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天气寒冷,热水泡泡脚再舒服不过了,而且对身体有不少益处。
国医大师中,也又不少喜欢泡脚的!而且这些很会养生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泡脚方式!
邓铁涛喜欢用温热水泡脚,泡脚时用双手按摩、揉搓脚背及脚心,可帮助入睡。
图自羊城晚报
邓铁涛常说,人脚就像树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老人常感脚底发凉,因为人的气血随着年龄增长而渐减,脚对人体保健起着重要作用。老人宜常用温热水沐足,促进脚部血循环。
▍方法:
▼ 搓搓脚:在沐足过程中,可用双手按摩、揉搓脚背及脚心,以左手劳宫穴摩擦右脚底涌泉穴,右手劳宫穴摩擦左脚底涌泉穴,直到产生温热感为止。
▼ 泡脚方:有时邓铁涛还会配些中药材煮水来泡脚,比如用怀牛膝30克、川芎30克、白芷10克、钩藤30克、夏枯草10克、吴茱萸10克、肉桂10克煮水。
把药煲成水进行泡脚,药物通过毛细循环进入人体,达到调理内分泌、滋阴理肾、平肝火等功效,还能改善血循环、起到降压的作用。泡脚的时候,水温以适度、温热为宜。
适用人群:特别适合在秋冬天服用降压药效果不佳,或前期血压波动、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患者。
陆广莘喜欢用花椒水泡脚。他认为,用花椒水泡脚比用热水泡脚促进睡眠效果更好。
在中医看来,花椒可以温中止痛、祛湿散寒。用花椒水泡脚和用当归、红花泡脚有异曲同工之效,都能活血通络,使整个机体血脉畅通,浑身暖融融的。此外,花椒还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用花椒水泡脚还能帮助治脚气。
▍方法:用一个棉布包5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用这个水泡脚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
睡觉前大概8、9点钟,路志正会泡脚,用艾叶煮水泡脚。泡了以后有什么好处呢?路志正认为,泡脚后头部的血液活络,身上微见汗,血液就下来,脑袋就清楚了,解除疲劳,再休息。
因为艾叶有温经散寒之功,泡脚后可以辅助去除体内寒湿,帮助恢复身体。泡脚以微微出汗为宜,不要大汗,因为大汗伤阳,得不偿失。可以多按摩一下足底。
▍方法:取艾叶 50 克。将艾叶放入沸水中煎 煮约 15 分钟,待水温稍低后, 就可以把脚放入药液浸泡,每次浸泡 15~20 分钟,水凉后可 加入热水。
伍炳彩每日7点出门坐诊,下午1点半才回家。由于常思虑患者病情,曾患上失眠。为了不影响健康,他每日最少午睡一刻钟,睡前温水泡脚一刻钟。中医认为“夏天泡脚,暑湿可祛”,对身体好处多多。
▍方法:一般泡脚水的温度以40~45℃为宜,最好不要超过50℃;泡脚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临睡前,以15~20分钟左右为宜。
郭诚杰每天晚上会用热水泡脚,泡脚时候手也不闲着,会搓一搓后背的“肾俞穴”。
中医上讲“肾为先天之本”。肾的好坏,看的就是肾气足不足。如果肾气足,排尿就痛快,用老百姓的讲法儿,垃圾不就全排出来了嘛!
▍方法:在泡脚的时候,两手握拳,用拳背平行在脊柱上下反复搓“肾俞穴”。按摩肾俞穴,通过经络刺激肾脏,让肾脏兴奋起来。
在中医看来,脚是人体经脉聚集处,光踝部以下就60多个穴位,泡脚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常坚持热水泡脚足疗的应用范围很广,风湿病、脾胃病、失眠、头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瘫、脑外伤、中风、腰椎间盘突出症、肾病等大病、重病后的康复治疗等等都包括在内。
糖尿病、心脏病、静脉栓塞等患者,泡脚最好咨询下医生。
一起来泡脚吧!
