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降后的清晨已是寒风袭人。10月29日早8时,在北京市西城区的金融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副主任冯子健等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绍,流感流行季主要在冬春季节,一般在11月到次年3月之间,最高峰在1月前后。此外,我国南方一般还有一个夏季流感高峰。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周~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需在流行季来临前提前接种。“从监测情况看,目前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活动水平低于去年同期,预计11月中下旬后会逐渐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我们正在密切监测。”
”
令人忧心的低接种率
2%~3%是目前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过低的接种率意味着人群中难以形成免疫屏障。欧美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为60%~70%,老年人和医务人员则高达90%。“希望大家重视流感疫苗接种。”高福说,“除了接种疫苗外,还要注重非药物措施在防控流感方面的作用,比如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出现呼吸道感染戴口罩、多运动等。”
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第二类疫苗,受种者可自愿、自费接种,部分城市为中小学生、老人等免费接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邓瑛表示,北京市自2007年开始对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及在校中小学生实施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政策,累计接种1400多万人次,对防控流感流行、减少因流感引发的并发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年从10月22日起,北京开始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金融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璐告诉记者,该辖区有6万人,10月22日当天,共有60余人接种流感疫苗,其中自费接种40人,免费接种20余人。“相比去年,自费接种人数明显上升。”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详细名单可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查询,公众也可拨打“12320”公共卫生服务热线咨询。
高福说,我国流感疫苗低接种率的主要原因是公众对流感和流感疫苗认知不足以及接种服务可及性、接种费用等多方面原因。完善的监测网络、巨大的监测成本与公众极少通过预防接种获得健康收益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
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在高福看来,抓住医务人员这个“关键少数”是提升人群接种率的重中之重。“患者更愿意听从医务人员关于疫苗接种的建议,尤其是孕妇、儿童、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大量研究也给出了相同的结论。浙江省宁波市2013年~2015年一项干预研究就表明,干预组中,60岁以上老年人干预前后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0.3%和19%,提升显著,而对照组前后分别为0.3%和0.4%,无明显变化。98%的接种老人表示,选择接种的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推荐。
对医务人员应免费接种
除了向高危人群推荐接种流感疫苗,医务人员自身也应提高接种率,尤其是感染科、呼吸科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应全员接种。但我国医务人员向高危人群推荐接种流感疫苗并不普遍,医务人员对流感和流感疫苗的认识和态度存在很大不足。高福表示,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暴露于流感病毒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一旦感染,还会增加院内感染和社区传播的风险。
另一方面,相比广大公众,医务人员人数虽不多,但如果其身体力行接种流感疫苗,对患者乃至整个社会都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推荐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2016年~2017年流行季,美国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为79%,在有强制免疫要求的机构中则高达95%以上。但国内部分地区调查数据显示,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仅在1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
