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秋冬交接,该防五种病

生活百事通 2023-09-21 04:20:12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节气已是秋末,露结为霜,草木枯黄。进入这个节气后,温度稳步下降,温差继续拉大,天气开始真正转冷。这样的天气特点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

高血压

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首先,早晚要适度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其次,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再次,有高血压史的人要经常测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量;最后,应注意饮食结构,少吃多餐,吃低盐食物,不抽烟、不喝酒,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

关节炎

受寒受凉是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一。有关节炎、腰椎、颈椎疾病的患者,天气转冷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骑车族可以通过佩戴护膝、护肘来防止关节受凉;多晒太阳,并适当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也有助于关节的健康。

血管病

气温降低,一些不爱活动的老年人会出现腿疼、肿胀,多数人会以为是受凉了,其实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表现。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因其症状与关节炎相似,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关节炎发作。不过如果伴有疼痛、发凉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最好去医院骨科和普外科检查一下。

脑出血

研究显示,气温若降低到零下5℃,每百万人的中风病死率每天将达到4.8人,而在17℃时的死亡数为3.2人。原因是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猛然收缩,血压升高,使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而引起脑出血,寒冷易使血黏度增高而致脑栓。因此,平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在冷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衣被和保暖设施,睡前宜用热水泡脚。

肛肠病

天气转冷后,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们都有喜食辛辣的习惯,不少男性还喜欢喝点白酒暖身。但是如果没有节制,很容易引发内痔出血或肛裂等肛肠疾病。

文/山东省平阴县卫生局业务中心 朱本浩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秋冬交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高发 家长们需提高警惕

秋冬季节更替,昼夜温差大,天气更加干燥,冷空气频繁入侵,这是孩子最容易生病的时期,家长朋友要注意防护。海慈医疗集团儿一科杜君威副主任提醒,秋冬季儿童呼吸系统、肠胃道疾病多发,家长们需提前防护,使孩子平稳度过秋冬季。

立冬防病

2岁半的明明4天前受凉后出现腹泻,每天大便4-5次,泡沫多甚至呈水样,腹痛明显,还伴流清涕、打喷嚏。李女士担心打针对孩子副作用影响大,便带着明明到海慈医疗集团儿一科就诊,儿一科副主任杜君威接诊后,诊断为风寒泻。给明明进行推拿治疗、穴位贴敷等绿色疗法,治疗三天后患儿腹泻明显减轻,两天后痊愈。

儿一科专家杜君威提醒,临近立冬,气温下降明显,家长们要注意婴幼儿的保暖,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婴幼儿抵抗力不足,易为外邪所侵犯,而且这个时期孩子脾胃功能相对薄弱,因此在感受外邪后易发生腹泻。所以家长应注意少给婴幼儿喂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食物。

1.流感

冬季气候寒冷、空气干燥,流感病毒的存活性较高,宝宝很容易出现反复感冒,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飞沫、接触污染物品等方式传播,被感染后会出现头痛、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肺炎。流感病毒的存在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预防。应做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或是密闭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2.腹泻

秋末冬初是婴幼儿腹泻的好发季节,此时的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轮状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被感染的婴幼儿会出现蛋花样大便或水样大便,并且在腹泻的同时,伴有呕吐、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家长应做好防护,科学喂养。例如教育孩子讲究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奶瓶、餐具玩具等物品及时消毒;每餐定时定量等。


3.荨麻疹

在冬季很容易出现雾霾天气,大量可致敏的灰尘,细菌,病毒在空气中漂浮;且室内外温差较大,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冬季时婴幼儿的免疫力较低,皮肤敏感的孩子接触到不良刺激容易引起荨麻疹。过敏体质的孩子家中尽量不要养动物,不要吃海鲜羊肉等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此外,家长一定注意让孩子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来预防疾病。


立冬 养生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讲,立冬后,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是重要的 养生 时机。


1.调整作息。 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立冬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天可以多睡一会儿,太阳升起后再起床。在冬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在睡眠中不断恢复,从而帮助人体潜藏阳气和积蓄阴精,协调宝宝身体的阴阳平衡,减少生病。

