了。

5、维生素D合成减少

夏季光照多,促使人体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这个过程需要胆固醇的参与。

而到了秋冬季,光线减弱,人们又较少进行户外活动,合成维生素D的机会大大减少。所以对胆固醇的消耗减少,使得血液胆固醇浓度增加。

6、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

人体的胆固醇约有1/5来自于食物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天气冷时,大家食用高热量的食物比较多,胆固醇水平很容易因此升高。

二、胆固醇升高影响健康

但这些谣言可别信

胆固醇升高除了受季节影响以外,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响,然而很多人对此一知半解,容易碰到一些谣言和误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分辨。

1、鸡蛋黄胆固醇高,不能吃?

不少中老年人认为鸡蛋黄中的胆固醇很高,平时就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确实,鸡蛋黄胆固醇含量不低,一般来说,每100克蛋黄里大概有1.5克胆固醇。

但食物中的胆固醇≠血浆胆固醇。而且鸡蛋还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丰富的卵磷脂、维生素,身体健康的人每天吃1~2颗鸡蛋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血脂等水平较高,平时控制食用量就好。

2、吃素能降低胆固醇?

胆固醇有70%~80%在人体肝脏内合成,而人体对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率大约只有30%,短时间内素食的影响其实不大。更何况,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会受吸收的影响——如果吸收得多,人体合成就会下降。

不过从长期来看,一方面,素食确实能减少体内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即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但另一方面,素食也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其他疾病。

所以不要为了降低胆固醇而盲目吃素,素食者也要注意补充必要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免营养不良。

3、煮久一点,能让胆固醇“变好”?

其实食物中的胆固醇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参与到人体血液中的养分循环时,才分化出“有利”和“不利”的性质。

但是合成胆固醇需要我们吃入“原料”,包括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

其中,反式脂肪酸是为了提高口感,把植物油进行氢化,包括人造奶油等,一定要少吃。而饱和脂肪酸通过炖煮是不可能变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各种油脂类可以吃,但要适量,包括红烧肉等。

三、教你三招,降低胆固醇“威胁”

体内胆固醇过高过低都有损健康,血脂防治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胆固醇最好不超过300mg。但要明确的是:血浆中的胆固醇,包括从食物中吸收的、人体自身合成的、在消化道中被排出的。所以要降低血胆固醇,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1、饮食调节

想要通过饮食降低“坏胆固醇”的生成,我们需要了解食物的胆固醇含量和升胆固醇指数(CSI)。

[公式] 升胆固醇指数(CSI)=胆固醇含量x0.05+饱和脂肪酸含量x1.01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发现,饱和脂肪酸对胆固醇的影响更大,所以我们还应了解食物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适当控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小 贴 士

食物有时候也能帮助消化道“带走”胆固醇,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够帮助我们加快排出胆固醇,例如燕麦、荞麦、玉米面、小米、麦麸等。

而大豆及大豆制品富含的卵磷脂则有“血管清道夫”之称,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脂肪,有利于预防血管硬化。

2、定期体检

胆固醇在冬季增高后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往往容易被忽视。单纯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坏胆固醇"水平,也是预测心梗、中风等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最佳预测指标,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的可能性越大,也越为严重。

建议45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在入冬后检查一次血脂。而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控制好坏胆固醇水平,具体可参考下图。

▲图:降胆固醇治疗的目标值(中国,2014)

3、巧用红曲米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研究人员从红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能够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物质——洛伐他汀,虽然无法完全消除血管斑块,但可以抑制斑块的发展,使斑块变小。红曲米中含天然他汀,可辅助预防斑块沉积,日常可适当食用。

一些中老年人甚至是高血脂等人群,总是忍不住吃红烧肉,烹调时不妨加点红曲米。

【红曲米红烧肉】

五花肉(1斤)切丁,不焯水直接煸炒,既可以锁住肉的鲜味,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煸炒出五花肉中多余的油脂;

葱姜切块,高油温炸制,加入八角、肉桂、小茴香炸出香味,加入整棵的小葱、香菜。形成糊葱状时,将葱油倒出备用;

锅内留少许底油,将五花肉下锅大火煸炒,倒出多余油脂,辅助预防斑块沉积;

加入少许黄酒去腥,放入炸好的葱姜调料,倒入料酒,加入少许生抽,20g红曲米或是红曲粉,加入少许白糖;

为加快烹调速度,倒入高压锅焖煮10分钟。之后取出葱姜,将红烧肉下锅,放入胡萝卜,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大火收汁即可。


