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早期,医生往往会给患者开一类降糖药。糖友刚开始使用这类药时,控糖效果不错。因此在之后几年甚至十几年中,有的糖友坚持只用这一种降糖药。即使后期血糖有所升高,也不去医院进行药物调整。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长期管理糖尿病稳定,不可能只使用一种药。有数据显示,单一降糖药的降糖功效为1%。
我们平时建议大家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按时定量用药,不随意调整药量或停药。但这并不意味着降糖药物、药量永不改变。一旦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要考虑是否该去医院进行药物调整了:
可考虑“减药”
1
药物不良反应重
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在发挥治病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初食某些降糖药,可能会带来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可循序渐进用药,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最终达到合适的药量。
2
频繁出现低血糖
糖尿病人降糖,并不是越低越好。有的降糖药降糖力度较强,特别容易出现低血糖风险。如果在日常饮食运动都正常的情况下,频繁出现低血糖,需考虑是否因降糖药物降糖力度过大所致,可咨询医生进行减药,必要时也可考虑换药。
可考虑“换药”
1
出现药物过敏
对降糖药过敏的糖友只有极少数,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这种情况则可换药。
2
副作用过于明显
如果用药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屁多等症状过于明显,甚至影响生活,可考虑换药。
3
合并肝肾疾病者
很多药物都会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如果肝肾出了问题,对降糖药的选择需更加警惕。可考虑格列喹酮、瑞格列奈及胰岛素等治疗方式。
4
药物对血糖控制失效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患病时间越长,病情也会逐渐加重。这也意味着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使用不是“终身制”。
因此,一旦发现所用药物对自身血糖的控制作用不如以往,也需及时就医咨询,看是否有必要进行药物调整。
总 结
使用降糖药,根据自身病情的变化,以及日常血糖值的情况,及时跟进,适当调整,才能控好血糖,降低并发症伤害。
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所以在用药时也要考虑尽可能的挽救胰岛功能。
一份来自英国的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初期诊断时胰岛功能已经下降了50%。如果治疗不当,胰岛功能会迅速下降,14年后胰岛功能就下降到0。
而更严峻的数据是,我国初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胰岛损失基本是在60—70%。专家告诉我们,东西方发生二型糖尿病的机制不一样。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更弱,更容易损失;
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延误治疗(包括血糖用药的延误以及诊断并发症的延误)造成的胰岛功能损失。而1型糖尿病的胰岛功能下降就更快了。
【提醒】
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胰岛功能也在下降。调查显示,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0%。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不仅承受糖尿病本身高血糖对胰岛功能的危害,还要面临年龄的增长使其胰岛功能下降的现实。
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两种药物:一种药加强胰岛素的作用,帮助血糖介导到肝脏、脂肪、肌肉中去,从而降低血糖;另一种药保护其他组织少受或不受血液中高糖的浸泡。这样联合用药,最终把血糖控制好。
联合用药
在糖尿病不同的阶段,根据胰岛功能的需求,应该及时采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在需要用到胰岛素的时候应该及时联合应用胰岛素。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 当患者初诊血糖大于7.5,应启用联合治疗。
◉ 二甲双胍不耐受患者,应选择两种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
——《AACE指南中关于早期联合治疗的建议》
使用适合自己的药物、药量,才能维护体内升降血糖的平衡,保证血糖平稳达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9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乱吃药变“老黄人”,老人肝衰竭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