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人迎穴在颈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人迎穴的准确位置图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
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颈总动脉处。
人迎穴位于颈部,横平喉结,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人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动脉三角。皮肤由颈丛的颈横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颈丛的皮神经以外,还有颈前浅静脉及面神经颈支支配的颈阔肌。针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在喉结水平,穿皮肤、皮下组织深进颈动脉三角。该三角内,有颈深筋膜形成的颈动脉鞘,鞘内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二者之间后方的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襻位于颈动脉鞘的表面或鞘内。
皮肤一皮下组织和颈阔肌一颈固有筋膜浅层及胸锁乳突肌前缘一颈固有筋膜深层和肩胛舌骨肌后缘一咽缩肌。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
浅层有颈横神经、面神经颈支和颈前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舌下神经和甲状腺上动脉分布;再深层有颈血管鞘(鞘内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干),鞘后有颈交感干经过。
布有颈皮神经及面神经颈支,深层为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的分歧处。
人迎穴意义:胃经气血由此输供头以下的身体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性温热。
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地部下行水突穴。
接收胃经气血并分流胸腹。
人迎穴有疏调气血、清咽利膈、消肿散结、利咽散结,理气降逆等作用。
人迎、寸口、趺阳3大动脉,在中医脉诊中居于重要地位。人迎者,胃脉也。人得天地之气而成,水谷之气而生。《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迎位高可以迎受天气,经穴属胃可以迎受地气。胃为水谷之海,阳明多气多血。五脏六腑既可迎受其气,使“气凝为人”。
指压人迎穴,有利于增进面部血液循环和使脸部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去除双下巴。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人迎穴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瘰疬,饮食难下,胸满气喘,胸满气逆,呼吸喘鸣,瘿气,喘息,食不下,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咯血,眩晕,胸闷气喘等。
人迎穴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瘰疬、饮食难下、胸满气喘。
人迎穴主要用于治疗胸肺、颈项等部疾患:如胸满气逆、呼吸喘鸣、咽喉肿痛、瘿气、喘息、食不下,以及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等。
人迎穴主治咽喉肿痛,咯血,喘息,瘰疬,瘿气,以及高血压等。
人迎穴主治头痛,眩晕,咽喉肿痛;瘰疬,瘿气;胸闷气喘。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心脏神经官能症;
呼吸系统疾病:咽喉炎,扁桃腺炎,声带疾患,哮喘,肺结核,咯血;
其它: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大,雷诺氏病。
人迎穴配大椎穴、太冲穴治高血压。
临床常以人迎穴配曲池、足三里穴治疗高血压。
人迎穴配曲池穴、太冲穴,治高血压。
人迎穴配天突穴、膻中穴,治喘逆。
人迎穴配内关穴、太渊穴,治心悸。
人迎穴配天突穴、合谷穴、中封穴、内庭穴,有涤痰散结的作用,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人迎穴配太冲穴、曲池穴,有平肝潜阳,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高血压。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发散散。
直刺或斜刺0.3~0.5寸,避开颈动脉。
注意:人迎穴不宜深刺或强刺激,或留针时间过长,以免发生反射性休克。
禁灸,不宜灸。
人迎。人:民众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体部位传输。本穴物质为地仓穴分流传来的地部经水,其传输部位是头部以下的胸腹手足。与大迎穴传送上头的气血相比,头部为君,其所受气血为大、为遵,胸腹手足部则为民,气血物质的配送方式不同,以此得名。
天五会穴、五会穴。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会,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胃所受的五谷杂粮精微物质所化,穴内气血包含人体五脏六腑等各个部位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故名。
附注: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甲乙》:禁不可灸。
人迎为经穴名(Renyíng ST9)。别名天五会、五会。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人迎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此穴在人迎脉部位,故名人迎[1]。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瘰疬,饮食难下,胸满气喘,胸满气逆,呼吸喘鸣,瘿气,喘息,食不下,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咯血,眩晕,胸闷气喘等。
人迎的别名:天五会《针灸甲乙经》,五会《铜人针灸经》。
人迎出处:《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人迎各一。
特异性:人迎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
人迎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之会,此穴在人迎脉部位,故名人迎。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
《针灸甲乙经》:阳逆霍乱,刺人迎。胸满呼吸喝,穷诎窘不得息,刺入人迎,入四分,不幸杀人。
《备急千金要方》:凡霍乱,头痛,胸满呼吸喘鸣,穷窘不得息,人迎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吐逆霍乱,胸满喘呼不得息,项气闷肿,食不下。
《针灸聚英》:足阳明、少阳之会。
针刺人迎对血压的影响十分显著,无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血压或实验性高血压(如夹闭麻醉家兔一侧颈动脉,使血压反向性增高)都有明显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明显。
指压或针刺人迎穴,均能使血压显著下降,心率减慢,后者可被阿托品阻断。
于人迎穴注射清开灵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等药物,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为90%以上。
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困难:
选取双侧人迎,配合双侧颊车、廉泉,人迎直刺1寸,平补平泻,留针20 min,每日1次,共治疗30d,总有效率达90.47%。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8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单核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