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猝死前识别先兆,抓住能救命的“白金十分钟”

健康生活 2023-09-21 17:14:47

半年前医生同学发生心脏猝死在医院上班路上,回想起来,之前已经有很多先兆了。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突发疾病之一。我国每年猝死人数约100万,其中70%猝死发生在家中,25%在其他场合,5%在医院;65%在10分钟左右死亡,其余在1.5~2小时内死亡。猝死每年约造成8000亿元人民币损失。如能以“白金十分钟”的理论和实践应对,约90%的现场抢救有可能成功。

猝死是个发展过程,有半数以上的猝死,在其发生的前两周就出现了明确表现。我们用“围猝死(PSDP)”来表述这个突然死亡事件的发展全过程。围猝死期又分为围猝死前期(先兆期)、中期(进展期)、后期(猝死)。

先兆期

表现不典型但干预手段多

围猝死前期(先兆期):猝死发生前约两周左右的时间。在此时期,患者自觉有身体和心理的负荷过重,此时身体还能够代偿。

患者具体表现并不典型,常有胸闷、胸痛,一过性意识丧失、昏厥,情绪焦虑,有外界诱因的失眠或心理压力等。先兆期通过如下步骤,有可能阻止情况恶化。

首先是及时发现,保持敏感;其次要主动作为,自觉休息,缓解疲劳,补足睡眠;最后应寻求亲朋好友关注、疏导或照顾,缓解一切外界诱因。若以上方法无效,可直接就诊,请心内科医生或心理医生帮忙,调整工作进度或强度,寻求领导和组织的理解和照顾。

进展期

抢救机会转瞬即逝

围猝死中期(进展期)属于不稳定期,约在猝死发生前1小时。

这一阶段患者的典型过程表现为长时间胸痛或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如果这些症状不向致死性心律失常发展,可迅速到医院进行救治。

在这个典型过程中,一旦出现心电不稳,可迅速进入围心搏骤停期。因此,对待典型过程不能掉以轻心,随时准备应对急骤的变化。

很多患者会进入围心搏骤停阶段,此期既可以是发病后直接进入,也可以是上述典型过程迅速转化而来,通常可持续10分钟左右。

此阶段进展迅速,不能进行转运抢救的患者,应以时效规律为基础,采取现场抢救。

在这一阶段,抢救机会转瞬即逝,不论患者呈现什么症状,进展如何,我们应把握住以下3个时段的表现。

第一时段:生命体征未完全停止,是干预的早期。临床特点有:1.患者的心跳开始减慢,减慢速率加快,但没有到50~60次/分钟以下。2.呼吸断续,呈叹息样。这个阶段血液流动没有停止,是防止心跳停止的最佳时机。由于病因不同,在这一阶段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主要大动脉不能触及时,要立刻启动心肺复苏程序,开始胸外按压,因为这是恶化趋势和征兆。当血压低于60mmHg,即将发展到第二阶段,干预成功的几率降低。

第二时段:生命体征濒临停止,是干预的后期。临床特点:1.意识丧失呈深昏迷(因严重脑灌注不足)。2.叹息样无效呼吸或呼吸次数低于4次/分钟(因脑干功能仍短暂存在)。3.脉搏不能触及,或脉搏数少于50次/分。这个阶段血液流动缓慢,回心血量显著减少,冠脉灌注不足导致心脏进一步缺血缺氧。这个阶段往往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把控,通常要胸外按压+自动体外除颤(AED)+药物抢救。

第三时段:心跳停止,是干预的晚期。患者意识丧失,无呼吸动度,无心电或脉搏或心脏电机械分离,血液停止流动。应对措施主要有胸外按压、呼救等。从时效规律评价,这个时段才开始胸外按压已经比较晚了。患者的救治结果取决于其身体基础和对心肺复苏时效的反应情况。

“白金十分钟”

时效策略最关键



针对猝死抢救,我们提出了“白金十分钟”原则。主要包括:

不定的空间。在现场,我们必须首先确保施救者安全。有限的时效。只有10分钟左右的时效机会,这个阶段中,每延迟1分钟胸外按压或除颤,抢救成功率将下降约10%。在安全原则基础上,必须现场就地抢救,不要盲目转运病人。施救人员。现场人员是施救最佳人选。电话指导的普通民众立即施行心肺复苏可获得16.7%自主循环恢复率,专业人员5~10分钟抢救的成功率为13.6%。受训过的公众进行心肺复苏则可获得32.9%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与专业人员的35.3%接近。因此,不要苦等专业人员。牢记时效规律:每个人都应相信,只要把握住时效规律,抓住时机,不太标准的抢救也会成功。

为推动“白金十分钟”的普及,让民众有机会参与到防范“围猝死”中来,由全国专业人员发起的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在每年10月10日都开展“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活动。每月的“白金十分钟邻里守望”也在全国超过12个城市固定展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公众逐渐意识到猝死可防可治,即便没受训的普通民众也有勇气为避免猝死贡献力量的时候,我国的猝死不良事件将变得更少。

(此文为转载)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哪几个求救信号,收到一个就能救命,一定要清楚?

现在社会人们生活的压力特别的大,很多人作息不规律,所以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人觉得猝死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其实这么理解就错了,猝死并没有那么快。在猝死即将发生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有各种各样的征兆。如果你平时加班比较多,作息不太规律的话,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的这些变化。

?

平时多观察自己,在活动完后有没有感觉胸闷的情况,这个情况在我们休息一段时间后就能够缓解,其实这就是猝死的征兆了,它表示你可能患上了冠心病。另外一个征兆就是感觉心慌,心慌是一种心率加快的情况,不定期的出现心跳加快,很有可能是心律失常的原因。一般的心率失常危险性不大,一般不会导致猝死,但是如果经常发生这种情况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猝死。

如果平时没有剧烈运动,但是感觉身体频繁出汗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发生心脏病。这个情况一般会被人们所忽视,过度的出汗很有可能会导致猝死的发生。如果身体出现这样不正常的情况,一定要格外的注意。

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非常的重要。平时少熬夜,不要久坐,出现压力了要学会合理的排解。长期熬夜会导致我们的各种脏器功能变得紊乱,得心脏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如果你长期精神紧张,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得这种病的几率也可能增加。

猝死前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

人猝死前数天至数个月,有些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胸闷胸痛、气促、疲乏、心悸、头沉脚发飘等非特异性症状。但亦可无任何征兆,瞬间发生心脏骤停。

猝死指的是一个平素看来健康或病情已基本恢复或稳定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人为死亡。猝死前数日至数周,患者发生心脏病相关的症状或原有疾病症状加重,表现为急剧发生的胸闷、胸痛、心悸、心慌、心动过速、气短及头晕、晕厥发作等,但往往不少患者可无任何先驱症状而发生心脏骤停。
出现猝死前可能会出现呼吸的逐渐衰竭,呼吸会出现幅度变慢或者幅度变浅,甚至呼吸深快等节律、深度、频率的不规则,严重时会有下颌式呼吸。

另外,患者会有心跳微弱、心律严重失常,甚至出现室颤,这些都属于心源性猝死的前兆。
另外,患者会有逐渐出现意识不清、意识丧失,甚至出现昏迷、呼之不应,颈动脉会逐渐触及不到波动、桡动脉也会出现逐渐触及不到波动。患者会有四肢末梢变凉、四肢末梢青紫、瞳孔逐渐散大,这些都属于猝死的前兆。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关键是识别出高危人群。除了年龄、性别、心率、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般危险因素外,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等方法可提供一定的信息,用于评估病人发生心脏骤停的危险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49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