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
37岁小伙子突发心梗,而且他的心脏扩大,心功能非常差,心脏血管非常糟糕,无论是做支架治疗还是外科搭桥手术,风险都非常大,不做手术,猝死的风险又非常高。
高血脂导致心梗发生
37岁小伙子突发心梗的原因就是高血脂!小伙子心脏血管犹如“豆腐渣”,从他的冠状动脉造影图中能看到心脏上三支主要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堵塞,甚至有2根已经100%堵死。别看现在菜37岁,但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发心梗了,11年前,在他26岁的时候,他已经发生了一次心梗,这11年间一直没有好好控制血脂,导致他11年后再次发生了心梗。
血管变脆以后,预示着脂质斑块非常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后就容易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37岁小伙子血管脆的像“掉渣”一样。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从6%到50%不等,它和堵塞血管的部位有关,比如左主干血管出现急性闭塞,可能死亡率要超过百分之七八十,如果前降支血管近端急性闭塞,死亡率高达40%—50%。
血管包括内膜、中膜、平滑肌和外膜,在自然状态下,血管是有弹性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硬度增加。
甘油三酯高,血管油乎乎的,一些人早晨空腹抽血后,血液经过沉淀,上层血清是油亮的。
揪出高血脂中最坏的因素
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项统称为血脂。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以下,总胆固醇3.1—5.2,甘油三酯0—1.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1.55。
△37岁小伙子血脂检查结果
在脂蛋白(a)、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五种不同的血脂成分中,目前的医学研究表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管损伤最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能够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重疾病的进展速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伤害血管的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其实和家庭里的熬粥有一定程度的类似。熬粥至少需要几个条件:米,点火,下锅。
正常血管里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类似于“米”,平时规律地在血管内流动,血管壁有一层屏障系统——内皮细胞,平时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度升高或者遇到破坏性的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极易导致屏障系统损伤,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氧化变成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时,即“点火”的过程;内皮细胞间隙增加,这时“米”就有机会渗入内皮下,相当于“下锅”,血管壁内的巨噬细胞就会吞噬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体——脂质坏死核心里的泡沫细胞。
形成斑块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一个是内皮细胞损伤。相当于有米下锅,点火煮粥的过程。
煮完粥后,粥的表面会形成一层粥皮,盖住泡沫细胞。这个粥皮也很重要,如果它坚固的话,斑块就不会破裂。但是当这个泡沫细胞越来越多后,粥皮会裂开,导致斑块破裂。有时即使泡沫细胞不够多,但遇到一些破坏性因素后,本来厚的粥皮也会破口开裂,粥流出来,斑块就破裂了,继而形成血栓。所以我们首先要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如果一旦形成了,就要阻止它破裂。
甘油三酯是斑块形成的“帮凶”
我们东方人的饮食习惯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很容易造成甘油三酯增高。增高的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样有密切的联系,当血管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遇到一起的时候,可以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颗粒变小,小颗粒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更容易进入血管内皮下,也更容易被氧化,氧化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说,控制甘油三酯的水平非常重要。
【专家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一定要注意降脂,一定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达标的程度,而且务必远离能够导致内皮细胞屏障损伤的易患因素,保证血糖、血压正常,戒烟限酒,警惕睡眠呼吸暂停。
血脂需要精打细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绝对的正常值,要因人而异,通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指标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根据个人情况来分析,我们在科普文章上看到的所谓的正常值针对的是一级预防的人群,即没有疾病的健康人群。
血脂的精打细算主要是通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其他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以下几类高危人群更加危险。
如果没有已知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4.9mmol/L,属于高危人群,应该降到小于2.6mmol/L;吸烟的人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评估上就多了一个危险因素,再伴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会很危险,尽量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糖尿病人群大多属于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控制在小于2.6mmol/L;高压超过160,低压超过100的高血压的人群需要结合危险因素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来评价低危、中危还是高危,再决定需要控制在什么程度;当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碰撞在一起的时候,极其危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定要降到非常低的状态;如果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统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均属于极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降到小于1.8mmol/L。【专家提醒】有了血压、肥胖、吸烟等高危因素,中青年人群十年的余生风险会直线上升,评估后就有可能属于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越多,成为高危人群的可能性越高。自己的化验结果一定要和医生确定危险分层,以便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
血脂降下来了,药还要吃吗?