冯录召表示,目前我国流感疫苗属二类疫苗,公众可自费、自愿接种,但应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对医务人员实施免费、全员接种,建议各地采取中央财政补助,当地政府筹资以及医疗机构部分承担等多种模式,制订实施医务人员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政策,采取“二类疫苗一类管理”的工作思路,在每年流行季节前为医务人员提供可及的流感疫苗接种服务,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完善异常反应的补偿机制,积极倡导医务人员全员接种流感疫苗。
10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方案(试行)》中明确提出,各级医疗机构要免费为本单位医务人员提供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感染科、呼吸科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要确保全员接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今年中疾控号召所有工作人员都接种流感疫苗。”高福指着右臂,做出打针的姿势。
相关专家表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将流感疫苗接种率、接种及时率等指标纳入各医疗卫生机构年终考核目标,切实提高我国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降低流感流行季专业人员的缺勤率,从而保证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孕妇同样可以接种
值得注意的是,9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新版《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对4年前发布的旧版指南进行了修订。新版指南指出,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孕妇罹患流感后发生重症、死亡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高,国外对孕妇在孕期任何阶段接种流感疫苗的安全性证据充分,同时接种疫苗对预防孕妇罹患流感及通过胎传抗体保护6月龄以内婴儿的效果明确。经审慎评估,新版指南建议,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接种流感疫苗,孕妇可在妊娠阶段接种。
另一方面,冯录召表示,世卫组织关于流感疫苗立场文件(2012年版)中已将孕妇列为第一优先接种人群。但目前我国药典中“妊娠期妇女为流感疫苗接种禁忌”的条款已严重滞后,建议尽快修订。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今年秋季同时供应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对此,冯录召介绍,三价流感疫苗包含甲型H1N1、H3N2和乙型Victoria系病毒3种病毒类型,四价流感疫苗则是在此基础上还包含了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指南建议,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
专家表示,为提高每年流感疫苗推荐株与流感病毒流行株的匹配度,亟需建立我国自主的流感疫苗株和推荐技术平台,为我国流感疫苗生产提供更匹配的流感疫苗株,提高疫苗保护效果。此外,目前我国尚缺乏流感疫苗接种效果评价的数据,应逐步在具备一定流感疫苗接种率的地区开展对不同人群、不同流感亚型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的相关研究,为我国流感疫苗政策的出台提供充分的科学证据。
你还在纠结打不打流感疫苗?
百年历史给你答案
1918年,肆虐全球的“西班牙流感”造成数亿人染病、2500万人丧生。2017年~2018年冬春季,一场席卷我国的流感疫情让人们对流感病毒可怖的杀伤力有了切肤之痛——急诊室里哭闹不休的患儿,焦躁不安的父母,超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紧缺的抗病毒药物,这一切都警醒着我们,流感从未远去。10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方案(试行)》,明确了今年流感防控的重点举措。从“故纸堆”的泛黄书页中,今人能汲取何种养分并浇灌当下?面对下一次无法预知却又不可避免的流感大流行,我们准备好了么?
◆◆
难逃的梦魇
◆◆
霜降过后,冬日的脚步更近了。在这登高远眺、一览漫山红叶的好时节,公共卫生人员却是心头一紧——季节性流感进入了高发期。
“从目前的监测情况看,今年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活跃度低于去年同期,尚未进入秋冬季流感流行季。”在位于北京市北六环的国家流感中心,王大燕坐在办公桌前,微笑中略显疲惫。
作为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已跟流感打了10多年交道,但对于流感而言,10余年却如沧海一粟——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曾对流感样病例做过详尽描述,而人类首次有历史记录的流感大流行则发生于1580年,此后每百年平均发生3次,间隔10年~50年。
当下,流感大流行仍是人类难逃的梦魇。“这还要从流感病毒谈起。”王大燕解释,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分为甲、乙、丙、丁4个型别,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两种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仅呈散发感染,丁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牛且未发现人类感染。