参考资料:
① 广州日报《揭秘国医大师邓铁涛养生经》
② 广东省中医药局《心血管病死亡地图发布!广东全国第二!这些诱发因素你中招几个?》
③ 中国妇女报《国医大师陆广莘养生秘诀:每晚用花椒水泡脚》
④ 图书《大国医:长寿秘诀身上找》 作者:郭成杰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值班主任:杨小明本期编辑:任璇
一、泡脚的好处
促进血液循环。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热水泡脚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人们常说一句话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中药泡脚的作用很大。尤其是现代社会,空调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们普遍爱吃凉的食物,所以体内多寒湿,通过中药泡脚,可以加速体内排寒。
二、坏处
但是,对某些人来说,泡脚是危险的。心脑血管病人大冷天下热水泡脚,可令血管受到强烈刺激,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基础病。儿童泡脚也要谨慎,频繁泡脚或烫脚更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会形成扁平足。
有糖尿病、静脉曲张、血栓和足癣的人,泡脚时间太长、温度太高,造成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对于皮肤病已经破溃的伤口,热水泡脚更是雪上加霜。
泡脚还要有度。身体发热,而无流汗,则为适度。从中医上讲,汗乃津液气血所化,损汗就是损失气血津液。所以说,过量出汗后人体会有正气虚的疲劳感。秋冬季节,泡脚若过量或导致大汗淋漓,那么非但无法达到保健养生作用,甚至可能会戕害身体健康。
三、女生经期泡脚
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乱用中药泡脚。女性经期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药泡脚,不但不会起到舒缓的作用,还可能会加重痛经等症状。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痛经等经期健康问题的目的,最好能够咨询医生。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健康人群养成泡脚的习惯,的确具有一定的健康益处,但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温度不宜过高。水温太高,不仅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利,且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水温以40℃~45℃为宜。可以先用手试试,糖尿病人保险起见,可以用温度计做测量。
时间不要太长。每次泡脚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因为泡脚时人体血液循环和心率会加快,时间太长会增加心脏负担。
另外,在睡眠之前泡脚也有辅助作用,在晚上9点到11点这个时间段用温水泡一下脚最合适,这样能够把我们的精神吸引到下肢,精神对气血有引领的作用,精神集中于下则气血也下行。
对于一些脑力劳动的人来说,气血精神的下行很有用,因为思考了一天的问题,精神都集中在上面,再加上大脑比较兴奋,整体都是阳不入阴的现象,夜间入睡就比较困难,温水泡脚以后精神和气血就比较容易回归。
人体的肾经是起于足下的,温水泡脚以后对肾经起到温养的作用,对肾经是一种良性的刺激,肾经自然也会对肾脏形成好的作用。因此虽然没有对肾脏采取什么措施,通过经络也能起到补肾的作用。
人民网--会泡脚的人生病少!5类人泡脚需谨慎
人民网--泡脚泡错了没好处 这样泡脚胜吃补药
--泡脚
泡脚用花椒。
花椒在药里属于祛寒类药物,它能祛除里寒、扶助阳气、利气行水。泡脚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呼吸系统的屏障功能,因此可以帮助缓解咳嗽症状,减少感冒发生,还可以帮助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花椒水泡脚相比热水泡脚,更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帮助睡眠。
此外,花椒还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用花椒水泡脚还能帮助治疗脚气。导致脚气感染的真菌等微生物,在中医里统称为“虫”,而花椒杀虫止痒之力强,且气味芳香,能缓解足部异味,可谓一举多得。
扩展资料
花椒水泡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泡脚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以刚刚出汗为宜,最好不要出大汗。对于刚开始泡脚或者虚寒体质的人来说,可能最初一段时间出不了汗,这是体内寒气大的表现,可适当加大用量和频率,直到出汗为止;
二是水不要太烫。水太烫会让足部充血,引起头部供血不足,会引起头部不适,出现头晕等症状;
三是不要长期连续泡脚,可间隔两三天;四是最好泡脚的同时,可连同手也一起泡,或者是用手对脚进行按摩,这样的效果更好;五是女性经期可不要泡脚,经期泡脚会加重痛经。
人民网-花椒、生姜都能泡脚? 不同“佐料”不同功效
人民网-国医大师陆广莘养生秘诀:每晚用花椒水泡脚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一出现问题了,什么事情都完成不了。感冒会对人们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我们感冒了,一般都会喝一些热水,或者看一下医生。说起花椒泡脚,相信朋友们都不陌生吧。花椒泡脚可以治疗脚气,缓解压力。那么,感冒可以用花椒泡脚吗?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花椒泡脚防感冒。花椒是厨房里最常用的一味调料,也是一味中药,有温中止痛、祛湿散寒、解毒理气、止痒祛腥的作用。花椒还有化痰、通窍的功效,民间常用来治疗胃脘痛,伤风感冒引起的鼻塞、头额痛等。
已故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他生前的养生经验中有一个泡脚方,即用花椒水泡脚。俗话说,热水泡脚,胜吃补药。不过,陆广莘先生在的泡脚水里,多了一味作料,这就是花椒。
用花椒水泡脚的方法是:用一个棉布包50克花椒,用线扎紧,加水煮开后,用煮开的花椒水泡脚。花椒包可以反复使用,一周后再更换新的花椒包。
如果哺乳妇女想要断奶,可用花椒10~15克,加水500毫升,浸泡后煎煮成250毫升的药液,然后加入红糖50克,日服1次,1~3次,即可回乳。吃寒性食物如蟹肉、蛤肉等,用花椒同煮,可以驱除寒气,温润胃肠。花椒还可以用于风寒湿性关节炎、寒性痛经、老人夜间尿多等。
陆广莘先生认为,用花椒水泡脚比用热水泡脚促使睡眠效果更好。用花椒水泡脚,与用当归、红花泡脚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可以使全身血脉通畅,感到轻松愉快。
陆广莘先生的体验是,儿童咳嗽,老人血压高,坚持泡脚都有一定的好处。中医讲,“上病下治”,泡脚就是“上病下治”的最简易的良方。泡脚可以增强呼吸系统的屏障功能,可以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缓解感冒症状,可以使上部的瘀血下行,从而减轻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有了著名国医陆先生的认可,感冒是可以使用花椒泡脚的,并且能够让我们的身体赶快恢复。听完小编的介绍,相信有一些妹子萌发了用花椒泡脚减肥的想法。小编不建议这么做,因为花椒是中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想减肥的话,最好是运动减肥吧。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不露脚,要给足部保暖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彭康教授介绍,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指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至,秋意更浓,褪去炎热人们感觉更为舒爽,但有句民谚叫“寒露不露脚”,说的是到了寒露,就不要再赤足穿凉鞋了,要给足部保暖。传统医学认为,“病从寒起,寒从足生。”彭康教授解释说,因为足部是足三阳经脉以及肾脉的起点,如果足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对肝、肾、脾等脏器造成损害。现在医学理论也证实了足部保暖对 健康 的重要性。足部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而且足部表面脂肪层很薄,自身保暖能力弱,所以足部对寒冷非常敏感。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足部受冷,还会反射影响到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削弱这些部位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从而导致致病菌活性增强,人体更容易罹患各种疾病。
