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措施,而如何正确服用降糖药,是有效发挥药物作用的关键环节。目前降糖药主要分口服药和注射药两大类。不同的药物“服用”时间是不同的,要选对时机。
餐前使用
磺脲类促泌剂药物有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非磺脲类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这些药物都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达到降糖效果。
磺脲类药物需要在餐前15~30 分钟服用,即服药后15~30分钟再进餐。
非磺脲类促泌剂一般餐前5 分钟服药,或服药后立即进餐。如果服药时间不正确,就会出现胰岛素高峰与血糖不匹配,导致血糖控制不佳或者发生低血糖。
需要提醒的是,空腹不能使用此类药物。例如,患者出现感冒、呕吐、腹泻或因其他原因(如手术等)而不能正常进食时,需要暂停服用这类降糖药,或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降糖方案。
★ 餐中使用
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唐苹),需要进餐第一口饭时开始服用,并将药片嚼碎,使之与食物充分混合,才可获得较好的降糖效果。
★ 灵活使用
有些药可在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如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4 抑制剂(如西格列汀等)。对于存在胃肠道反应的患者,一般推荐餐后服药以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
增敏剂类药物,如吡格列酮,进餐仅对药物吸收产生较小影响,一般推荐餐前服用,而餐后服用效果亦差别不大。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类似物是目前推出的新药,具有良好的降糖、减重效果,使用方便,与进餐时间无关,可在餐前或餐后注射。
目前胰岛素分为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人胰岛素(速效、预混)需在餐前20~30 分钟注射;胰岛素类似物(速效、预混)可注射后立即进餐,无需等待。
胰岛素类似物因注射后立即进餐,能避免因遗忘注射导致的重复注射,使得用药更为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胰岛素注射后必须按时进餐,即不吃饭,不打胰岛素。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的注射则与进餐无关,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注射时间。
以上为糖尿病用药的基本原则,在实际降糖治疗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调整方案。
不同的降糖药的服用时间:
1、空腹服
胰岛素增敏剂要早晨空腹服用。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等。主要作用部位是脂肪、肌肉和肝脏组织,它可以增加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代谢综合征患者更有效地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使葡萄糖尽快被人体细胞利用,从根本上使血糖降低。由于此类降糖药作用时间较长,一次服药,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小时,因此,每日仅需服药一次,建议患者每天早餐前服药效果最好。
2、饭前服
磺脲类降糖药要在饭前服,饭前服指必须在饭前30分钟服用。磺脲类降糖药,也可以简记成格列类,它包括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这类降糖药的作用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这类药宜在饭前30分钟服用。当食物中的糖分解被吸收时,这类降糖药正好发挥作用。
3、饭前5~20分钟服用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要在饭前5~20分钟服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它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等,它们也是作用于β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磺脲类。它在血糖浓度低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或血糖浓度恢复正常,作用立即停止。本类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20分钟口服。服药必吃饭,服药不吃饭,起不到降糖作用。
4、饭时服
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要在饭时服。饭时服即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拜糖平主要作用于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从而延迟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延迟小肠内葡萄糖的吸收,使饭后血糖幅度下降。该药与吃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效果最好,如在饭后或饭前过早服用,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5、饭后服
二甲双呱类要在饭后服。二甲双呱类,又叫二甲双胍、美迪康、立克糖等。它主要通过增强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由于该药对胃肠道有些刺激,故宜在饭后服。
6、其他时间
口服降糖药有长效、中效、短效之分,长效制剂(格列美脲、瑞易宁、优降糖),每日服用1~2次即可,中、短效制剂(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每日需服2~3次。
糖尿病是一类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渐进性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紊乱,且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疾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正确选择降糖药,合理使用降糖药,对于控制血糖,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降糖药大致分为 口服降糖药 和 注射降糖药 。
口服降糖药:
1.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促泌剂可以分为磺脲类以及格列奈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1) 磺脲类促泌剂
代表药物: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
副作用:
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等。
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
注意事项:
由于这类药物起效时间为30分钟,所以服用时间应在餐前30分钟。
但缓释剂型和格列美脲,因作用时间长,每日早餐前或餐时口服一次即可,如格列齐特缓释片。
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用短效磺脲类药物。
(2)格列奈类:
代表药物: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副作用 :
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功能紊乱,腹泻呕吐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
个别病例出现肝酶轻度而短暂升高。较治疗前的基础体重会有所增加。
注意事项:
该类药物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餐前餐时服用,能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
但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不推荐用于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重型肝炎、肾功能不全者也不推荐使用。
2.双胍类
此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效降低血糖,此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