甲型流感病毒是流感大流行的祸首。“大流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出现一种全新病毒,而甲型流感病毒恰恰非常善变。”王大燕说,流感病毒是RNA病毒,根据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抗原(HA)和神经氨酸酶抗原(NA)的不同组合,甲流病毒可进一步分为各种亚型,理论上多达198种。
由于甲流病毒在复制过程中无RNA校正酶的参与,极易出错,并且分节段基因组的特征使得不同型别病毒同时感染一个宿主时,易发生基因重配,因此,甲流病毒复制过程中发生变异的频率较高,甚至导致病毒基因组发生较大变化,产生全新的病毒。
此外,甲型流感病毒在复制过程中HA基因和NA基因发生点突变后导致抗原漂移,可再次感染先前已获得免疫的宿主,导致流感反复流行,“这也是为何每年都要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之一。”王大燕说。
“如果至今还认为流感只是普通感冒,那就别怪它的无情肆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长吁道,虽然尚难预测何时发生,但流感大流行的出现需要3个必要条件:首先,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显著变异的毒株。其次,病毒能在人际间持续有效传播。第三,人群对其普遍缺乏免疫力。
当3个条件齐备时,新病毒即可在短时间(1个~2个流行波)内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导致发病人数、重症和死亡数剧增,医疗卫生系统服务能力严重过载,影响社会正常运行。
◆◆
几无还手之力的1918
◆◆
“西班牙流感”就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彼时它是一种全新的流感病毒,此后演变为引起人群季节性流感的主要毒株。
“西班牙流感”,并非起源于西班牙。其暴发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彼时,参战国的报纸连篇累牍地聚焦于战事,无人报道流感疫情,反倒是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率先报道了发生在该国的流感疫情,并由此得名。由于各国尚未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此次流感的真正起源地至今仍是一个谜。
战争成为了最大的“培养皿”。军营中密集的人口、恶劣的战争环境以及有限的医疗条件都成为流感蔓延的温床,疫情随迁移的军队迅速传播至亚洲和非洲,席卷全球。
我国也未能幸免。疫情最先出现在南方,1918年5月起,广州、上海、温州等地暴发疫情。6月初,上海《申报》刊登了数份疫情报告和严重疫情警报。由于病原不明,患者普遍出现“身热咳呛”、“周身骨痛”等症状,故在一些地方被称为“骨痛病”,在另外一些地方因其传播速度快,被称做“五日瘟”,个别地区死亡人数剧增,导致棺木短缺,出现“枕尸待装不知其数”。
在冯子健看来,“西班牙流感”中,流感病毒充分展示了其“天然威力”,在这场一边倒的战役中,人类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人类甚至没找对敌人。”彼时,流感被归因于一种名为流感嗜血杆菌的细菌,直到15年后的1933年,英国人威尔·史密斯才首次在显微镜下擒拿住了流感病毒这个真凶。
一方面是找错靶子,另一方面则是较低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实现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而战争也使专业医务人员紧缺。因此,疫情控制更多地依赖于非药物措施,如隔离、停课、禁止集会以及简单的感染防控措施,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注意遮掩口鼻、使用口罩等。
值得玩味的是,彼时国人应对疫情的方法仍有现实意义。比如,定海知县撰写的《救治时疫之布告》以六言诗的文体和人们听得懂的“风瘟”一词来宣传流感预防措施,并于11月初刊登在《申报》上,建议民众服用“银翘散”抵御感染。如今人们用来治疗流感的“金花清感方”,就是以“银翘散”为基础方改进而成的。
其他一些措施也值得今人借鉴。比如,大城市的教会医院、药铺等民间组织开展慈善施药和义诊,同乡会等组织协助募捐筹款和运送物资,红十字会在上海市及周边地区设立临时医院救治患者,对稍远地区则寄送药物及药方,可以说,民间组织在疫情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不断扭转的战局
◆◆
1957年,新型流感病毒甲型H2N2出现并肆虐,疫情首发于我国贵州省。数月间,疫情传播至其他省份乃至香港地区,最终经东南亚国家和日本播散全球,被称作“亚洲流感”。
“如果把应对流感的诸多措施比作弹药库,那么,监测、疫苗、抗病毒药物无疑是其中的利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冯录召说,监测就像哨兵,是流感防控的基础策略和前提条件。
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便开始建立全球流感监测网络(GISN),流感成为首个实行全球监测的传染病。冯录召说,通过全球监测网,可获得流感在不同地区的活动强度和循环毒株的抗原性数据,籍此预测并向全球疫苗生产厂商推荐每个流行季节的流感疫苗毒株。同时,也利用监测获取的毒株,分析其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指导各国合理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在“亚洲流感”防控中,监测派上了用场。1957年2月,疫情出现。5月,GISN就确认其为新型流感病毒,世卫组织随即向全球发出流感大流行预警。这也是国际上首次通过综合的疾病监测系统对流感疫情据悉的快速信息传播。
