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8招穴位按摩手法,按走身体小毛病,

健康生活 2023-09-21 03:27:02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约经6—8小时或十多小时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当阑尾炎发作时可按压“阑尾穴”以缓解疼痛。“阑尾穴”位于小腿前侧,膝关节髌骨下缘向下五个拇指宽,小腿骨外侧一中指宽。


1、落枕

落枕多因夜间睡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经常是一觉醒来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这时,只要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就能缓解疼痛。“落枕穴”位于手背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向上半个拇指宽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侧面用力来回按压。

针灸培训

秋季养生防病,可以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


秋天天气开始转冷,这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下降和受到抑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刺激人体的穴位可以通过经络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的神奇功效。这里有一些适合当下季节的养生穴位,每天按摩一次,这样即使在冬天也不会生病!
常按三大穴位养生
1、按脚背防止失眠
太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脚趾与第二脚趾间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因为属于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引起的上火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肝火表现为头晕、烦躁、口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微用力就会觉得很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手法: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左右,然后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揉3分钟。
2、揉脚底治口臭
内庭穴位于脚底,第二趾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兴穴。兴点可以说是发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喉咙痛、牙痛、腹胀、反酸呕吐等。,可以多按内庭穴。手法:每天早晚用拇指揉100次。
3、经常揉老虎的嘴会长痘痘。
合谷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虎口。如果你牙疼耳鸣,眼睛红肿,流鼻血,喉咙痛,便秘,脸上又长了一个个痘痘,可以按合谷穴消火。手法:这种穴位按摩更方便,不需要固定次数。
按摩四个穴位防疾病
1.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中的作用。任何失去活力的都可以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证明,按压和摇动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
适应症: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操作:按摩或震颤。颤抖法是将双手交叉重叠放在关元穴上,施加一点压力,然后快速轻微地上下推动交叉的双手。操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只要按压揉捏时局部有酸痛感即可。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关闭穴位是强身保健的关键。具有扶正培元、调节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的作用。
适应症:各种衰弱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手术、大病初愈、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好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面上部,小腿鼻点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操作:用拇指同侧按摩或用光滑的木棍按摩,或用艾条艾灸。因为小腿的皮肤比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一些。但是不要在努力的时候屏住呼吸,否则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手术不限时间地点,重要的是每天按摩,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3.内关穴
内关穴为心包经。协作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核心穴位。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相关的症状都可以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下部,曲泽穴与大凌穴连线上,大凌穴(腕横静脉)上方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适应症:大多数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尤其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效果最为突出。
操作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揉内关穴,可以随时做,不分时间地点,以酸胀为度。经常在揉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递到心脏,这是一种很好的刺激效果,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此外,还可以用三指捏住内关穴的表皮。
术后一个月,患者能感觉到窒息、心烦、心悸的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
4.神阙穴
也就是肚脐,又称肚脐,是人体动脉和静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长寿的一个主要穴位。神阙是任脉上的阴穴,命门是督脉上的阳穴,两穴前后相连,阴阳调和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所在。
位置:位于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处。
作用:神阙穴是先天正气唯一的隐蔽部位。人可以通过运动启动人的胎儿能量,恢复天真的能量。勤按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沛,精力充沛,体力充沛,腰肌强健,面色红润,耳聪目明,体重轻,延年益寿。
主治:对腹痛、肠鸣、浮肿、痢疾、脱肛、中风等症有独特疗效。因此,它一直被医生视为治疗疾病的一个要点。
操作方法:
腹部按摩法: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将双手搓热,将双手放在小腹左下和右上(双手重叠可以增加按揉的力度,但一只手的力度太小),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转圈,顺时针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再逆着针的方向绕肚脐转圈72圈。先转哪个方向不重要。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揉腹和反针方向揉腹的圈数不要太讲究。只是大致相等。
指压:孕妇、月经期妇女慎用此法。将手指按在肚脐上,不要揉搓,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按力。按压时要冷静,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眼上,数一数自己的呼吸。一百次就够了,一天一次。当然也可以用手指按压小腹其他穴位(舒天、水刀、惠来、关元、气海等)。).
玩法:孕妇、经期妇女慎用此法。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掌连续拍打脐窝100~200次。术中腕关节固定或轻微移动,以肘关节屈伸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部深吸气后进行,敲击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重复几次即可终止。健康人也可以适当增加敲击频率和力度。另外拍击时要注意肩膀下沉和手肘下垂,手腕放松,五指并拢。拍击时要平稳有节奏,拍击后要迅速抬起,拍击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功能:经常敲打脐窝,可起到安神、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益肾、通三焦、通经络的作用。
注意事项
按摩,即推拿,是治疗颈腰肌劳损、缓解疲劳紧张最常用的中医疗法。其中,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是什么?从西医的角度,如何理解穴位按摩?
"穴位”即肌肉、肌腱、骨骼连接的关键点。
按照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腧穴”,该部位是按摩等疗法的主要操作部位,比身体其他部位更敏感,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
现代西医解剖学也有相关研究。西医认为,所谓的穴位是“筋、筋、骨”,通过按摩放松连接的关键点,整个肌肉就会放松。
错误的按摩技术会导致疼痛。
如果单纯按摩皮肤会造成伤害,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但如果“要点”,拨几下,整个人就会放松。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按摩后第二天会感觉浑身不舒服甚至酸痛,即按摩手法不正确、过度;适当按摩后,只会带来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
建议将按摩纳入规范化管理。
按摩行业鱼龙混杂,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试,没有掌握人体结构和专业的医学知识,中医按摩效果很差,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国家能把按摩纳入到持证上岗等规范化管理中,将更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按摩,避免按摩引发的医疗事故。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按摩和正骨。
以下是按摩的具体方法:
1.准备: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坐直,面向正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放在大腿上,膝盖呈90度角,双脚分开,肩宽分开,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太阳穴:顺时针按摩太阳穴,每周一拍,约32拍。这种按摩具有祛风解表、清脑明目、缓解头痛的功效。
三、按摩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央,左右手掌靠近百会穴旋转,每周一拍,共32拍。这种按摩可以降血压,镇静,清脑。
4.按压风池穴:用双手拇指的螺旋面按压两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每周一拍,约32拍。
5.艾灸清脑:手指自然分开,用大鱼际从前额到耳后分开按摩,从前到后呈弧形行走一次,一拍,做32拍左右。这种按摩具有舒筋通络、平肝熄风、降血压、清脑的作用。
6.揉曲池穴降血压:先用右手按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再换左手,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可以清热降压。
7.揉下宽胸:先用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再用左手按右手内关穴,顺时针按一拍,共32拍。这种方法的效果是舒适和宽阔的胸部。
8.抽血向下:用左右拇指分别按压左右小腿足三里穴,旋转一次,一拍,共32拍。此法功效是健脾和胃,引血下行。
九.扩胸与空调:患者放松下垂双手,然后握空拳,屈肘举,抬肩向后扩胸,最后放松恢复。

