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角形凹陷处。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腓肠肌两肌腹交界处下端,当踝关节伸展时呈“人”字形凹陷处;或于委中直下8寸处取穴。
承山穴的准确位置图
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俯卧取穴。
承山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胫骨后肌。血管、神经分布同承筋(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皮肤由腓肠神经和股后皮神经重迭分布。前神经由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皮神经,走在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的沟内,约在小腿中部穿出深筋膜,接受来自腓总神经发出的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组成腓肠神经。腓肠神经伴随小隐静脉,经外踝与跟骨之间,行于足背外侧缘。腓肠肌的内、外侧头汇合,向下形成腱膜。腱膜处皮肤表面形成一凹陷,作为取穴的体表标志。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
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并有小隐静脉和深层的胫后动、静脉通过。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承山穴意义: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风气。
运行规律:风气循膀胱经上行,脾土则屯固于穴周。
承山穴功效:运化水湿,固化脾土,承山穴有舒筋活络,通畅理气,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作用。
承山穴主治腰腿及肛门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等。
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等。
承山穴主治小腿痛,腰背痛,霍乱转筋,便秘,痔疮,脱肛;以及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
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
肛肠科疾病:痔疮,脱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
其它:痛经。
承山穴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承山穴配环跳穴、阳陵泉穴,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腓肠肌痉挛,下肢痿痹。
承山穴配大肠俞穴、秩边穴,有理气清热,通调肠腑的作用,主治便秘。
治法:寒湿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之或水针。
直刺0.7~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足底放散;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承山穴为经穴名(Chéngshān BL57)。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属足太阳膀胱经。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
承山穴别名:鱼腹,肉柱,伤山,鱼肠,肠山,鱼腹山,玉柱,鱼腰穴
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鱼腹。此是从类象的角度来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内为堆积之状,如同鱼之腹部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腹。鱼腹山、鱼肠、鱼腰穴名意与鱼腹近同。
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内为堆积之状,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与肉柱同。
伤山。伤,伤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伤山名意指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对穴内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较大的伤害。本穴物质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又从本穴经过,脾土微粒中水湿不足则将被上行的风气吹散伤害,故名伤山。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霍乱转筋,大便难。
《针灸大成》:脚气膝肿,胫痠脚跟痛。
胃痉挛 针刺承山,有较好疗效。
腓肠肌痉挛 温针承山,治疗43例,有很好疗效。
顽固性肛周围瘙痒症 针刺承山,用透天凉手法,治疗多例有较好疗效。
习惯性便秘 针刺承山,有较好疗效。
痔疮 针刺承山,治疗100例,内痔及外痔均有很好疗效。
道医培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意思是说,如果秋天受到湿邪的侵袭,到了冬天容易发生咳嗽。那么在秋天,我们应该怎样有效祛湿呢?掌握一个穴位可有效化解湿气,这个穴位就是“承山穴”。
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们承受的压力,每个人又要承受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这些压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无形的山,压力在身上背久了,就会使人感到累,使人产生疲劳感。
这种压力,承山穴也会帮人承担,所以说,它是一个为人缓解疲劳的穴位,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山”,只要轻轻按压承山,它都会挺身而出,帮我们承担压力,缓解疲劳。
同时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为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
承山穴更是祛除湿气的最好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红豆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它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也就是当我们微微用力踮起脚尖时,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
承山穴,顾名思义就是承受一座山,山,就是我们的人体,人站着的时候,小腿肚子会紧张,承山穴位置是筋、骨、肉的一个纽结,是最直接的受力点。人体这一百来斤,全落在这一点上。
按压这个穴位是有讲究的,揉按承山的时候,我们开始只能轻轻地按,轻轻地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慢慢地,可以加重手法,千万不要把别人或自己按得剧痛难忍。
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散逸。
游泳的时候,人的小腿肚子会抽筋,这是因为人在水里感受了寒湿之邪,这时,只要赶紧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症状就会缓解或者消失。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承山的别名5出处6穴名解7所属部位8承山穴的定位9承山穴的取法10承山穴穴位解剖 10.1层次解剖10.2穴区神经、血管 11承山穴的功效与作用12承山穴主治病证13刺灸法 13.1刺法13.2灸法 14承山穴的配伍15特效 *** 16文献摘要17承山穴研究进展 17.1对尿的影响17.2治疗室性早搏17.3治疗痔疾17.4治疗胃痉挛17.5治疗腓肠肌痉挛17.6治疗顽固性肛周围瘙痒症17.7治疗习惯性便秘 18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承山 1拼音 chéng shān
2英文参考 Chéngshān BL57 [中国针灸学词典]
chéngshā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5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5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穴位 承山 汉语拼音 Chengshan 罗马拼音 Chengshan 美国英译名 Supporting Hill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57 日本 57 法
国 莫兰特氏 V57 富耶氏 德国 B57 英国 B57 美国 BI57
承山为经穴名(Chéngshān BL57)[1]。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2]。属足太阳膀胱经[1]。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1]。承山穴主治腰腿及 *** 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腰背痛,小腿转筋,便秘,疝气,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小腿痛,痔疮,腓肠肌痉挛,下肢麻痹或瘫痪,腰肌劳损,小儿惊风,痛经等。
