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是好事儿,但也得讲方法。下面这些晨练方式,不但起不到锻炼的效果,反而很伤身!
1. 天不亮就去晨练:错!
建议:最好等太阳升起后、有明显暖意时,再外出晨练。
太阳出来后才是比较适宜的晨练时间,因为植物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日出前没阳光照射到叶片上,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附近,非但没有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身体健康。
而且秋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最好在早饭后9~10点钟再锻炼,因为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多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
2. 晨练穿着纯棉衣服:错!
建议:纯棉衣服只吸汗不透气,应选透气性较好的服装材质。
运动时会流汗,而纯棉质地的服装只能吸汗不能透气,并不适宜运动时穿着。纯棉衣物吸收的汗水并不能散发,从而造成湿透的衣服黏附在皮肤上,使得皮肤逐渐变冷,难以保温。
正确的选择是那些透气性相对较好的服装材质,无论外套还是内衣最好都是用能够散发汗水的材料做成。
3. 晨练前不喝水:错!
建议:清晨锻炼前先喝150毫升左右白开水。
人经过一夜睡眠,已从皮肤和呼吸器官散发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使机体相应缺水。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内的血液流动缓慢,体内代谢物堆积。体育锻炼会使人呼吸节奏加快,皮肤毛孔扩张,出汗。如果晨练前不先喝点水,会加重人体的缺水程度。
但切记不要一次饮水过多,在晨练前1小时饮水300~500毫升,或在晨练前15~20分钟饮水150毫升左右。
4. 空腹去晨练:错!
建议:晨练前喝一杯牛奶、吃一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运动需要能量,早晨锻炼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靠体内积蓄的脂肪分解提供的。运动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会明显提高,它的过量会成为损害心肌的“毒物”从而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
所以在晨练前,应先吃些食物,如喝一杯牛奶、吃一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5. 在马路边晨练:错!
建议:路边空气污染加重,最好去公园、体育场等。
首先,路上车多,路边空气相对污染较重,不适合锻炼。其次,老人要注意远离噪声,最好不要在马路边晨练、下棋,尽量少进行噪声过大的文艺活动,如打鼓等。
锻炼最好还是在公园、体育场等远离马路,清静又干净的地方。
6. 晨练说停就停:错!
建议:锻炼需要持续性,不要戛然而止。
对于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而言,机体可以对某种锻炼方式或生活习惯产生适应,一旦间断,心肺功能、体力和工作能力即随之下降。如果实在是无法坚持锻炼,也不妨利用间隙时间做做微运动。
7. 有雾霾也坚持晨练:错!
建议:雾霾天少出门,可在家锻炼或等雾气散去后外出晨练。
俗话说“秋冬毒雾杀人刀”,雾气持续不散,会加重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
在雾天戴口罩可以起到防护作用;而雾霾天气即使戴口罩可能也无法阻挡污染颗粒。所以雾霾天要少出门,特别是冬天晨雾污染更重,晨练的朋友注意,一定要在晨雾驱散,太阳高照时再晨练,才是明智的选择。
最好等9点之后,雾气散去再锻炼。
8. 晨练非要出大汗:错!