按摩哪些穴位能驱寒益气

摘要:冬天来了,对于很多身体发寒、手脚冰冷、风寒性病症的人来说,冬天是他们漫长痛苦的一个季节。除了多穿衣物保暖,日常还可以按摩一些穴位来驱寒,比如命门穴、神阙穴、关元穴、大椎穴、足三里、涌泉穴、劳宫穴、气冲穴、肾俞穴,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穴位的位置和对应按摩方法。按摩哪些穴位能驱寒益气?
1、命门穴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故名命门。命门之火衰微,则寒邪易侵袭人体,出现畏寒、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此穴为壮阳补肾散寒的常用穴位。
按摩方法: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治疗,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2、神阙穴
在肚脐中,脐乃“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是“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可鼓舞一身之阳气,具有温通阳气、散寒通络的作用。
按摩方法:两手相叠,掌心对准并贴在神阙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3、关元穴
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它是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并且能大补元阳,故名关元。关元穴具有温肾、散寒、益气的作用,是治疗真阳不足、肾阳虚衰、寒凝血结、阴寒内积的常用穴位。
按摩方法:擦法,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4、大椎穴
这个穴在脖子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下面,腰椎疼痛可以搓擦腰部,脊柱是针灸学中督脉循行的部位,督脉可以调节全身的阳经,按揉颈腰可以疏通督脉经络调畅气血。
按摩方法:两手搓热紧按颈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
5、足三里
手指沿着前胫骨从下向上揉按,碰到突出位置停止,停止位置向外侧2横指宽处就是足三里。该穴位还能有效调节胃肠、缓解感冒症状,应该对这一穴位热灸。
6、涌泉穴
涌泉穴的位置是在脚底中央的位置。
按摩方法:用手掌快速的揉搓,直到有热感为止,两只脚都需要。每天早晚各都100下,每次在揉搓完涌泉穴之后,可以继续揉搓双脚的脚趾。
7、劳宫穴
劳宫穴的位置是在手心。
按摩方法:一手握紧拳头,然后揉搓另一只手的手心,等到手心发热的时候,再换另一只手,这样反复揉搓10次。
8、气冲穴
气冲穴的位置是在大腿根的内侧,在穴位下面有一根动脉。
按摩方法:先按揉气冲穴,然后按揉动脉,动作要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冒出来为止。
9、肾俞穴
肾俞穴的位置是在两边的腰眼。
按摩方法:每天慢慢用力拍打肾俞穴差不多100次。
10、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其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
只要长期的按太溪穴,每天坚持5分钟,只要按准了不必想手法是否正确。按摩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每天下午的17-19点是按摩效果佳的时间段,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时间也无所谓。按摩穴位的时候要使用拇指进行按揉,力度不太大,有麻的感觉就好。
对于上述的驱寒穴位,可通过按摩、拔罐、艾灸或吹风机热灸等方法加以刺激,以达到散寒益气补肾的目的,缓解关节疼痛和手脚冰凉的问题。
推荐阅读:
【驱寒方法】百病从寒起,怎么驱寒效果最显著?
【饮食驱寒】冬天吃什么不怕冷?助你温暖度冬日的驱寒食物推荐
【冬季室内保暖】冬季室内如何保暖小妙招帮你房间升温不靠空调
【冬季运动锻炼】冬天运动穿什么好?冬季运动项目冬天运动注意事项
【中医驱寒】去寒的中药有哪些老中医教你冬季如何驱寒保暖
冬季如何抵御寒气入侵冬季御寒小常识
【体内去寒】如何去除体内寒气小妙招让你快速将寒气“逼”出来
腹部、头部、背部、手部不同人群冬季重点部位保暖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4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