确定是原发性高脂血症后,首先要提成改善生活方式,如果改善生活方式3—6个月没有效果的话,可能需要开启药物治疗,一旦开始药物治疗就不要再停药了,一定要坚持用药。
56岁刘阿姨突发心梗
2019年2月17日,正月十三,上午10点,56岁刘阿姨在家拖地搞卫生时感觉胸部疼痛,仿佛胸口有石头压着般,位于胸口正中位置,疼痛范围大约手掌大小,持续约5-8分钟,休息后缓解,伴有胸闷和活动后气促。其实刘阿姨这种症状近3年来一直有,但今天情况不同,这胸痛居然反复发作,之前一般不会如此频繁发作。刘阿姨发病时并无呕吐,无头晕、头痛,无肢体抽搐,无腹痛腹泻,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
家人见刘阿姨表情痛苦,情况不对,赶紧呼120去看急诊。上午11:20到达医院急诊科,血压:120/79mmHg,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V3-V6导联ST段压低,T波负正双向,下壁导联ST段压低,急查生化,血肌钙蛋白0.47ug/L,医生给她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刘阿姨既往没有三高,没有其他慢性病史,但她父亲50岁时曾经得过心肌梗死。
医生忠告:身体有这些症状时,应尽快去医院体检
医生听说刘阿姨反复胸闷胸痛已经三年了,非常惊讶,说这样真是心大,而且她父亲既往有心梗的,更是有心梗发生可能,当发生胸闷胸痛不适,应该尽快去医院看心内科。
心梗是致命性心脏病,我们一提到心梗,第一时间往往会想到电影或电视剧里的画面,突然有人捂住胸部,痛苦万分状,然后倒地,接着旁边人叫急救车要送往医院!事实上,心梗最常见表现就是胸部疼痛,通常为剧烈疼痛,有人比喻这种疼痛为大山压在胸口一样痛!而有时可能这种痛不是太剧烈,像刘阿姨这样,之前几年的胸闷胸痛忍忍就过去了。但这样做其实非常危险,因为一直耽误了治疗,一旦急性心梗发作,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医生提醒:预防心梗发生,除了定期体检,还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医生指出,定期体检很关键,通过体检,可以发现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或高血糖,从而尽早对症用药,防治心梗。特别是家里父母有心梗病史的更要注意,定期检查心电图,这个虽然简单,但却往往是救命的措施。
同时,医生提醒,预防心梗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现代人竞争压力大,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乐观的心态,同时远离烟酒,远离不健康饮食、远离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另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最佳季节。春天空气清新,适合户外运动,建议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同时需要注意保暖,因为春节往往气温变化大。
心梗一般指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一旦发病了,没有及时治疗,心脏肌肉会因为缺乏血液供应从而坏死。严重时更是会导致患者直接死亡。
心梗,往往来势凶猛,死亡率高,让人措手不及。认识心梗信号对早期就诊非常重要,但是大部分患者可能往往会忽略掉心梗发生的信号。
心梗来临前的几个征兆
其实心梗发作时,往往有些并不起眼的症状,只要多加留心,或许就能在关键时刻提前预防。
以下情况,可能是“心梗前兆”
1、心绞痛:较常见的先兆症状
心梗病人大多原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假若心绞痛在近一个月内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比之前更加频繁,胸痛的程度越来越重,持续时间比以前长,特别要警惕心梗的发生。
2、近期内屡次出现胸背部闷胀、压迫感或气短
胸痛是心梗最先出现的症状之一,多发于饱餐、情绪激动、运动、用力排便后,如果持续不缓解,或在休息时突发胸痛、胸闷,则要高度怀疑属于心梗的先兆。
3、胸闷、乏力,感觉像压了块石头,总想长出气
部分心梗病人在发作前会突然出现憋闷、乏力、冷汗,伴有心慌、气急等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当发现上述类似症状,则可能是心梗发生的前兆。
4、除此之外, 急性心梗前还可能伴随某些不典型症状:
如果身体频繁出现上述情况,应尽快到心内科就诊,必要时做冠状动脉 CT 或者做一个冠状动脉造影看看血管是否出现狭窄。
以下情况,可能是发生了“急性心梗”
1、剧烈且持续的胸部正中疼痛,并放射至后背、下颌或左臂。
2、头晕或晕厥,突发大汗、恶心、气短、心悸(心脏沉重感)。
年轻人频发心梗的原因
近几年,这个一般在老年人群中高发的疾病也开始盯上了年轻人,4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实际上,那些看起来 健康 的年轻人的身体早已是危及四伏!