建议:只要坚持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有没有大汗不重要。
很多人锻炼了一会就出了很多汗,便觉得锻炼效果已达到,可以休息了。其实不然,出汗多不等于运动效果好。
一般来讲,出汗多少与自然环境、气温环境、个人体质以及运动前的饮水量有关,因此,出汗多少并不是衡量运动量的主要因素。
不管出不出大汗,只要每周保证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身材更好,疾病也会绕道跑。
参考资料:
①2009-11-05健康时报《秋冬晨练要等等太阳》
②2013-10-10健康时报《晨起锻炼应该“日出而作”》(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科刘刚)
③2014-03-27健康时报《晨练最好不要穿纯棉衣服》
④2011-05-09健康时报《晨练前简单吃点东西》(上海东方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冯晓东)
⑤2011-03-14健康时报《老人少在路边晨练》
⑥2011-11-17健康时报《雾霾污染重晨练不适宜》(上海闸北区疾病控制中心李鸿林)
⑦2015-03-16健康时报《出汗多不等于运动效果好》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值班主任:杨小明本期编辑:王真
不是不适合,只要有规律的晨练就行了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在临近吃饭前后时间和临睡之间,其它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对身体都有好处。但是,考虑到健身锻炼的最佳效果,可根据人体内生物钟的变化原理,选择一天中最佳的锻炼时间,亦是很有必要的。早晨5时,人们经过了浅睡和深睡的阶段后,肾脏停止分泌工作,如果这时候起床进行体育锻炼,很快就会精神饱满,将有利于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但运动量不宜过大,应保持在小到中等强度。科学研究表明:每天8~12时和14~17时是肌肉速度、力量及耐力处于相对最佳状态的时间;而3~5时和12~14时则处于相对最低状态。最佳的锻炼时间是人体机能能力一肌肉速度、力量和耐力处于相对最佳状态,这时体力、肢体反应敏感度及适应能力都达到最高峰,心率及血压上升率最平稳,此时锻炼对身体健康更为有利。如果在人的肌肉速度、力量和耐力处于相对最低状态时从事体育锻炼,易出现疲劳;如果“负荷量”过大,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也就比较大。而练气功的时间与一般锻炼则有所不同,要求在清晨练,这是根据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与天地自然密切相关。子(23~1时)、丑(1~3时)、寅(3~5时)、卯(5~7时)练功效果最好,因此时阳气升发,肺经气血最旺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也最高(特别是在寅时),此时练功有利于入静,有利于“储能”和调动“内气”的运行,能提高防病、治病和健身的效果。晚饭前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一段时间里进行散步(或快走)和做保健体操,这是有利于治疗糖尿病的体育疗法。隋唐时,太医博士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中就指出:“饭前半个时辰,作导引(保健体操),再行千步,而后食之,为治消渴病(即糖尿病)之良方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锻炼、健身方面,许多人习惯在早晨。人们静卧了一夜,特别是老年人,天尚未亮就睡醒了,清晨早起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空气,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适度地运动,这对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对阳气升发,郁滞宣行,增进食欲,改善机体对氧气利用的功能,都会大有裨益。近年来,有的专家对老年人晨练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告诫老年人要慎重对待晨练。美国俄州立大学健康中心的专家指出,在傍晚锻炼身体最为有益。主要原因是危及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系统等主要疾病,如心肌梗塞和心脏淬死等大多发生在上午。因为上午六时至九时这段时间,人体血小板聚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另外清晨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大,易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甚至痉挛。若在这时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运动量过大,使心肌耗氧增加,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或形成血栓。而下午,特别是黄昏时刻,人的感觉最为灵敏,协调能力最强,体力的发挥和身体的适应能力最强,并且这时血压和心率既低又平稳,因此,下午特别是黄昏时分锻炼身体最为有益。尽管不少人认为“黄昏练”比晨练好处多,但只要养成晨练的习惯,未必强求改成黄昏时分锻炼。坚持晨练,并能持之以恒,仍会获益匪浅。如有条件,身体情况允许的老年人不妨既坚持晨练又坚持黄昏练,这样效果往往更好。当然,锻炼的最佳时间也不是绝对的,各人之间有一定差异,要善于了解自己的生物钟,从而确定最佳时间进行锻炼
老年人晨练的注意事项1、按照晨练指数指导运动。天气预报中有一部分关于晨练指数的预报,用来指导人们进行晨练活动。晨练指数主要是综合一些基本的气象要求,例如,根据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污染情况的不同而综合,共分为5个级别。其中第l级别表示各种气象条件均好,是?最为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以此类推,第5级别就是指气象条件都不是很好,不适宜进行晨练活动。在晨练指数级别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对于运动量多少的差别上没有固定要求,主要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2、不要空腹进行晨练。有些老年人喜欢先晨练,然后再吃早饭,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老年人在晨练之前,应该先要适当吃一些食物,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人。由于营养物质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身体正处于低代谢阶段,如果不在运动前得到一些补充,那么会很容易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但是也不要吃得过饱,防止运动的时候身体各部位供血不足。