代表药物: 二甲双胍。
副作用:
主要导致一些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反应。
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产生乳酸酸中毒。
注意事项:
为减轻其胃肠道副作用,一般建议进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此类药物。
年龄在65岁以上者,经常大量饮酒或有大量长期饮酒经历者也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3.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通过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肝、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起到降糖作用。
代表药物: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副作用:
损害肝功能,水肿,增加体重,贫血,胃肠道不适,导致血脂升高。
有增加骨折和心力衰竭的风险,此外,吡格列酮有增加前列腺及胰腺癌的风险。
注意事项:
其服药时间与进餐无关,所以每天1次在同一时间点服用即可,建议餐前或进餐时。
心功能Ⅲ级以上禁用。膀胱癌患者、有膀胱癌病史者避免使用吡格列酮。
4.α-糖苷酶抑制剂类
通过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糖苷水解酶,减慢碳水化合物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能降低病人的餐后血糖。
代表药物: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副作用:
比较明显的不适主要为腹胀、腹泻、排气多等消化道症状,大多继续服用不适感可耐受。
注意事项:
该类药物需进餐时随第一口饭嚼服,而且饮食中要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若一餐中不包含碳水化合物,则可能导致降糖效果差。
此外,患有严重的疝气、肠梗阻和肠溃疡等疾病的患者不能使用这类药物。
不宜用于有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1型糖尿病不宜单独使用此药。
5.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通过减少“肠促胰岛激素”GLP-1在人体内的失活,来调节葡萄糖水平,此类药物不易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是一类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
代表药物: 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
副作用:
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感染,如鼻咽炎,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低血糖等,皮肤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干燥、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肝酶升高、腹泻、咳嗽、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等。
注意事项:
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不推荐用于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
6.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 SGLT-2i)SGLT-2抑制剂
作用机制是通过糖苷配基与葡萄糖竞争性结合SGLT-2 蛋白,减少肾脏近曲小管对葡萄糖和钠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增加尿糖、尿钠和水分的排出以降低血糖和容量负荷,其降糖机制不依赖于胰岛素。
代表药物: 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卡 格 列 净。
副作用: 明确的不良反应是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注射降糖药:
1.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药物
胰岛素起效快,对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都有降糖作用。
胰岛素可促进机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促进葡萄糖酵解合成糖原并转化为脂肪,抑制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从而达到迅速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作用。
代表药物:
副作用:
低血糖,局部或全身过敏,局部脂肪营养不良,视线模糊、体重增加等。
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使用需合理,不是所有糖尿病都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大部分或全部丧失,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必须使用胰岛素终身治疗。
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足量降糖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达标、合并急性并发症等情况下才应该使用胰岛素,但这些情况下使用胰岛素往往是暂时的,将这些急性状态消除后可以考虑是否可改用口服药物,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2.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
作用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β细胞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分泌,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肝糖输出,延缓胃内容物排空,抑制食欲及摄食,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代表药物:
(1)利拉鲁肽,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目前心血管获益方面证据强度最高的 GLP-1RA。
(2)度拉糖肽,周制剂,有心血管及肾脏获益的证据。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没有根治的药物,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需要长期坚持饮食、运动、药物的综合治疗。
通过 健康 的生活方式干预,血糖达标后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适当减药、停药,但是不建议自行调药或停药。
如果一达标就停药会造成血糖大幅波动,高血糖毒性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是远远高于药物副作用的,因此不能擅自停药。
参考文献:
[1]杨晓娟.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286-287.
[2]刘树成.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和特点[J].北方药学,2015,12(12):127.
[3]赵亚芬.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20):5-6.
图片本内容仅供 健康 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请谨慎阅读。未经本平台和相关权利人书面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或引用。若本内容存在任何疏漏,请尽快与本平台联系,可发送信息至【causahealth-content@causacloud.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49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疖子是哪些
下一篇: 经常发烧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