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医生,和我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俗话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秋冬时节人体内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此时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很多人都已经开始进补了,但秋冬季节的进补其实很有讲究,如果稍不注意陷入误区,反而可能越补越伤!
有的人一看天气冷了就直接开始进补,结果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越补越不舒服,这主要是因为进补前没有充分调理好身体。
所以趁现在冬天还没到,大家应先做好铺垫,充分调养好自己的身体,这样冬天进补时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
比如,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有脾虚夹湿的问题,这类人冬季进补前要先解决湿邪的问题,否则直接进补不但不能补养身体,反而还会加重脾的负担,使人越补越没精神。
脾虚夹湿体质的特点
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口淡发黏、头晕身重、大便溏泻等。
如果你也有上述症状,建议在进补前先健脾祛湿。我们常吃的薏米就是一种健脾祛湿的好食材。
生薏米重在祛湿,炒熟的薏米重在健脾,两种薏米加上少量粳米煮粥,服用两周左右,就可以为进补打下基础。
炒薏米的做法:锅中不放油,倒入适量薏米,小火不停翻炒,炒至金黄色即可,整个过程需要20分钟左右。
进补是件因人而异的事,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切忌盲目跟风,乱用药材。
每个人体质都有所不同,尤其是老年人,如果不辨体质就盲目用偏方,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进补前,建议大家先咨询医生,弄清楚自己是什么体质,身体上有哪些问题,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补。
有句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有很多营养丰富的食材,它们其实都是进补的好材料,而且和药补相比,食补的适用性更强。
但是食补并不等于简单粗暴地吃各种大鱼大肉、喝高汤,下面这三个小误区大家一定要避开。
1、多喝高汤可大补
长时间炖煮出来的肉汤、鱼汤颜色浓郁,香味浓稠,很多人就认为营养全在汤里,多喝这些高汤就能补身体。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高汤味道鲜美的原因是里面含有大量有机酸,但是这些有机酸并没有什么营养,而且还含有大量脂肪,吃多了反而会引起肥胖、增加三高风险等各种健康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汤里的肉和蔬菜吃掉,才能起到进补作用。
2、重鱼肉、少蔬果
很多人认为肉类营养丰富,常常忽视了蔬菜水果的作用,尤其是秋冬季,吃点热腾腾的肉菜远比吃蔬菜水果更让人满足。
鱼、肉等食物确实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但是食用一定要适量。秋冬季节穿得厚、运动少,肠胃蠕动也慢,不少人会出现便秘的情况,过量食用大鱼大肉反而会加重这一症状。
而多补充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缓解便秘。
3、无病乱进补
秋冬进补更适合身体虚弱或者平时脑力、体力劳动消耗较大的人。对于本身营养就不缺乏的人,进补的意义不是很大。进补过度反而容易造成血糖、血脂、血尿酸指数升高。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秋冬并不需要额外大量进补,关键是要注意饮食均衡。
秋冬进补虽然要根据个人情况来进行,但也有些通用的原则,牢记下面这三点,进补不伤身。
1、多吃温润食材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适量多吃些温润、清润的食物,就能有效缓解。
例如百合、蜂蜜、芝麻、牛奶这些有助于润肺的食材,以及牛羊肉、大枣等比较温的食材,大家就可在秋冬适当多吃。
2、选择对症膏方
膏方对于治未病有着不错的保健效果,可以防病、强身。
在选择膏方时,关键要认清自己的体质。比如冬天怕冷、阳虚的人群,可以选择有温阳功效的膏方;气虚乏力的人则可以选择人参、黄芪等有补气功效的膏方。
3、推迟晨练时间
除了药补、食补外,秋冬季节强身健体依然离不开运动。但因为气温较低,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建议有晨练习惯的中老年人推迟锻炼时间,避开寒冷的清晨,等到9、10点钟太阳完全升起后再出门锻炼。。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不少人喜欢喝些汤水来润燥,下面给您推荐两款经典的养生汤,不仅降燥,还能补虚。
1、党参黄芪炖鸡汤
【食材】
母鸡1只,党参50克,黄芪50克,红枣10克,姜、料酒、盐、味精适量
【做法】
1.母鸡洗净,红枣洗净去核,党参、黄芪洗净切段;
2.将鸡和配料、调味品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水,炖至鸡肉软烂即可。
党参有益气生津,养阴生津的作用;黄芪可以补五脏、补气血。两者搭配食用时,党参还能去掉黄芪的热。
这碗汤可以健脾胃、补身体亏虚、益气养血,适合身体虚弱的人群和老年人食用。
2、红枣香菇乌鸡汤
【食材】
乌鸡1只,红枣、香菇、黑木耳,姜、料酒、盐适量
【做法】
1.乌鸡洗净切块,放入盐、料酒、姜片腌制15分钟;
2.配料洗净加入,倒入适量清水,放入锅中大火蒸至水开,再转中火蒸30-45分钟;
3.用筷子能轻松戳烂鸡肉即可出锅食用,注意蒸的过程中不要把水蒸干。
乌鸡可以补身体亏空,搭配红枣常用来调和营卫,益气补血,这道汤还有明目养肝的功效。
希望大家都能远离秋冬进补的三大误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进补之法~
——
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点赞、转发、收藏
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大医生会及时为你解答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47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肚子有蛔虫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