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外踝尖的准确有哪些作用,针对哪些疾病_外踝尖穴位有哪些作用,针对哪些疾病

健康生活 2023-09-21 01:25:33

外踝尖穴位位置

外踝尖在足外侧面踝区,外踝的凸起处高点上,左右计2穴。

外踝尖穴的准确位置图

标准定位

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取穴,外踝尖穴在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最高点。

穴位解剖

外踝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外踝骨膜。分布有腓浅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其血液由胫前动脉的外踝网有和腓动脉和外踝支供应。

外踝尖穴的作用

外踝尖穴的功效:可以舒筋活络、主治病症为牙痛,腓肠肌痉挛。

主治病症

外踝尖穴主治淋病,卒淋,脚气,脚外廉转筋,十趾拘挛,牙痛,牙痈,口疮,风火牙痛,喉痹咽痛,白虎历节风痛,踝关节肿痛,小儿重舌,扁桃体炎,小腿外侧肌群痉挛等。

外踝尖穴主治淋病,脚气,牙痛,白虎历节风痛,小腿外侧肌群痉挛等。

外踝尖穴主治卒淋、脚气、脚外廉转筋、十趾拘挛、牙痛、牙痈、淋病、小儿重舌、扁桃体炎、白虎历节风痛。

前阴病:卒淋。

足病:脚趾拘急,踝关节肿痛,脚气。

口齿咽喉病:喉痹咽痛,口疮,风火牙痛。

穴位配伍

外踝尖穴配解溪穴、申脉穴、昆仑穴,治外踝关节扭伤。

外踝尖穴配内踝尖穴、太冲穴,治齿痛、扁桃体炎。

刺灸法

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外踝尖穴的意义

外踝尖为经外奇穴名(EX-LE9)。出《备急千金要方》。在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外踝尖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淋病,卒淋,脚气,脚外廉转筋,十趾拘挛,牙痛,牙痈,口疮,风火牙痛,喉痹咽痛,白虎历节风痛,踝关节肿痛,小儿重舌,扁桃体炎,小腿外侧肌群痉挛等。

经外奇穴足两踝亦称内、外踝尖。其位置,《备急灸法》载,在“足两踝尖”。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

穴位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卒淋,灸外踝尖七壮。

文献摘要

《备急灸法》:葛仙翁陶隐居治风牙痛不可忍,灸足外踝尖三炷。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针灸大成》:外踝尖二穴……治脚外廉转筋及寒热脚气,宜三棱针出血。

《医学纲目》:白虎历节风痛,两踝尖灸之。

《外科大成》:牙痈,灸外踝骨尖三壮。

道医培训

昆仑的准确位置图图解 昆仑的作用与好处

1 昆仑的准确位置图穴位定位:昆仑位于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指尖的凹陷处。

快速取穴:小腿伸直,先找到外踝尖,再找足跟向上足踝的大筋,为足跟腱,外踝尖与足跟腱连线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2 昆仑穴名释义昆仑,广漠无垠也,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寒湿,由于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外散之热作用,寒湿水汽吸热后亦上行并充斥于天之天部,穴内的各个层次都有气血物存在,如广漠无垠之状,故名。

3 昆仑的作用与好处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膀胱经之经穴,刺激该穴位,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还可以起到安神清热,舒筋活络之功,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疼,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瘫痪或麻痹,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4 昆仑的按摩方法弹拨法:仰卧,有左食指尖放在昆仑穴上,弹拨昆仑穴用右手食指,首先向下力压,然后向外踝方向滑动,弹拨时操作者感觉指下有一根筋在滚动,被操作者感觉麻,痛或有触电感向足心放射,左右昆仑穴各弹拨3次。

捏拿法:用右手拇指食指叉开,食指按在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侧内踝下照海穴上,拇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

揉捻法: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同时揉捻50下。

注意:按摩昆仑穴至局部出现酸,胀,麻,热感为宜,孕妇不宜按摩该穴位。

神奇的八会穴,可调理多种疾病


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所汇聚之处的腧穴称为“八会穴”。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它们既可以缓解奇经上的病,又可以缓解正经的病。还可以改善气、血、筋、脉、骨、髓、脏、腑的病症。

八会穴汇总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血会膈俞,

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

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八会穴”是首创于 <难经>的一组特定腧穴 ,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这八个特定腧穴 ,除了能治疗所在经脉的病症之外 ,还具有其特殊的治疗效果 。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1 章门穴

脾经的募穴。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的下方处。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散结的功效。对于胃痛、胃下垂、消化不良、肝脏、脾脏疾病有改善作用。对于黄疸、呕吐、小便困难、背部僵硬、水肿等也有调理作用。

2 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具有健脾和胃,补中安神的功效。用于缓解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可改善胃痛、胃酸过多、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部胀痛等症状。另外,对改善食欲不振、脾胃虚弱、便秘、腹泻也有不错的疗效。还可以降低食欲,让身体恢复正常状况,减少小腹赘肉。

3 膻中穴

是心包经的募穴,在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具有宽胸,宁心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呼吸系统及血液循环方面的疾病,可以改善胸闷胸郁、心悸、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焦躁等症状。乳汁分泌不足也可常按压膻中穴。

4 膈俞穴

在背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具有宽胸降逆,和血止血的功效。缓解吐血、贫血、便血等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膈俞位于背部,邻近隔膜,适用于呃逆、饮食不下、呕吐等症。对于胃痛、十二指肠溃疡、呕吐、打嗝、食欲不振、咳嗽、气喘、心绞痛等呼吸、循环器官的症状均有效果。此外,按压膈俞穴还可以缓解呼吸困难,身体虚冷、易疲倦及低烧等病症。

5 阳陵泉穴

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具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功效。主要用于缓解和改善胆道和下肢疾病,如下肢瘫痪酸麻、肌肉抽筋、筋骨僵硬、坐骨神经痛、腰痛、膝盖痛等症状。还能加速血液循环,有纤腿的功效。

6 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是肺经的原穴,补气效果极佳。(治疗气不够使,吸不上气)还具有顺气平喘、化痰止咳、活血通脉之功效。可缓解咳嗽,气喘,咳血;胸部痛,咽喉肿痛;对无脉症、呃逆、腕痛无力等病症的改善也有不错的效果。

7 大杼穴

在背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具有舒筋活络,清热解表,宣肺止咳。大杼穴可有效改善因头痛而导致的发热、咳嗽、气喘、胸闷、鼻塞、流鼻涕、喉咙肿痛、肩胛酸痛、颈部僵硬疼痛、手臂疼痛等症状。

8 悬钟穴

在小腿外侧,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具有通经活络,疏筋止痛的功效。用于缓解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脚气;颈项强痛、颈椎病、肩痛、胸肋疼痛、腋下肿、颈淋巴结核等。另外,颈肩僵硬、扭伤按摩悬钟有缓解。(左边痛按右脚的悬钟,右边痛按左脚的悬钟)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 健康养生 图文信息,特别是当涉及食疗、药品、配方、针灸技术等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冶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使用!若有侵仅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1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