3、太阳出来再进行晨练。有些老年人认为晨练就是应该越早越好,因此喜欢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出家门进行锻炼,其实这是不科学的。经过一夜的时间,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堆积比较多,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太阳出来之后,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进行一定的稀释分解,空气质量就会相对好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晨练活动,就比较适合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一般在没有大风或明显降雨的情况下,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晨练是不太适合的.。
4、晨练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晨练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为最佳。中老年人在锻炼时应该多注意进行一些内在肌肉协调和柔韧性的运动,像慢走和太极拳等活动,这些运动会保持肌肉、器官的稳定性。最好在运动之前进行一些准备性活动,如伸展、弯腰和下蹲等使肌肉伸拉的热身活动,避免突然的爆发力而引起肌肉拉伤、骨折等情况出现,同时也使得心肺循环不会遭受太剧烈的影响。
先吃少一点食物及补充一些水分为好人在晨练时,要消耗较多的能量。而人体能量的供给,可以来自食物,也可以来乍体内的脂肪分解 或肝糖元分解。有人研究表明,早晨是肝脏中含糖元最低时期。如在这时空腹进行晨练,则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体内的脂肪分解。这样,人体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便大为增加。游离脂肪酸虽可供给运动能量,但过多时,对老年人的心脏也有不利影响,往往可使老年人产生各种心律失常,而少数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此外,人在晚上虽然停止了进食与饮水,但身体由于不显性出汗,呼吸、排尿等仍继续在失去水分,故清晨时,一般老年人体内处于微缺水状态,血液浓缩,粘滞性增加,有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引起心、脑疾病发作的倾向。而晨练时,呼吸加快,往往还有不同程度的出汗,这就加重失水,而有促进血栓形成之虞。因此,老年人在晨练活动前,以先吃一点食物及补充一些水分为好,如饮一杯糖开水,或饮一杯麦乳精之类的饮品就很相宜。这样做既可在运动中补充能量,减少体内脂肪分解,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不致过高,又可补充水分,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但应注意,晨练前进食量不宜过多,一般以 300~400毫升为宜,因为吃得过饱,胃过饱满,横隔肌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呼吸。并且在晨练中,过多的食物在胃内振荡,也易引起恶心、腹痛、甚至呕吐等症状,从而影响晨练质量。
1.注意温度,天气
不是什么样的天气都适合晨跑的,如果某天早上雾霾较大,起雾了,那么我们就要避免去晨跑,防止雾霾刺激我们的呼吸道,损害我们的呼吸系统!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温度,夏天我们可以早一点去跑,因为天气凉快,但是冬天我们就要注意温差,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去跑步,这样可以防止我们感冒发烧!
2.晨练应该做有氧运动
清晨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还未完全苏醒,所以不适宜做一些剧烈的运动。这个时候我们我们需要用有氧运动来锻炼自己的身体。而如果选错了运动,进行了无氧运动,就会让我们的身体受到破坏,引起身体的不适反应,这样锻炼的话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就得不偿失了。
3.锻炼时间不宜过早
老年人由于觉少的原因,往往醒的比较早,但刚睡醒时不宜马上起床进行锻炼。人体血管在清晨时应变能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建议起床前,先在床上闭目养神5分钟,并用手搓搓耳朵,然后做个干洗脸再起床。起床穿好衣服后,伸伸懒腰、搓搓脚心有利于血液循环,做完这些之后再穿鞋下床。
4.系统化热身
热身是系统的一套工作,晨跑的朋友会发现,每天早上起床,肢体比较僵硬,关节有时候也会出现弹响,这样的状态绝对不适合跑步,所以我们要系统化的热身!首先快走出门,到达跑步地点后,热身关节,拉伸肌肉韧带,然后小范围低速慢跑,做一会高抬腿和开合跳,身体出汗以后,慢慢加速,千万不要猛跑!
5.吃少量早餐
晨练前吃少量早餐。有些人不喜欢早上起床吃早餐。他们喜欢早上练习后慢慢咀嚼和吞咽。慢慢咀嚼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空腹锻炼,因为空腹锻炼可能会造成很多伤害,从而损害我们的健康。我们需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让身体通过这些食物有一定的热能,让你通过这些能量锻炼得更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50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低烧需要注意哪些
下一篇: 膀胱炎的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