2.适度锻炼。 在冬季天气虽冷,也要坚持锻炼。冬季锻炼应选择阳光充分的时候,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出门散步、慢跑等,冬季的运动应适度,等到身体微热即可,不可大汗淋漓。在户外运动能让机体晒太阳,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紫外线等可以补钙、杀菌,帮助宝宝提高机体免疫力。

3.注意保暖。 立冬之后,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家长要注意做好宝宝的保暖工作。腹部、背部、脚底是三个需要重点保护的地方。带宝宝出门时,还要保护好口鼻部位,避免因寒冷刺激而出现呼吸道的疾病,鞋袜平日要保持干燥温暖,汗湿了要及时更换。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添衣,如果衣物过多而出汗,很容易引起感冒。冬天宝宝的鞋袜应及时更换,保持干燥,在室内不可光脚下地,必须要穿拖鞋,避免寒从脚起而生病。

虽然冬季气候较为寒冷,

宝宝的抵抗力也相对较低,

但希望在各位家长的科学喂养下,

宝宝都能 健康 过冬, 健康 成长

夏秋交接,当心这些疾病扎堆来!

眼下正值夏秋交替之际,秋老虎还没有走,但是早晚又偏凉,这个时间段,感冒、腹泻、肠胃炎、气管炎等常见疾病容易扎堆来袭, 健康养生 需要注意些什么?我们来看长宁医生如何为您支招。

伴随着夏季到秋季,秋天的凉意还没有真正到来,反而“秋老虎”有点横行霸道的意思。其实,秋老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没有防范的是,往往在发现它的危害的时候,后果已经显现出来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舌苔比较厚,容易被暑邪入里,就要及时在饮食中添加一些米仁之类的祛暑食品了。绿豆汤也是一个很好选择。不过要注意,不要过分吃生鲜、冷饮,前者在这样的天气容易变质,后者则会对肠胃有较大刺激,增加肠胃炎发生的可能。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秋天应当避免吃凉的和性寒的食物。

立秋之后要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慎重。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

另外,“少辛增酸”是中医营养学关于秋季饮食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秋天要多酸,就是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之类,西瓜、甜瓜类的甜味水果要适量少吃。

眼下正大量上市的葡萄,正是“酸”的好水果。葡萄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还能帮助肌体排毒,解内热。红色葡萄可软化血管、活血化淤,心血管病人不妨多吃。白葡萄有润肺功效,适合咳嗽、呼吸系统不好的人吃。绿葡萄则偏重清热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阴养肾的功效更为突出。

(作者为新泾镇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沈倩)

秋冬季节是容易得什么病啊?怎么样做好预防工作

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冷空气活动频繁,是许多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容易患以下疾病,应做好积极防治:
1、呼吸道疾病:
1)感冒:
秋冬季节,天气候变化异常,是伤风感冒的高发季节。特别老人、儿童等是感冒或流感的易感人群,应积极预防。主要措施为保持良好通风,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加衣物,秋天气候干燥要适当多饮水,增强机体代谢。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预防。10月份前后,是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季节,体质较差或有基础疾病者应积极预防接种。
2)哮喘:
秋冬季空气干燥,花粉等过敏源较多,常引发哮喘。因此哮喘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接触过敏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结合药物治疗,防止复发。
3)急、慢性支气管炎:
秋冬季是急慢性支气管炎的好发季节,多在感冒后并发,预防主要是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8℃—20℃,意锻炼身体,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要注意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戒烟少酒等。
另外,因空气干冷而引发的头疼、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应多饮水,适当服用养阴润肺的食物或药物。
2、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是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秋冬季节,气温骤降,会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本已狭窄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减缓,血量减少,引起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急性心机梗塞、中风等疾病。
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及时添衣保暖,适当进行御寒锻炼,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吸烟酗酒,不过度劳累。尤其是注意观察血压、心脏等病情变化,定期检查,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3、胃肠道疾病:
秋冬季气候多变也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便秘、小儿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如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会引起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秋季腹泻也很常见,特别是小儿,秋季腹泻大多数是病毒污染所致,与一般饮食不洁引起的肠炎不同。预防秋季腹泻主要是防止疲劳后着凉,注意膳食合理,戒烟戒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过甜、过油腻的食品会引发急性肠胃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病。
4、风湿与关节疾病:
秋冬季也是风湿与关节疾病的好发季节,应积极做好预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5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