冯录召表示,科技水平的提升体现在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疫苗研发能力的大幅提高,相比“西班牙流感”的“体无完肤”,“亚洲流感”期间,人类不仅可以快速制备实验室检测试剂,并且全球接种了3000万剂次流感疫苗。彼时虽然尚无抗病毒药物,但抗生素的使用让重症病例的病死率大幅下降。相比“西班牙流感”2500万人的死亡数,“亚洲流感”则锐减至200万人。
1968年,甲型H2N2病毒与H3禽源病毒发生重配,形成了新型H3N2病毒。此次发生的“香港流感”,死亡数进一步下降至10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弹药库”的不断充实,流感大流行也发生了变化——由高发病率、高致死率转变为高发病率,低致死率,随之而来的是防控措施上的变化——在疾病严重程度较低且感染人数过多时,疫苗和药物可发挥有效作用,“西班牙流感”中被普遍使用的隔离治疗则被认为已不适用。
◆◆
最温和的大流行
◆◆
在经历了20世纪3次流感大流行后,人类试图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并将之凝练成应对策略,以备下一次无法预知却又不可避免的流感大流行。
《流感大流行准备和应对指南》应运而生。这份由世卫组织于1999年制定的计划,明确指出早期的快速围堵、疫苗和药物的快速使用、强有力的监测体系、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等是流感大流行应对的关键因素。我国也根据这一指南于2005年制定了《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以便响应世界卫生组织防控策略,统一指挥协调中国的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
“应对指南”诞生10年后的2009年,21世纪首次流感大流行——甲型H1N1流感降临。这一起源于墨西哥的流感大流行亦被称作“迄今最温和的大流行”,而“温和”的背后是人类不断增强的防控能力。
“比如,世卫组织确认墨西哥暴发疫情后,我国在72小时内快速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试剂盒。”亲自参与试剂盒研发的王大燕颇为自豪地说,这意味着可以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确诊,并可以早期筛查,对及早发现病人至关重要。
此后,国家流感中心迅速将试剂盒发放给全国疾控系统、军队疾控系统和检验检疫系统,并通过世卫组织,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这一我国自行研制的检测试剂盒,帮助其抗击甲流。
“试剂盒就诞生于这里。”王大燕指着国家流感中心的一间实验室说。1957年“亚洲流感”发生后,我国于同年成立了国家流感中心,致力于流感监测和研究,但早期流感监测处于自愿、分散、非系统状态。自2004年开始系统建设流感监测网络,至今已建立了408个流感网络实验室和554家监测哨点医院,形成了覆盖所有地市和部分重点县的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国家流感中心是世卫组织的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之一,开展全球流感防控合作。
2017年~2018年冬春季,当国人因流感疫情产生恐慌时,通过监测网络采集的数十万份标本,并开展病毒的抗原性、耐药性和基因特性分析后,国家流感中心一锤定音,给出明确结论——疫情属季节性流感,并非流感大流行。
“应对指南”中的围堵策略在防控2009年的甲流疫情中同样发挥了作用。王大燕说,通过加强口岸检验检疫,将传染源拒之国门。从实际情况看,通过围堵,减少了流行波数。“全球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至少两个流行波,我国则只有一个。”此外,围堵也为国内研发疫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完成甲流疫苗临床试验的国家,并在人群中进行了大规模接种。
“中国流感监测网络作为我国和全球新发传染病病原的早期发现体系之一,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准备了技术和人才队伍,必将在建设健康中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王大燕自信地说。
文/健康报记者 张磊
图/健康报记者 张丹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海外疫情很严重,但国内疫情出现大规模反弹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局部小规模反弹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在疫情防范与控制方面,我们国家很显然已经是世界第一,也是能力最强,经验最丰富的,对此我们应该有绝对的信心,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听从疫情防控的指挥与安排。
7月29日,全国31个省市出现新增确诊105例,其中境外输入是3例,其余的均是本土病例,包括新疆96例,辽宁5例,北京1例。这也是全国连续2天新增确诊超过2例。
这也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疫情压力,如果出现疫情反弹,我觉得之前疫情控制的关键措施仍然是有效的,而且还是要继续坚持的。
1、人员流动需要及时阻断,这是疫情控制的根本性措施,也是我们国家取得疫情控制胜利的法宝。
