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肘髎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肘髎穴位于上臂外侧,肱骨外上髁的上方,肱三头肌的外缘,肱桡肌的起始部;或于曲池穴外上方1寸,肱骨边缘外,屈肘取穴。
肘髎穴的准确位置图
肘髎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屈肘,曲池穴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在桡骨外上髁上缘肱肌起始部,肱三头肌外缘;有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肘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肘筋膜、肱三头肌。有桡侧副动、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皮肤由臂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稍厚,有少量的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肱桡肌起始部,进入肱三头肌。该肌由桡神经肌支支配。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
浅层有前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肱深动脉分布。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并有桡侧副动、静脉通过。
肘髎穴意义:大肠经经水由本穴的髎孔流入地之地部(骨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将肺及大肠经上源汇聚的冷降之水注入骨所主的地之地部。
肘髎穴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肘为全身关节较大者,肘髎穴有舒筋利节作用,治腕肘屈伸不利,肩臂痛麻。
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
肘髎穴主治肩部酸痛,肘部酸痛,臂部酸痛,麻木,瘰疬,挛急,屈伸不利,臂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瘫痪,嗜卧等。
肘髎穴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和嗜卧。
肘髎穴主要用于局部疾患:如肩、臂、肘酸痛,麻木、挛急、屈伸不利等。
现代多用肘髎治疗瘫痪、臂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及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
肘髎穴主治肘臂疼痛、拘挛、麻木,瘰疬等。
肘髎穴主治肘臂酸痛,麻木,挛急。
运动系统疾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等肘关节病。
肘髎穴配曲池穴治肘臂疾病。
肘髎穴配肩髃穴、臂臑穴治上臂疼痛不举。
肘髎穴配肩髃穴、腕骨穴,治臂膊红肿、肢节疼痛。
肘髎穴配曲池穴、手三里穴治肱骨外上髁炎、上肢不遂。
肘髎穴配天井穴、少海穴治肘关节拘挛疼痛。
肘髎穴配养老穴、肩髃穴、合谷穴,治肩凝症。
肘髎穴配手三里穴、肩髃穴,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肘痛,屈伸不利。
肘髎穴配曲池穴、手三里穴,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肱骨外上髁炎。
治法:寒则通之,湿则泻之,热则凉药水针。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前臂放散。
沿肱骨前缘,进针1.0~1.5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臂放散。
治肘部痛时可用"齐刺"或"恢刺"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注意:此穴为肺经、大肠经气血与肾经气血转换的重要穴位,即是我们所说的金生水之穴,肺肾关系的失衡皆可通过此穴作出快速的调整。
·肘髎。肘,肘部,指穴所在部位。髎,孔隙,指穴内气血的运行通道为孔隙。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水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流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肘尖。指穴所在部位为肘尖部,无它意。
肘髎为经穴名(Zhǒuliáo LI1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肘即肘部,髎为骨隙,肘髎穴在肘部,靠近骨隙处,故名肘髎。主治肩部酸痛,肘部酸痛,臂部酸痛,麻木,瘰疬,挛急,屈伸不利,臂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瘫痪,嗜卧等。