1、工作压力大
工作量过多,身体和大脑长期疲惫,人的心脏负荷增加,心脏对于血液以及氧气的需求量也增大,此时便很容易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
再者,大脑和神经因为压力过大而处于紧绷状态,冠状动脉内皮很容易受到损害,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在这种状态之下,患者会因为一些微小的因素刺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从而堵塞住心血管,引起严重的心肌缺氧,导致心梗的发生。
2、烟酒过度、饮食不当
长时间抽烟喝酒,不仅会影响人的血脂、血糖、血压,还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形成血栓或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样一来心脏供血出现障碍,极易诱发心肌梗塞。
短时间内大量的抽烟酗酒,也会引起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痉挛,心梗也随之而来。除此,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吃过量高油高糖食物,也会增大心肌梗塞的发生风险。
3、长期熬夜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熬夜似乎成了常态。但是一旦长时间熬夜,心脏负荷增大,极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4、长期久坐不运动
长时间久坐时,身体的血液循环相对变慢,血液当中的脂类成分会在动脉的管壁中过度沉积,血脂含量升高,导致心脏供血异常。此时如果出现不良因素刺激,如突然运动、情绪激动等,就会诱发心肌梗塞。
因此,不管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想要避免心肌梗塞,就要避开以上因素。患有慢性血管疾病的人也一定要及时就诊,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心肌梗塞风险。
突发心梗,记住这“4不要”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很常见的急危重症,其死亡多发生在起病的第1小时内,选择科学的救护方式,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1、不要独自去往医院
这可能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一种错误了,有病去医院就诊是对的,但是当疑似心梗发作时,独自去医院确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因为当心梗患者独自就医时,过量的运动或会加重病情。而且,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若身边无人,则很可能错失最好的抢救时机。
2、不要随意喝水
有人说,一旦心梗发生时,要马上扶起患者喝点水,这样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这样的做法其实对患者没有什么好处,喝水很容易导致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这对急性心梗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
3、不要乱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治疗心绞痛的药,但急性心梗患者服用要慎重。这个药可以直接使全身血管扩张,进而降低血压。
对于怀疑发生急性心梗的人来说,如果血压偏低,服用硝酸甘油就成了一大禁忌,它会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增加休克的发生风险。
4、不要乱做心肺复苏
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如果患者还有心跳和呼吸,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的发生风险。
如果发现病人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切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而应立即采用拳击心前区使之复跳的急救措施。
若无效,则立即联系急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抢救,直至医生到来。
记住这“4点”,关键时刻能救命!
1、立即停止活动
怀疑心梗发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停止一切活动,立即就地平卧,双脚稍微抬高,严禁搬动,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
2、立即拨打120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及时与急救医生联系,帮助医生了解情况,辅助用药。
3、保持呼吸通畅
停止活动后,要努力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的话,可以立即吸氧,这样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状况,控制或缩小梗死面积。
4、要舒缓心情
家属自己首先不要过分慌张,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以免加重病情。陪着患者,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
选择正确的抢救方法,才是真的在救命,希望大家都要记住这“四要四不要”,但同时我也希望大家最好都用不上这些,都要健 健康 康的才好。
脑梗和心梗会给人们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这是因为脑梗和心梗都是在动脉硬化严重的情况下发生形成的,而且心肌梗死也是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表现,主要表现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也会导致相应供血范围的心机受到严重以及持久性的缺陷损伤,而且脑梗和心梗基本上都是和日常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的,这是因为他们吃的食物都太过于油腻和高脂,并且吃的东西太甜以及太咸等等都会导致脑梗和心梗的发生,而且情绪过于激动以及吸烟和喝酒都会导致脑梗和心梗的发生。
你们想要预防脑梗和心梗 就一定要积极的控制自己的原发病,同时要定期的去医院进行体检,身体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去检查,而且要保证自己的血压和血糖在一个平稳的状态,而且在生活当中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运动,保持一个规律的饮食,同时也要避免暴饮暴食的出现,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合理的膳食搭配,注意自己情绪的变化,遇到容易让自己激动的事情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自己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差。
脑梗和心梗都具有一定的危险系数的,而且心肌梗塞还会伴随着很多的并发症,严重的时候会让患者的心脏出现破裂,而且患者在出现心肌梗死之后,也会导致猝死发生,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患者死亡,而且脑梗死的患者会对自己的脑部造成严重的损伤,而且脑缺血性血管的大小也会随着缺血严重的程度发生一些其他性的病变,而且患者严重的时候还会发生一些肢体上的瘫痪以及眩晕,而且也会让患者的脑缺血发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30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