2、疫苗研发和生产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日前国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透露,他本人已经注射了试验疫苗,可见进展很快,根据他之前的说法,如果出现大规模疫情反弹,不排除会在部分特定人群中间先期使用疫苗。
3、普通民众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戴好口罩,讲究卫生,减少出入公共场合,减少人群聚集等,发现有特殊症状要及时就医等。
4、学校要继续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工作安排。
总的来说,在经历过此前疫情大规模爆发之后,我们应该没有那么慌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了成熟的经验,更是因为各方面的资源和措施都可以积极应对了,比如之前的东北,北京疫情反弹,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现在新疆的疫情也是如此,我不认为会出现大规模反弹。
不过,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全球疫情爆发太严重了,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尤其现在正值暑假阶段,很多人喜欢在暑假带着孩子出去旅游,我真心不建议这样做。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要说最近什么事最让人担心,那一定是流感的到来了。因为流感的大面积爆发,全国各地的儿童医院都人满为患,发热成为了主要症状。因为流感,很多孩子只要一咳嗽就会让家长们心里颇为紧张,孩子是不是得流感了呢?这次的流感为什么又如此可怕呢?应该如何预防流感保护孩子呢?
近期,全国多地进入流感高发季,医院患者明显增加,随着2018新年的到来,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和聚会等活动,都会增加呼吸道、胃肠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多地进入流感高发季
陕西西安:儿童流感高发 医院病人突破极值
在陕西西安儿童医院,临近中午12点,在儿科门诊大厅患者坐得满满当当。而诊室内医生也是被患儿家属团团包围。
患者家属 郑先生:孙子突然发高烧了,烧到39度2。才挂了号,前面还有200多号。
记者:我听您的声音好像也感冒了?
患者家属 郑先生:对,就是感冒,我感冒也比较严重。
进入冬季以来,西安少雨雪,气候多变,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大幅度增加,西安市儿童医院门诊病人骤增,日均超过6000诊次,突破历史极值。
上海:流感来袭 儿科就诊量大增
在上海,近日多家儿科医院就诊迎来高峰。记者晚上9点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候诊区域人满为患,夜门诊持续到晚上12点,急诊量也在上升。由于部分家长下班后才能带孩子就医,医院在晚间增加医生,保证患儿就医。
据统计,近2周,上海市级儿科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门急诊总量为25.37万人次,相当于每天近2万孩子在看病,比2016年同期增加8.63%。
北京:流感病例持续上升 与低温干燥有关
北京进入12月后,干燥、低温的天气使医院门急诊流感病例持续上升,流行病学监测表明:今年北京市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3N2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共同流行,近期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北京市流感病毒活动水平仍将不断增强,中小学校托幼园所等集体单位需重点防范。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这三种病毒感染后的症状相似,没有孰强孰弱的区别。这三类病毒都不是新变异的病毒,及时注射流感疫苗之后,可以获得较好的防御能力。
防治流感,刻不容缓。
面对儿童流感高发,家长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尤其爱在人群密集的场所爆发流行,比如学校、幼儿园等。
而流感病毒分为三型:甲、乙、丙。其中甲型会随着时间改变其抗原性,每隔一段时间即可出现新的变异抗原病毒,最容易造成全球的大流行。
而今年流行的主要是乙(B)型流感病毒。
传播方式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就是说患病者若出现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都可以传染正常人。
其次是接触患有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以及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传播。
流感≠感冒
普通感冒的潜伏期大约为1天,起病不急,主要症状有:喷嚏、鼻塞、流涕、咽痛或咽部干痒、轻微咳嗽、低热、头痛等。
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大约1~3天,起病大多急骤,局部症状如流涕、咳嗽等往往较轻,但是它的全身症状往往很严重,主要表现为:
怕冷、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症状持续时间长,容易发生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区别
哪种情况应该怀疑是流感?
