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面,腘窝横纹之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膜肌肌腱的中间。
委中穴的准确位置图
俯卧或站立位。在腘窝横纹上,左右两条大筋(肱二头肌腱、半腱肌腱)的中间(相当于腘窝横纹中点处),按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为此穴。
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委中穴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俯卧取之。
委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腘窝、腘斜韧带。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分布着股后皮神经及胫神经。皮肤由股后皮神经分布,腘窝的皮肤较柔软。由足背静脉网外侧起始的小隐静脉,经外踝后下方上升至小腿后面,穿腘筋膜注入腘静脉。腘筋膜致密较厚。腘窝中央由浅入深有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靠近腘窝外侧缘有腓总神经通过。腘动、静脉有结缔组织包绕。动脉贴近股骨,在腘窝内发出五条关节支,即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和膝下内外侧动脉,它们和膝最上动脉、胫前返动脉等吻合,共同参加膝关节网。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
布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
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委中穴意义: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后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委阳穴。
委中穴功效:分清降浊。委中穴有清热凉血、舒筋通络、祛除风湿、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的作用。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委中穴主治腰腿、肠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枢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胭筋挛急、脚气、丹毒、头痛眩晕、目视不明、衄血不止、寒从背起、肩上热、腋下肿、小腹肿痛、手足厥逆、小便难、遗溺、痔疾、霍乱吐泻、赤白痢疾、癫痫、瘈疭、疟疾、暑热、背疽、瘾疹、浑身疮癞等。
现代又多用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暑、急性肠胃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等。
委中穴主治中暑,衄血,癫痫,疟疾,下肢痿痹,膝肿痛,腰脊强痛;以及急性胃肠炎,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肠炎,腹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癫痫;
皮肤科系统疾病:湿疹,风疹,荨麻疹,牛皮癣,疖疮;
运动系统疾病:腰背痛,风湿性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
其它:中暑,疟疾,鼻出血。
委中穴配大肠俞穴治腰痛。
委中穴配肾俞穴、腰阳关穴,有强腰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委中穴配曲池穴、风市穴,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主治湿疹,疔疮。
委中穴配阳陵泉穴,悬钟,有补髓强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一般直刺0.5~1.0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直刺0.5~1寸,局部酸麻胀重,有麻电感向足部放散。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委中穴为经穴名(Wěizhōng BL40)。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委中别名郄中、血郄、中郄。属足太阳膀胱经。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的下合穴,五行属土。四总穴之一。委即弯曲,中即中间,此穴在腘窝横纹中点,故名委中。
委中。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腘中。指本穴所在部位为腘窝横纹处中点,故名。
郄中。郄,孔隙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郄中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聚集,出入缓慢。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的输出输入皆较缓慢,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郄中。
血郄。血,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膀胱经水湿吸热后的气化之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膀胱经合穴。本穴物质为膀胱经气血汇合而成,故为膀胱经合穴。
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特征。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附注:足太阳经所入为“合”,合穴,属土。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
《黄帝内经灵枢》: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趾外廉及胫踝后皆热,取委中央。
《类经图翼》:大风眉发脱落,太阳疟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然,汗出难已,头重转筋,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遗溺,小腹坚,足软无力。凡肾与膀胱实而腰痛者,刺出血妙,虚者不宜刺,慎之。此穴主泻四肢之热。委中者,血郄也,凡热病汗不出,小便难,衄血不止,脊强反折,瘈疭癫疾,足热厥逆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
针刺委中对膀胱压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一般可使膀胱压力下降,对尿潴留者,可使之升高。
对细菌性腹膜炎,针委中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病灶区腹膜粘连、炎性细胞渗出迅即停止,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明显提前。
腰背痛:针刺委中、昆仑,治腰痛587例,有很好疗效。又有用电针委中、肾俞等,治疗102例,有很好疗效。还有在委中刺络拔罐,治疗腰背痛100例,有较好疗效。
针刺实验性细菌性腹膜炎家兔的“委中穴”,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灶区腹膜粘连减轻,炎性细胞渗出减少或停止,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明显提前。
