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上关穴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上关穴位于面部,颧弓上缘,距耳廓前缘约1寸处。与下关相直。
上关穴的准确位置图
正坐仰靠或侧伏位,在耳前,颧骨弓上缘,当下关穴直上方取穴。
上关穴下皮肤、皮下组织、颞筋膜、颞肌。有颧眶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的颧眶支。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该神经伴颞浅动脉上行,布于颞区皮肤。皮下组织内,还有面神经的颞支和颞浅动、静脉。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颞肌。
布有面神经的颧支及颧面神经;并有颧眶动、静脉通过。
上关穴意义: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凉湿水气冷降下行交于听会穴,小部分凉湿水气吸热上行。
上关穴的功效:上关穴有开耳窍,疏经络,聪耳镇痉,散风活络,升清降浊的作用。
特异性:上关穴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交会穴。
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上关穴主治耳、面颊、口齿等疾患:如耳鸣、耳聋、耳痛、聤耳、上齿龋痛、牙关不开、口眼喁斜、目眩、青盲等。
现代又多用上关穴治疗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
上关穴主治头痛,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惊痫;以及中耳炎,三叉神经痛等。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耳聋,中耳炎,牙痛,下颌关节炎,颞颔关节功能紊乱;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偏头痛,眩晕。
上关穴配听宫穴、听会穴,有疏风清热的作用,主治耳鸣。
上关穴配巨髎穴、合谷穴,有祛风止痛,利牙关的作用,主治牙痛。
上关穴配太阳穴、丝竹空穴、外关穴,有泄热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上关穴配肾俞穴、翳风穴、太溪穴、听会穴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
上关穴配耳门穴、合谷穴、颊车穴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一般直刺0.3~0.5寸,不宜过深,否则会引起张口困难。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半侧耳部。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上关为经穴名(Shàngguān GB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客主人、客主、容主。属足少阳胆经。上关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上即上方,关即关界,指颧骨弓,此穴在其上缘,故名上关。
上关。上,上行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本穴物质为听会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
客主人。客,宾客也。本穴为少阳胆经之穴,风气为主,肾气为客,此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主人,指穴内气血。客主人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听会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汇入其中,至本穴后气血则变为肾水特性的寒湿水气,故名客主人。
太阳穴。太阳穴,指穴内的气血物质来自天之上部的冷凝水气。理同上关名解。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外散的寒湿水气又有足阳明外散的湿热水气,故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针灸甲乙经》:瘈疭,口沫出,上关主之。
《针灸甲乙经》: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针灸资生经》:偏风口目瞤,上关、下关。
《针灸大成》:主唇吻强,口眼偏斜,青盲,眯目……耳鸣耳聋,瘈疭沫出,寒热,痉引骨痛。
道医培训幽门穴
位于
上腹部脐上六寸(巨阙)旁开五分处。有降逆、利咽、和胃的功效。
主治胸胁背相引痛、恶心、呕吐、多唾、饮食不下、善哕、支满、少腹坚、心痛、逆气、烦心,
胃痉挛、胃下垂、肋间神经痛。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0.7寸。【按病人的试体计算】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
〖主治疾病〗腹痛,呕吐,善哕,消化不良,泄泻,痢疾。
〖人体穴位配伍〗配玉堂穴治烦心呕吐;配中脘穴、建里穴治胃痛、噎嗝、呕吐;配天枢穴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幽门穴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上门穴,上关穴,幽关穴。
〖穴义〗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
〖名解〗
1)幽门。幽,深长、隐秘或阴暗的通道。门,出入的门户。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本穴物质为腹通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性寒湿滞重,至本穴后,在外部传入之热的作用下只有极少部分水湿循经上行,肾经冲脉气血从此由寒湿之性转而变温热之性,故名。幽关名意与幽门同。
2)上门穴。上,上行也。门,出入的门户也。上门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上行。
理同幽门名解。上关穴名意与上门同,关指穴内滞重的水湿被关卡于下,只有轻质之气循经上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冷降,小部分则吸热循经上行。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针。
是颞颌关节炎症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病人有以下主要临床症状: (1)关节弹响 绝大多数都有关节弹响存在,单侧多见,有的伴有疼痛。 (2)关节疼痛 主要表现在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周围肌肉群的疼痛,不红肿。疼痛的性质为隐痛、钝痛或短暂刺痛,在关节处可有压痛。 (3)下颌运动异常 开口度异常,表现为开口过大或过小,正常开口度平均3.7厘米左右,超过4厘米为张口过大,小于2厘米为张口过小;开口型异常,表现为开口时下颌中线偏斜或歪曲。有时开口运动出现绞锁。 (4)其他头痛、头晕、耳鸣、耳闷、眼花、眼胀,以及吞咽困难、咀嚼肌酸胀不适等。
此病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和以下因素有关。
①患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病人,可有情绪焦急、压抑、心理紊乱、失眠等全身症状。
②检查本病病人,发现不少有咬合关系明显紊乱,如牙尖早接触、后牙缺失、重度磨耗、智齿错位萌出等。
③两侧关节发育不对称,偏侧咀嚼习惯造成关节负荷过重,关节局部遭受意外损伤等。
本病的治疗原则:由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在治疗上还缺乏根治的方法。
因此,①消除一切不利的精神心理因素,如改善神经衰弱症状,指出预后良好,增强信心,并适当用镇静安眠药。②指导病人作功能训练,如张口受限时,应每日进行张口练习。消除有害刺激,如治疗牙周炎,拔除阻生智齿,修复缺牙,矫正错合等。改变单侧咀嚼习惯,忌食硬物,治疗夜间磨牙等。③局部理疗或热敷,口服止痛剂和抗风湿药物,颞颌关节器质性破坏、并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
穴位是按照你学的手法来安排的。一般为:太阳穴,颊车,承浆,人中,地仓,迎香,巨寥,颧寥,上关,下关,上迎香,睛明,辗竹,鱼腰,丝竹空,瞳子寥,球后,承泣,四百 追问:可不说详细点,各 穴位 的位置比如说额头眼睛嘴鼻的穴位及位置 回答:这个你在百度上搜“面部 穴位图 ”就能看到了,主要现在我讲了你也不知道具体位置,所以得参照图,就能明白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41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脸颊两侧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