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节后不久,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有一个棘手的病人,她是一名年仅21岁的女孩,刚刚接受了肺移植,在她的胸水和痰液中发现了高度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这种微生物仅对多粘菌素敏感,多粘菌素由于对肾脏有严重的损伤,早已退出市场,这名病人却恰巧患有肾功能衰竭。因此,即使有多粘菌素,也不能使用。
多粘菌素
其实,这名患者13岁时被诊断出肺部囊性纤维化——这是一种极易受到细菌感染的疾病。在过去的8年,她一直在反反复复地使用各种抗生素,大量的抗生素虽然杀死了无数试图侵蚀女孩的细菌,但也“锤炼”出了不再害怕它们的“超级细菌”。今天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
什么是“超级细菌”?
所谓“超级细菌”,是指那些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的细菌。如今,“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其中,最著名的一种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MRSA
MRSA对许多抗生素都有耐药性,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20世纪70年代,我国MRSA院内感染分离率还不到5%;而现在,MRSA在医院内感染的分离率已高达60%以上,它们已经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然而,让人震惊的是,这些“超级细菌”的出现恰恰是因为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自从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发明后,使得曾经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数千年的细菌感染类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随着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断问世,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
培养皿中的细菌菌落
而中国人习惯叫抗生素为“消炎药”,作为家庭的常备药,人们只要有点儿头痛发热,都会习惯性地吃上几片。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除去原料出口(约3万吨)外,其余18万吨在国内使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人的10倍。在消费前十位的药品中,抗生素占有半壁江山。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院内使用率为30%,欧美发达国家的使用率仅为22%-25%。2011年10月18日,中国卫生部表示,我国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但真正需要使用的不到20%。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已经是触目惊心。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将细菌耐药列为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抗生素滥用是怎样造成的?
专家认为,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究其原因:
01
与医疗体制有关。
02
与医生用药习惯和医疗技术水平相关。
03
与一些患者及家属求快、求速效,不了解医学知识有关。
04
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突飞猛进,导致农场周围的空气和土壤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零售的肉和禽类中到处都充斥着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体内蓄积。
40年前,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当时,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但是,40年后这一数字猛增至2000万。这种尴尬境遇和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滥用抗生素造成了医疗费用的无谓增长,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滥用抗生素会造成人体损害,影响多个系统及器官功能。另外,它会导致二重感染和菌群失调。如此,抗菌药物的滥用加速了细菌的耐药性变异,催生了更多的“超级细菌”的产生。
细菌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引用了《全球抗菌素耐药回顾》,报告显示,如今每年有7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至2050年,抗生素耐药每年将会导致1000万人死亡,而在这1000万人里,中国将占据100万。
如何减少抗生素滥用现象?
01
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抗生素滥用现象。
02
卫生、药监、质检、农业等部门严格监管,解决抗生素滥用从药厂、医院和药店抓起。
03
加强全民教育,普及科学常识;加强医务人员教育,正确指导患者安全合理、规范用药。
04
严格按抗生素使用规范和医生处方用药,确保抗生素等药物规范、科学使用。
抗生素在当下临床医学中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抗菌药物。基本上很多疾病的出现都用到了抗生素来治疗, 如肺炎、急性咽炎、急性中耳炎,感冒等 ,由细菌感染、病毒引起的炎症。
而对于抗生素,它的种类也是比较多的,如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或者头孢类的药物。但是,在应用该药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是药三分毒,尤其是抗生素,它是有明显的副作用的,如果长期大量的滥用抗生素,是有可能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的, 可能会导致我们人体免疫力低下。