儿童流感的典型症状有:急起高热、全身疼痛、咽喉痛,大一些的儿童会表现为浑身乏力、剧烈咳嗽、咳脓性黄痰,严重者甚至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小婴儿可能会有腹泻、呕吐、拒绝喂乳、嗜睡等。
因此,在流感流行期,当儿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需怀疑是否为流感:
孩子骤然起病,伴有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并在几天内持续性加重;
除发热外,孩子一般状态差,大孩子常诉头痛,全身酸痛,婴幼儿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
婴幼儿突然发热,39~40℃甚至更高,口服退热药体温下降不明显,呈持续高热。
家里多人相继发热,或幼儿园、学校出现多人高热,孩子也随之突然出现了发热症状。
如何明确是否是流感?
推荐:采用快速流感病毒拭子检查,将鼻咽拭子(医用特殊棉签)头部深入位于鼻腔根部和咽部,轻转几圈获取标本,约15-30分钟即可得到结果。此操作方便无创适用于儿童急诊。
不推荐:去医院通过化验血中流感病毒抗体或抗原,也能明确是否是流感,但需要到病程的第3-5天才能出结果,容易耽误治疗,并且取血有创,儿童很难配合,所以不推荐。
口服奥司他韦
口服奥司他韦仍然是目前治疗儿童季节性流感的首选药物。儿童口服奥司他韦是安全有效的,FDA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奥司他韦用于 ≥ 1 岁儿童流感的治疗和预防。
磷酸奥司他韦是治疗和预防流感的“特效药”,在流感症状出现 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收到最佳效果,在发病 4 天后(即 96 小时后)使用也会有一定的疗效。
此药有两种剂型:
颗粒剂(规格有 15 mg ,可威,可冲水适用于儿童);
胶囊型(规格为 75 mg,达菲)。
抗流感药物一般推荐 5 天为一个疗程。
奥司他韦(达菲)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流感病毒包膜上的神经氨酸酶,阻断病毒颗粒从感染的人体细胞表面脱落,从而阻止子病毒在人体细胞的复制和释放,起到抗病毒作用。
哪种情况需要服用奥司他韦?
哪种情况需要服用奥司他韦
如何服用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
注意事项
奥司他韦是处方药,只针对流感病毒,对普通感冒无效,对疱疹病毒、EB 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其他病毒也无效,不可乱用、滥用。
此外除了应用奥司他韦外,对症支持治疗也非常关键,患儿要注意在家休养隔离、保证充足睡眠,多饮水、饮食清淡等。
不建议使用: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利巴韦林。
儿童得了流感,家长最好还是带去看医生,咨询医生意见,不建议自行服药。
如何预防儿童流感: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经常开窗换气(一天至少2次以上),家中有流感患儿的更要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多喝水,勤洗手
让孩子多喝水、勤洗手,保持卫生,拥有充足睡眠,多吃有营养的清淡流食,以及富含多元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必须要出门,一定要给孩子戴上口罩。
注射疫苗
疫苗注射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可靠方法。我国北方地区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为:10-12月份,南方为:10月份到次年的2月。
药物预防
前面提到的奥司他韦也可以用作流感预防,尤其适合以下情况使用:
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的体质弱的流感易感儿童,或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或对流感疫苗无反应(接种未成功)的儿童。
社区或家庭有爆发流感情况,儿童可预防口服。
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处有多个孩子发热,可疑流感者,则家中儿童可以预防使用。
有家人因工作原因有接触流感病患可能性的家庭中儿童可以预防性应用(如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如何预防流感”相关内容啦,看完这些你还在害怕流感吗?我觉得,只要平常注意对孩子的卫生预防,多通风,勤洗手,多晒太阳,多运动。孩子的身体素质好了,流感自然也就远离他了。最重要的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卫生习惯的表率作用。流感来势凶猛,你做好为孩子保驾护航的准备了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9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动脉硬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