4承山的别名 鱼腹、肉柱(《针灸甲乙经》),肠山(《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伤山(《备急千金要方》),鱼腹(《针方六集·神照集》),玉柱(《太平圣惠方》),鱼阳[3]、肉付[3],鱼肠(《循经考穴编》)。
5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6穴名解 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1]。
承,有受义。《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属皆从山。”在此山指躯体之高重。以承筋之凸,喻山岭之巅,本穴犹在山麓之夹谷,承山巅气势下行,当挺身直立时,则分肉更为明显。质言之,本穴亦承于筋也。故亦治筋病。《神应经》:“在腿肚尖下,分肉间陷中。”是处形若山谷,因名承山。[3]
7所属部位 小腿部[4]
8承山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角形凹陷处[5]。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俯卧取穴[1]。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腓肠肌两肌腹交界处下端,当踝关节伸展时呈“人”字形凹陷处;或于委中直下8寸处取穴[2]。
[1]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肌肉)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9承山穴的取法 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著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俯卧取穴[1]。
俯卧位,足尖着地用力后蹬,当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取穴[6]。
快速取穴:俯卧,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即是承山穴[7]。
10承山穴穴位解剖 承山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胫骨后肌。血管、神经分布同承筋(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分布著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皮肤由腓肠神经和股后皮神经重迭分布。前神经由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皮神经,走在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的沟内,约在小腿中部穿出深筋膜,接受来自腓总神经发出的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组成腓肠神经。腓肠神经伴随小隐静脉,经外踝与跟骨之间,行于足背外侧缘。腓肠肌的内、外侧头汇合,向下形成腱膜。腱膜处皮肤表面形成一凹陷,作为取穴的体表标志。
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并有小隐静脉和深层的胫后动、静脉通过[2]。
11承山穴的功效与作用 承山穴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功效。
承山穴有舒筋活络、通畅理气的作用[1]。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曰:“足太阳之正,别入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肛中,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故承山穴是治疗肛肠病的主穴[9]。
承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其经脉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本穴又位于腓肠肌肌腹下,故可治疗腿肚转筋等经脉病[9]。
承山穴常以治疗痔疾、直肠脱垂为主[9]。
承山穴有舒筋利节之功,如腨肠肌转筋,掐之则愈。《金针梅花诗钞》承山条:“两腨任重可承山。”《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七分,灸五壮,得气即泻,速出针。治头热、鼻衄、疝气、腹痛、痔肿、便血、霍乱转筋、痞痛等疾。[3]
12承山穴主治病证 承山穴主治腰腿及 *** 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腰背痛,小腿转筋,便秘,疝气,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小腿痛,痔疮,腓肠肌痉挛,下肢麻痹或瘫痪,腰肌劳损,小儿惊风,痛经等。
承山穴主治腰腿及 *** 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等[1]。
承山穴主治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气[8]。
承山穴主治痔疾,便秘;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6]。
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等[1]。
承山穴主治小腿痛,腰背痛,霍乱转筋,便秘,痔疮,脱肛;以及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2]。
1. 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
2. 肛肠科疾病:痔疮,脱肛;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
4. 其它:痛经。
13刺灸法
直刺1~2寸[6][8][2],局部有酸胀感[6],可放散到腘窝或有触电感向足底放散[6]。
注意:承山穴深部,正当胫后动、静脉,深层有胫神经,故针刺时应避开[6]。
艾炷灸3~5壮;或艾炷灸5~10分钟[2]。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14承山穴的配伍 承山配环跳、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腓肠肌痉挛,下肢痿痹。
承山配大肠俞、秩边,有理气清热,通调肠腑的作用,主治便秘。
承山配长强、二白、足三里,治直肠脱垂[6]。
承山配大肠俞、太溪、支沟,治大便难[6]。
承山配环跳、肾俞、委中、关元,治腰背痛[6]。
15特效 ***用拇指指腹 *** 承山,力度由轻到重,然后用手掌在穴位四周搓擦,令皮肤感到发热,以此方法可治疗小腿抽筋[7]。
16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篡反出,承山主之。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脯下间,去地一尺所(承山)。
《针灸大成》:主大便不通,转筋,痔肿,战栗不能立,脚气膝肿,胫酸脚跟痛,筋急痛,霍乱,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霍乱转筋,大便难。
《太平圣惠方》:腰膝重,起坐难,筋挛急,不可屈伸。
17承山穴研究进展
用低频电脉冲 *** 承山,配至阴穴,发现感传出现后1~2小时,尿量增多,尿中Na+、K+及环磷酸腺苷皆有升高[3]。
针刺承山,治疗100例,内痔及外痔均有很好疗效。
1 承山的准确位置图承山属足太阳膀胱经经脉之穴道,在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就是这个穴位。
2 承山的取穴方法1.俯卧位,下肢伸直或足跟上提,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纹,在其下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俯卧位,在小腿后区,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3 承山穴穴名解析承,承受,承托的意思;山,指大堆的土石,这里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处固化。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和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干燥的脾土微粒沉降穴的周围,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同大山一样,所以名“承山”。
4 承山主治疾病承山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肌肉分成“人”字形,它就在人字中间,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所以承山穴可以帮助治疗肌肉的问题,如小腿抽筋,腰腿痛等;体内有寒湿之气的人,按摩承山能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湿气;刺激承山还能舒筋活血,帮助治疗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足跟疼痛,膝盖劳累,改善四肢麻痹,脚气,便秘,脱肛等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41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关于中药抗癌的几个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