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肩井穴的准确位置图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
坐位。先确定大椎穴与肩峰最高点(肩部最高骨)的位置,再取两者连线的中点,在两筋之间,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
肩井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上后锯肌。有颈横动、静脉。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后支及副神经。皮肤由第4、5、6颈神经后支重叠分布。肩胛提肌,位于颈椎横突和肩胛骨内侧角与脊柱缘上部之间,由肩胛脊神经支配。上后锯肌在前肌的深面稍下方,由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棘突第2~5肋角的外面,该肌由第一至第四胸神经后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方斜方肌,在颈横动脉的内侧,深进肩胛提肌、上后锯肌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并有颈横动、静脉通过。
肩井穴意义: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天部之气化雨冷降,地部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体内,二是渗入穴内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
肩井穴功效: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胎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等。
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等。
肩井穴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以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卒中;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
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肩井穴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肩井穴配肩髃穴、天宗穴,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痹痛。
肩井穴配乳根穴、少泽穴,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主治乳汁不足,乳痈。
肩井穴配合谷穴,三阴交穴,有活血利气催胎的作用,主治难产。
治法: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一般直刺0.3~0.5寸,下为肺尖禁深刺。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肺尖造成气胸。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肩井为经穴名(Jiānjǐng GB21)。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原称肩解,《针灸甲乙经》始名肩井。别名膊井、肩解。属足少阳胆经。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
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
肩解。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膊井。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
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气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层次气血因而处于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手少阳阳维之会。
特异性:肩井穴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
《备急千金要方》:难产,针两肩井入一寸泻之,须臾即分娩。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针灸大成》: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气逆,妇人难产。
《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医宗金鉴》:主治扑伤,肘臂疼痛不举。
道医培训1 肩井痛是怎么了1.造成肩膀劳损的原因多是长期使用一边肩膀施力所致,比如长时间用一边肩膀背东西,或是肩部运动时间过长等。肩膀劳损的话,就会导致肩井部位出现疼痛现象。
2.肩周炎,颈椎疾病的发作的发作也会造成肩井痛的现象出现。
3.肩部感受风寒之邪,劳损或外伤的话,就会导致气血瘀滞,肩部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2 肩井痛怎么办肩井穴有疼痛现象发生的时候,可采用按摩,热敷,拔罐,艾灸等方式进行缓解,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平时要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避免受风寒侵袭或潮湿之气;避免过度劳累,少提重物。
3 肩井痛按摩治疗法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用双手拇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至有酸麻胀痛感为宜,每次按压5分钟。
4 肩井的作用与功效肩井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规律,经常刺激该穴位,能有效改善肩部血液循环,起到活络消肿,祛风清热的功效,肩部皮肤,肌肉,神经及淋巴得到刺激,局部血液循环自然变得通畅,新陈代谢得到改善,从而能有效促进机体自然抗病能力,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再者,胆经痛感,刺激胆经上的肩井穴,还可以助肝中郁结之气排出体外,作用于解决乳腺,淋巴问题。
大家好,我是山东人魏洪江,健康管理师,经络穴位养生爱好者,每天分享养生知识。
肩井。隶属足少阳胆经。
经常刺激肩井穴,可推动气血运行周身,解除疲劳,放松肌肉,也有助于治疗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等病引起的颈项肌肉痉挛、疼痛、上肢酸胀麻木。
肩井穴,
肩,指穴在肩部也。
井,地部孔隙也。
肩井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穴。
人体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穴,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点按此穴功能有
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肩背痹痛、上肢不遂等
按摩肩井穴:
【一】
拿法:
被按摩者取坐姿,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自然搭在被按摩者肩井穴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有节律地拿捏,注意四指不要内扣。
【二】按揉肩井穴时先以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右侧肩井穴五分钟,再以右手按揉左侧肩井穴五分钟,力量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每日早晚各一次。
【三】一手搭于对侧肩头,用中指指腹按揉肩井穴,或用中间三指指腹按揉肩井穴区。按揉的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2~3分钟,左右手交替按揉。
简单来说,揉按刺激肩井穴,可以让胆经的清阳之气如泉水一般涌出来,然后将郁滞的气血涤荡开来,令全身的疏泄顺畅平缓。
【冬季保养,防颈寒:】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另外,每天不定时练习端肩3--5秒同时吸气,再放下,呼气,对缓解颈椎病及肩周炎非常好。
祝愿你2020新年好,身体健康!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穴肩井取法: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刺肩井穴主治疾病:
1、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卒中。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
3、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5、亚健康系列:肩周炎、颈椎炎、头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9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寄生虫症状
下一篇: 男性健康日|老年人要将性生活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