1、出现耐药性
有些人群一旦患病,无论是感冒还是发热都会选择使用一些抗生素;也不管自己的病症到底是否需要吃。要知道,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耐药性的,因为首先对于非细菌引起的感冒,使用抗生素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反而会因为滥用抗生素从而降低了身体的抗药性,当身体在遇到真正的细菌感染时,抗生素就可能因细菌耐药性药效减弱,就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2、出现毒性反应
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擅自加大抗菌药物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
3、破坏肠道菌群
部分抗生素也会对身体内的有益菌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长期滥用抗生素药物很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长期大规模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可抑制或杀死大多数敏感细菌和正常菌群,而耐药细菌由于抗生素的选择性作用而增殖,导致菌群失调。
4、二重感染
滥用抗生素会出现二重感染,这是因为抗生素使用过多,诱导细菌耐药,出现抗生素难以对抗的“超级细菌”,等到人体真正需要的时候,可能会无药可用。因此,使用抗生素应该适可而止,不可长期大量使用。
5、不良反应
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种药物,不合理使用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比如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引起皮疹,瘙痒,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可能会引起消化道的反应,比如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对此,建议大家对于抗生素的应用一定要严格地遵循医嘱,切莫自行滥用,以免产生不良后果,给自己的身体带去不良后果。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抑制或杀伤致病微生物,从而使其生长、繁殖受阻碍的药物,是抗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包括消毒防腐药及临床治疗用抗微生物药物,比如临床广泛应用于抗感染的、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抗麻风病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以及抗寄生虫药物等。
细菌在接触抗生素以后会诱导它产生一些耐药基因,所以滥用抗生素的话,会导致耐药性增加,尤其是一些不合理地应用。我们临床上碰到很多人,他不是细菌感染,没有必要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他也会应用抗生素,细菌在抗生素筛选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耐药性,而且可以把这种耐药性传播出去。
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不再对药物产生反应,称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这使感染更难治疗,并使疾病传播、重症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
抗生素耐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预计到2050年的时候,每年将有一千万人因超级耐药细菌感染引起死亡。 细菌耐药以后可以引起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死率上升、增加医疗机构负担。
误区1.?发热了就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有个头痛脑热去诊所要点消炎药或者要点抗生素吃。”
这种是滥用!感冒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的,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而且是有一个自愈的期限。
误区2.?平时不使用抗菌药物就没有耐药性
我们所说的耐药的问题,是指细菌对药物产生的耐药性,而不是患者本身产生的耐药性,一个健康的人也可能有机会感染耐药菌。
误区3.?抗菌药物越高级越好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最好找到这个病原体,然后再对病原体进行药敏结果实验,然后看它对哪类抗生素耐药、敏感,根据这个结果来选择抗菌药物。
误区4.?抗菌药物不按照医嘱减量、减疗程应用
有些人在平时治疗过程中,他觉得症状稍微缓解就把药物停了。其实有些抗感染药物是需要疗程的,一些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 ,包括特殊细菌感染,像是布病结核 都是需要很长的治疗周期,并不是症状缓解就可以停药了。如果不按医嘱服用、随意停药,往往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或者是治疗效果不好。
警惕!“超级细菌”开始横行,我们必将为无知付出代价。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国,同时也是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重灾区。抗生素滥用,特别是畜牧业领域尤其严重。目前畜牧业养殖户普遍将饲用抗生素添加到饲料中,当做保健品来促生长。而这导致的“超级细菌”风险、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正在挑战国人健康底线。
“药当饭吃”,抗生素成动物保健品
数据显示,全国2013年使用的16.2万吨抗生素中,兽用52%,人用48%,一年超过5万吨抗生素排放进水土环境中。2014年以来,抗生素使用量仍在上升,其中绝大部分是作为饲料添加剂而不是治疗疾病使用。我国已经连续多次在各种食用肉制品、乳制品甚至动物源生化药品中检出抗生素残留。