寒露时节,用中药泡脚也是很好的方法
彭康教授建议,要想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除了注意“不露脚”外,用中药泡脚也是很好的方法。
1.姜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鲜品为生姜,干品为干姜。在我国,生姜的食用及药用的 历史 很长,作烹调配料或制成酱菜、糖姜等。茎、叶、根茎均可提取芳香油,用于食品、饮料及化妆品香料中。生姜除含有姜油酮、姜酚等生理活性物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自古被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佳品。具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保健功能。生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还有醒胃开脾、增进食欲的作用。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中焦脾胃虚寒所致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用于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亡阳证;用于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现代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辛辣和芳香的成分,用于风寒感冒,可通过发汗,使寒邪从表而解。姜辣素对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可使肠张力、节律和蠕动增加。姜油酮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生姜煎服,每日3-10克。生姜捣汁服,功效偏于开痰止呕,便于应急服用。如遇中药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逆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取汁冲服。治中风痰热神昏者,也可配竹沥,喂服或鼻饲给药,用量3-10滴。足疗方,生姜或干姜50克煎水,或打粉制成药包泡脚。也可配红花15克、食盐10克,水煎后泡脚。
2.艾叶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味苦、辛,性温,入脾、肝、肾。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等功效,用于虚寒出血,尤宜于崩漏,以及下焦虚寒或寒客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艾草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植株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材料,故又被称为“医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它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现代研究表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本品水煎服,每日3-10克。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本品50克,水煎后泡脚。或配当归10克、桂枝10克、红花10克,煎水泡脚。
3.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 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或“寸身”。支根称“归尾”或“归腿”,全体称“全归”。 本品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等。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倒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治疗。当归是临床常用药,也可用于煲汤,特别适合于贫血患者。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藁本内酯、当归酮、等,尚含阿魏酸、丁二酸、尿嘧啶、腺嘌呤、当归多糖、氨基酸、维生素A、B12、E等,能显著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升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能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及扩张血管等作用。水煎服,每日5-15g。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通常,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足浴可用当归煎水泡脚;还可配肉桂、丁香、乌药、川芎各15克,煎水泡脚,或打成粉用。
名医简介:
彭康:教授(中药学)、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导师;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现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慢性病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调配与监测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健康 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中医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药药理与临床》常务编委、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系列教材专家指导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全国医学高等院校本科教材《中药学》第一版、第二版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创新教材《中药药性学》主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17部,获国家、部、省基金课题7项,获军队 科技 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三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7年获得“荣耀医者”,“中华医药突出贡献奖”。
师承首届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和中央军委保健专家臧堃堂教授,曾任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7-1999年在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作访问学者,从事中药降血糖药理研究和参与筹备香港浸会大学首届中医本科班。
医疗特长: 擅长各种头痛及神经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癫痫、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脑损伤及脑手术后康复等脑病专科。并诊治急慢性咳喘、慢性胃肠疾病、月经病等内科杂病及肿瘤的中药调治及亚 健康 中医保健治未病等。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治未病科专家诊室),周四上午(门诊四楼名医治未病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9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