道医培训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一个穴道,四总穴之一,天星十二穴之一。在宋元战乱年间,道人马丹阳在缺少药物的情况下,用针灸为难民治病,屡获奇效。他将自己的针灸方法与心得,著成《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用这十二个穴位就可以治疗全身疾病,非常简便,而且这十二个穴位都在手脚,一般只要按要求去扎针刺激,也不会出现危险,所以自古不少人都在使用它。这部歌诀称“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来形容治病收效之快是正确的。天星十二穴,也是后世中医临床上常用的穴位,表示十二个穴位具有重要作用的穴位,犹如天空星罗棋布的排列。
“腰背委中求”这句话出自“四总穴歌”,最早见于明代针灸大家徐凤编著的《针灸大全》一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腰背部的疾患,在针灸和按摩治疗时通常会选用委中穴作为治疗要穴,也就在临床上,遇到腰背部疼痛的患者,一般都会针刺委中穴。治疗腰痛病疾效果显著。
委中: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
委中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的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可能看到“腘横纹”大家觉得很陌生,其实“腘横纹”十分容易找到,它就在膝部的后方,当我们屈膝时可以在大腿和小腿连接部的后方能够摸到一个凹陷,正因为它是一个凹陷,我们习惯上又把它叫作“腘窝”,而委中穴,就在腘窝的正中间。如下图所示意。
委中穴在治疗腰痛确实有奇效。名著医家上记载的古人前辈们选用委中的精妙神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就是最好的实证。下面介绍的都是我身边的真实案例。
在半个月前,我大姐所在工厂的电工,搬东西时闪到了腰,腰痛得直不起身来。姐姐是一名中医爱好者,最近正在跟着山东滨州的一位专项医治筋骨疾患的老师学习。姐姐即对电工施予按摩穴道。当时她选用了委中和曲池两组穴位。固名思议, 腰背委中求 ,急性腰肌劳损找它就对了。选配穴曲池是根据人体全息对称的医学原理,曲池是大肠经上的合穴,两大穴位强强联合,按揉几分钟后,电工师傅的腰痛症状即刻缓解,能站直腰身来,自己活动了一会麻利的干活去了。
还有就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前天提了两桶水淋菜,不小心扭伤了腰,当天晚上让家人帮忙走罐,腰痛稍微缓解了下。睡到半夜腰痛醒来,叫醒先生,帮忙按住双腿的委中穴,自己趴位,同时按摩曲池穴,我加了一个手三里穴(是手扭伤、落枕的急救穴),10分钟左右,腰部的刺痛牵拉消除,只有酸胀的感觉。后来在肾俞穴和腰阳关穴各拔罐10分钟,不适症状全消。
先生觉得难以置信,说他的腰也有些不舒服,让我帮他也按按。同样的方法操作一遍,他直叹中医的神奇,就这样按捏按捏竟然治好了腰痛腰的不适。还直言讲每天都要按按,巩固疗效。
委中穴,又名郄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足太阳经为少气多血之经,一般按摩或刺血较为理想,故《针灸大成》又称委中为血郄穴。
委中穴作为膀胱经排毒要穴,相当于人体的下水道排污口,原则上只可泻不可补。可以采用针灸、刮痧、按摩等泻法,不可采用艾灸等补法。
委中穴刺血纯属泻法,临床应用需分虚实寒热,实热证宜取。虚寒证当忌。操作必须熟练轻巧恰到好处。体位多取俯卧位,对于急性腰扭伤或下肢疗毒瘀血疼痛较剧者,可采用站立位。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约l-5毫升,色浓紫者以转红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为血虚之体,可导致气随血脱。另外,误伤腘动脉或腘静脉引起血肿,易致感染,实为针家之戒,建议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对于体质素虚、精血不足、病久体衰、孕妇、贫血、一切虚脱之症和习惯性流产、失血、易于出血的病人禁用。
平时保健委中穴的具体方法一般如下:
1、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0-30次。
2、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委中穴,连做30-60次。
3、用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4、搓热双手,用两手掌面上下来回擦委中穴,连做30次。
中医认为,膀胱经最活跃的时候为下午3点到5点,因此,在这段时间刺激委中效果更好。
1 委中定位的准确位置位置如下:
委中穴又被称为腘中,郄中,血郄,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人体于膝后区,腘横纹的中点,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
2 委中不通有什么症状主要考虑以下症状:
委中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中医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委中穴不通的话,那么按摩委中穴位会有疼痛的感觉,这时候可能是人体腰背部经络不通,阻碍气血运行引起的。
常见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疾患等急症;其次就是人体委中穴周围布满很多淋巴结,血液循环比较快速,因此如果下肢血液循环差,经常出现脚的发凉怕冷,也容易出现委中穴不通并且疼痛的情景,因此生活中如果不能确定原因,那么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比较好。
3 委中的功效与作用具体如下:
委中穴位是人体重要的一个穴位,生活中适当进行按摩委中穴位,具有一定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祛除风湿的好处
可以用于治疗腰脊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头痛眩晕、小腹肿痛、小便难、咽喉疼痛等病症。其次对于腰及下肢病证;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等也具有很好的缓解治疗作用。
4 按摩委中穴位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用手拇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0-20次。
2、让然后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的叩击委中,连做20-40次。
3、之后两手拇指指端放在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4、最后两手互搓至热,用两手掌面上下来回擦委中,连做30次即可。
5 按摩委中的最佳时间下午3-5点。
委中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根据中医的十二时辰经络脏腑养生来看,膀胱经的运行时间是在申时,也就是下午的3-5点,此时按摩或刺激委中穴位,可使气血经络更好的运行,从而起到较为良好的保健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41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如何缓解紧张性头痛
下一篇: 白内障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