兽用抗生素分为药用和饲用(饲料添加)两种。“很多养殖户将饲用抗生素添加到饲料中,当做保健品来促生长。要警惕这类‘把药当饭吃’的行为。”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质量安全与兽药管理处调研员杨建武说。
一名龟鳖养殖户告诉记者,原本龟鳖的自然生长周期是3到5年,一些养殖户通过使用饲用抗生素,可以将时间缩短到1年。
一名区县兽药经营者也表示,前几年,还没实行处方制时,兽用抗生素基本上“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仅一种叫枝原净的抗生素,一年就能卖出100多公斤。
西部某省一个养殖户说,他养了近百头猪,一些猪仔出现痢疾、瘦弱、咳嗽等病症,就给它们打针、灌药,药量小了根本不起作用,就使劲灌药,经常打针。
“目前农业部已将硫酸粘杆菌素等4种饲料用抗生素列为禁用目录,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被禁用。但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远未达到规模化程度,滥用情况改善还需要时间。”杨建武说。
警惕“超级细菌”频生,无抗生素可用
抗生素滥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除污染环境、威胁人体健康外,因产生耐药性而出现的“超级细菌”,是目前最令人担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开发一个新药一般需要10年左右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往往只需要两年。抗生素滥用情况加重,最终会导致“超级细菌”横行。“按照目前耐药情况的发展趋势,我国很有可能成为最先陷入‘超级细菌’频生、最终无抗生素可用境地的国家之一。”北京市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中心主管医师李珉说。
“因为细菌变异速度太快,一些国家不得不通过政府出资来推动解决这一问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吴安华介绍,“目前有一种叫做鲍曼不动杆菌的细菌,是有可能致命的,抗生素对其已经完全没有办法了,好在这个细菌还不常见。”
中科院广州地化研究所研究员应光国说,尽管地表水中抗生素的浓度比医用剂量低得多,但长期不间断地排放,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进而污染食物。人和动物置身其中,很可能感染耐药菌。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人,占耳聋儿童总数的30%~40%,而一些发达国家却只占0.9%。云南中医学院校长熊磊说,农村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不论是养殖业,还是医疗用药,都普遍存在盲目使用抗生素的问题。滥用抗生素会损伤肝肾,产生不良反应,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
养殖户亏不起,动物就死不起
与10年前相比,我国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监测成本高、基层人手不足等问题。
“一个样品的监测成本就要千元以上。”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质量安全与兽药管理处副处长吴微波介绍,目前对抗生素的抽检基本上都是由农业部或省里“下任务、派指标”。“比如专门针对肉蛋类的‘监抗’专项行动,全国一年的抽样任务是1.3万个,湖南260个。”吴微波说,“批次太少,起不到震慑作用,且反映不出真实情况。”
专业监管人员太少。据记者了解,由于人手太少,目前的“监抗”实际上难成体系。许多省一级监管处室只有两三人,搞专项行动的时候都是临时抽调,不少还是身兼数职的聘用人员。此外,农业部要求采用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但目前湖南省的持证兽医师是2000多人,全国总共才11万人左右。
保险补贴政策滞后加剧兽用抗生素滥用。太平洋保险湖南益阳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朱立军指出,目前针对水产家禽等特色养殖的保险体系还不健全,有的险种需要养殖户承担60%以上的保费,有的险种没有省级财政支持,市县一级便无法开展。
“养殖户亏不起,动物就死不起,得了病使劲治,没病也要预防性吃药,用药量自然就大了。”一位养殖户这样总结。
“因为无知,所以滥用”
通过“替抗”“低抗”手段遏制滥用,已是未来农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建国介绍,2017年10月,科技部将“中兽药现代化与绿色养殖技术研究”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的就是要从中药和植物提取物中找出替代饲用抗生素的最好路径。“我认为在未来3~5年,将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他说。
实际上,抗生素都是“因为无知,所以滥用”。国家应尽快启动有关养殖业禁止健康时用药的立法,将此作为一条不可触碰的底线牢固树立起来。从欧洲实践来看,控制抗生素滥用并不会导致养殖产量大规模下降。对养殖从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引和培训也十分必要,让他们明白“营养平衡的饲料就是最好的兽药”。
云南省农业厅畜牧处有关负责人表示,需以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县为重点,严格落实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加强养殖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严格核查用药记录,严肃查处使用原料药、假劣兽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等行为。
应光国介绍,目前至少有2000家企业在生产市面上流通的各种抗生素类药物。国家应提高抗生素生产门槛,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范围,也更有利于监管。
国家还应该对自来水和地表水中的抗生素进行长期监测,将抗生素纳入国家水质标准监控之中。同时,全社会“慎用抗生素”的理念亟须建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40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抗体是哪些
下一篇: 黄疸肝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