——

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点赞、转发、收藏

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大医生会及时为你解答

——

经常吃炸鸡有害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炸鸡,喝啤酒。要我说这种东西最好不要吃,或者一年吃一次就差不多了。怎么说呢炸鸡本身就是一种高脂肪的食物,而且我们大家都知道,引起肥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吃太多的高脂肪食物。所以啊炸鸡吃多了就会长胖。


? ? ? ? ?之所以现在的小孩子越来越胖就是因为中国的父母认为带孩子去吃炸鸡是一件很有面子又可以让孩子开心的事情。甚至有些父母会拿带孩子去肯德基吃炸鸡是一种奖励孩子的方式。炸鸡的坏处真的不止我说的以上这些。现在的商家为了能够牟取到利益的最大点,他们买的鸡肉都是一些打了生长激素的速成鸡。一般在农村,要等到一只鸡先打都要6.7个月。但是那些饲料鸡几乎两三个月就会长大了。然后孩子们吃了之后就会性早熟,发胖。这些现象都是不健康的现象,记得前段时间网络上还爆出一块有一堆鸡毛的炸鸡。想起了就觉得恶心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吃。


? ? ? ? ?现在说到啤酒,几乎也差不多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东西了。开心的时候可以拿一点来当饮料来喝的。但是如果喝太多的话就不行了,现在走在大街上一抓一大把的啤酒肚。这些大肚子还不是都是因为喝啤酒造成的。


? ? ? ? 如果你现在已经是啤酒肚,大胖子,那就赶紧停止吧。因为当你发展到这一步说明你离三高已经不远了。而且这些疾病都是一些慢性病,尤其是它的并发症常常会导致你失去生命。所以朋友们请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孩子。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哪个高最可怕?

高血脂可以引起血管栓塞;高血压可以引起脑出血和脑血管破裂;高血糖可以引起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防止心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减少“三高”和控制“三高”。“三高”对机体构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预防“三高”。

第一,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1.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病势凶猛,致死率极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高血压病人有动脉硬化的病理存在,如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于地,俗称中风。

2.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为尿毒症。

3.高血压性心脏病

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形成代偿性左心肥厚。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时,即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该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4.冠心病

血压变化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间的平衡失调。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左室后负荷增强,心肌强力增加,心肌耗氧随之增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心肌供氧减少,因此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5.视力损伤

长期的高血压还可导致眼睛的损坏,甚至失明。

第二,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1.导致消瘦乏力、精力不济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尿糖排泄增加。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血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转运至细胞内被人体代谢利用,能量产生严重不足,导致糖尿病患者疲乏无力、萎靡嗜睡,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

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处于高糖状态,脂肪、蛋白质过度分解及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继发各种感染,如皮肤疖肿、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创面感染等等,而且感染往往难以治愈、创面久不愈合。

3.导致电解质紊乱及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时,糖尿病患者的尿量明显增加,并从尿中带走大量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时存在糖的利用障碍,转而通过分解脂肪产生能量,伴随着脂肪分解,酮体生成增加,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导致机体脱水及高渗状态

高血糖使得大量葡萄糖随尿液排泄,引起高渗性利尿,导致机体脱水。脱水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吸引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严重脑组织细胞脱水可引起脑功能紊乱直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高渗性昏迷”。

5.导致各种血管、神经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及神经(主要是感觉神经及植物神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坏疽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高血脂的危害有哪些?

1.导致冠心病

人体长期处于高血脂状态,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血管腔变窄,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

2.诱发脑中风

人体一旦形成高血脂,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容易破裂,导致出血性脑中风;脑血管在血栓形成状态下血流淤滞,会导致脑血栓和脑栓塞。

3.导致高血压

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引起动脉血管痉挛,导致血压升高。

4.形成动脉硬化

大量脂类物质在血浆中沉积移动,会降低血液流速,还可通过氧化作用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最终形成动脉硬化。

5.导致肝功能损伤

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会造成肝小叶损伤,导致肝脏结构发生变化,形成肝硬化,损害肝功能。

6.导致人体肥胖

血脂超标,过多的脂肪在血液中堆积,会造成身体脂肪供大于求,导致肥胖。

7.加速人体衰老

人体血液中如有大量脂质物质游离和沉积,会通过氧化作用,形成脂质氧化自由基,游离在血浆中,侵害机体细胞,使细胞衰老、死亡,加速人体衰老。

8.高血脂与高血糖相互影响

很多糖尿病人都伴有高血脂,因此人们通常把糖尿病与高血脂称为姐妹病,并认为高血脂是糖尿病的继发症。据统计,大约40%的糖尿病病人有脂代谢紊乱,其特点是甘油三酯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二者相互影响,并且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53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