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T。
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五行属土。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旁迎香穴,夹鼻上行,至鼻根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目内眦,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经下颌角上行过耳前,沿发际,到额前神庭穴。其下行支脉沿喉咙向下后行,左右交会并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其直行主干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沿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另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经气于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阳明象征阳气极盛的经络,故在适应力量上,对里热和实证就容易发挥它的特点。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腧穴主要分布在头面部、颈部、胸部第2侧线(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部第2侧线(前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的前外侧面、足背、第2趾外侧。起穴为承泣,止穴为厉兑,左右各45穴。
本经腧穴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阳明象征阳气极盛的经络,故在适应力量上,对里热和实证就容易发挥它的特点。
足阳明胃经腧穴位置
特定穴
原穴
冲阳
络穴
丰隆
郄穴
梁丘
募穴
大肠募穴:天枢
五输穴
井穴(金):厉兑
荥穴(水):内庭
输穴(木):陷谷
经穴(火):解溪
合穴(土):足三里
下合穴
大肠:上巨虚
胃:足三里
小肠:下巨虚
道医培训足阳明胃经经穴歌诀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颊车停,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厉兑经络穴。
循行
足阳明胃经分布在身体的正面,从眼部下边的承泣穴开始向下走,一直到脚部的厉兑穴,贯穿全身。
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合天九之极,应土生金之意,胃属土,45属金,90属金,也可译为经络生穴位之观点),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线。在人体经络当中是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以上内容参考 --足阳明胃经
《内经》曰:『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曰:『胃为黄肠。』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脾与胃互为表里,胃的消化有赖于脾的作用,而脾的功能也离不开胃的支持。脾胃相互作用,才能够化生出足够的气血。很多胃不好的人,不但身材消瘦,精神也往往显得很萎靡,这就是身体气血化生不足造成的。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穴),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穴);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缺盆部直行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到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穴);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穴)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足阳明胃经的流向从头到脚,头面、胸腹和下肢前外侧为主要的分布区。从两侧对称的循行图来看,它很像一把造型奇特的叉子,有战国时代青铜器的感觉。
足阳明胃经穴位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45穴。
1、承泣穴,根除黑眼圈
2、四白穴,眼保健操的主穴
3、巨髎穴,主治面神经麻痹
4、地仓穴,抚平口周皱纹
5、大迎穴,牙痛是病也不怕
6、颊车穴,预防面部皱纹
7、下关穴,治疗牙痛与耳鸣
8、头维穴,治疗面肌痉挛
9、人迎穴,双向调节血压
10、水突穴,治疗慢性咽炎
11、气舍穴,保养肺脏,预防感冒
12、缺盆穴,咳嗽、喘息不再愁
13、气户穴,止打嗝好帮手
14、库房穴,气喘按按它
15、屋翳穴,开胸顺气消炎症
16、膺窗穴,胸部保健穴
17、乳中穴,祛除目瘤,一个不留
18、乳根穴,让乳房更健康
19、不容穴,对付胃疾
20、承满穴,治疗胃痛胃炎
21、梁门穴,预防胃下垂
22、关门穴,胃肠不适就找它
23、太乙穴,恶心烦躁按太乙
24、滑肉门穴,身材美丽的诀窍
25、天枢穴,腹泻便秘全搞定
26、外陵穴,缓解下腹疼痛
27、大巨穴,关爱男人的保健穴
28、水道穴,关爱女人的保健穴
29、归来穴,对付男女生殖问题
30、气冲穴,男女生殖问题就找它
31、髀关穴,改善下肢麻木
32、伏兔穴,解除膝冷腰胯疼
33、阴市穴,降血糖好帮手
34、梁丘穴,对付顽固胃痛最有效
35、犊鼻穴,治疗膝关节炎
36、足三里穴,天然营养补品
37、上巨虚穴,艾灸可治胃肠病症
38、条口穴,让肠胃更强健
39、下巨虚穴,主治胃肠病症
40、丰隆穴,常刮痧可除湿化痰
41、解溪穴,促进血液循环
42、冲阳穴,除腹胀,增食欲
43、陷谷穴,治慢性胃炎胃下垂
44、内庭穴,治理口腔上火最有效
45、厉兑穴,快速止吐
循经敲打胃经能够刺激胸腹部的内脏,起到促进身体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强化新陈代谢,避免因缺乏运动所致的经络不通的情况,还能减轻水肿、腹水等水液积滞的问题,从而促进身体的消化功能,让人的胃囗越来越好,人的气色也会变好,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人体十二条主要经脉,各自都有各自所属的“是动病”与“所生病”。具体足阳明胃经,其所属之“是动病”与“所生病”,经文有着如下记载。
文曰:“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骨千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喟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千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先对这段条文中的几处重点词句做以解释。其中的“洒洒振寒”是指患者有阵阵发冷的感觉,就好像凉水洒在身上一样。“骨千厥”,就是指足阳明之气自胫部而上逆的病证;古人认为贲响,也就是肠中气体走动而发生鸣响、腹胀等,这些都是因足胫部之气上逆所致,故称之为“骨千厥”。“是主血所生病者”,因为胃腑受纳水谷而使营血得以化生,是为营血之根,所以如果胃腑有病,则营血不生。足阳明经受纳胃腑之气,成为多气多血之经,而可调节营血之变,所以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以主治有关血的各种病证为主。至于“口喁唇胗”,喁,就是歪的意思;口喁,就是指口角歪斜;而唇胗,则是指口唇生出疮疡。
此条经文整体翻译过来意思就是说,足阳明胃经所属的“是动病”,即本经之经气发生异常变动时,就会出现全身一阵阵发冷战栗,如同被冷水淋洒过一样,以及频频呻吟,时作呵欠,额部暗黑等症状。发病时怕见人和火光,听到木器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就会感到神慌惊恐,心中跳动不安;因此病人常常喜欢关闭门窗而独处室内。而在病情严重之时,病人则就会出现想要爬到高处去唱歌,脱了衣服而乱跑,以及腹胀肠鸣等等的症状,而这些病证就被称做“骨千厥病”。而至于足阳明胃经所属的“所生病”,因其经上的腧穴主治血所发生的疾病,如高热神昏的疟疾,温热之邪淫胜所致的大汗出,鼻塞或鼻出血,口角歪斜,口唇生疮,颈部肿大,喉部闭塞,腹部因水停而肿胀,膝髌部肿痛等等;加之足阳明胃经沿着胸膺、乳部、气街、大腿前缘、伏兔、胫部外缘、足背等处循行的部位都会发生疼痛,足中趾也不能活动自如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5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支气管肺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