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为经穴分类名。见《针经指南》。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等。八脉交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特定穴,即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
八脉交会穴在临床上常配合应用,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如这些穴位配合天干、地支、八卦等应用,则成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八穴所属的经脉通过八脉交会穴而通向奇经八脉,因此八脉交会穴除能治疗本经病症外,还能治疗与之相通的奇经八脉的病症。八穴中,列缺、公孙、内关、外关原为络穴,可表里同治;后溪、临泣原为输穴,可主体重节痛;而申脉、照海又分出阴阳跷脉,临床应用广泛,被金元时期窦汉卿〈标幽赋〉推举为"针道之要""流注八穴"和"交经八穴"。
道医培训
八脉交会穴的主要内容是:公孙通过足太阴脾经入腹会于关元,与冲脉相通;内关通过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与阴维脉相通;外关通过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循臑会..天髎..肩井,与阳维脉相通;临泣通过足少阳胆经过季胁,与带脉相通;申脉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相通;后溪通过手太阳小肠经交肩会于大椎,与督脉相通;照海通过足少阴肾经循阴股入腹达胸,与阴跷脉相通;列缺通过手太阴肺经循喉咙,与任脉相通。
其相通的意义,应当理解作是通过各穴本身所属经脉而通向奇经八脉。后来将这种相通关系说成“交会”,所以称作“八脉交会穴”。八穴始载于《针经指南》,《标幽赋》说的“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即指此八穴的治疗作用而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5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子宫脱垂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