肘尖穴:《外科枢要》。
《针灸甲乙经》:肘髎,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
肘即肘部,髎为骨隙,肘髎穴在肘部,靠近骨隙处,故名肘髎[1]。
《说文》:“肘,臂节也。”段注:“肱与臂之间曰肘。”髎,有深空之义,或作“窌”。此穴在肘关节之直上,当肱骨外上髁的上方与肱三头肌之间陷凹中,故名肘髎。
《针灸甲乙经》:肩肘节酸痛,臂痛,不可屈伸,肘髎主之。
《类经图翼》:肘节风痹,臂痛不举,麻木不仁,嗜卧。
《针灸大成》:主风劳嗜卧,肘节风痹,臂痛不举,屈伸挛急,麻木不仁。
道医培训1 网球肘艾灸有用吗网球肘艾灸有用。
网球肘主要是指肱骨外上髁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艾灸主要是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来作用于疼痛局部,相关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使患病部位的血液循环畅通,帮助炎症快速消散。从而起到治疗网球肘的效果。
2 网球肘艾灸常用穴位网球肘艾灸治疗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为主,主要取肘关节局部经穴治疗:曲池(屈肘90°左右,肘横纹拇指侧纹头端),肘髎(曲池外上方1寸),手三里(曲池外下2寸),阿是穴(局部压痛点)。
3 艾条温和灸治网球肘取曲池,手三里,肘髎,阿是穴为施灸穴位。
曲池,手三里和肘髎穴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消除疼痛;灸治阿是穴可直达病灶,以上各穴合用,可以起到活血通络,濡养筋骨的作用。
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施温和灸,每个穴位每次灸3-5分钟,隔天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4 艾条发疱灸治网球肘本法取曲池穴,阿是穴灸治。
曲池可起到行气血,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二穴合用,则可通气血,散外邪。
操作方法:令患者屈肘,将胳膊放置在桌子上,施灸者用米粒大的艾炷放在上述穴位上点燃施灸,每个穴位每次灸3-5壮,隔天灸1次,5次为1个疗程。灸后所起水疱可用针刺破后放水,并涂抹消炎膏。
hello,我是中西医万万,先点击上方 中医 健康 日记,关注我,每天分享中医知识,一起认识中医,学习中医,弘扬中医。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治疗一个疾病会突然不知道怎么使用穴位来治疗,想半天才会想起来,所以呢,今天就为大家整理汇总了50个疾病和对应的针灸穴位,喜欢的朋友可以先点击收藏好!
1、发热用大椎; 2、开四关用合谷、太冲;3、保健用足三里;4、肝气郁结用太冲;5、胃痛用足三里;6、腰痛用飞扬、委中;7、脱肛用百会、长强;8、鼻塞用迎香;9、脾虚用公孙;10、肾虚用太溪;11、皮肤病——曲池、肺腧;12、耳鸣用听宫和少海;13、呕吐用内关;14、下肢麻木用阳陵泉、复溜;15、牙痛用合谷;16、痔疮用承山和孔最;17、拉肚子用上巨虚和神阙;18、肠胃炎用天枢、上下巨虚;19、尿道感染用水道、阴陵泉;20、说不出话用哑门和大钟;21、月经不调用三阴交、水泉;22、糖尿病用腕谷;23、鼻炎用迎香;24、网球肘用少海、肘髎艾灸;25、上肢发麻用支正;26、坐骨神经穴用后溪和阳陵泉;27、急性咽喉肿痛用少商、关冲、涌泉;28、急性扁桃体炎用列缺、照海、少商;29、咳喘用中府和定喘;30、气虚用气海;31、胆囊炎穴用日月、阳陵泉;32、急性胃痛用曲泽和内关;33、痰多用丰隆;34、腰腿抽筋用阳陵泉;35、流鼻血用内庭;36、痛经穴用三阴交和蠡沟;37、口腔溃疡用间行涌泉;38、荨麻疹用血海和风池;39、腰背痛用委中;40、痛风用复溜、筑宾;41、外脚踝关节扭伤用丘墟和养老;42、肾结石用筑宾;43、落枕用外劳宫、阳陵泉;44、偏头痛用外关;45、口眼歪用颊车合谷;46、静脉曲张穴用太渊;47、黄褐斑穴用天容;48、耳炎用前谷;49、中暑用十宣、人中;50、半身不遂穴用风市、足三里。
以上就是50种常见疾病和常用的治疗穴位,当然,并不是所有穴位都一定见效,毕竟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大家也听说过“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这两个词,有些时候同样的一个疾病你用不同的穴位都能治好,而有的时候,同一个穴位也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这也是中医博大精深的一种体现。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啦!点击上方头像或搜索中医 健康 日记关注我,每天分享中医 健康 知识,让我们一起认识中医,学习中医,弘扬中医!
“髎”是指骨的空隙处。
髎,读音:liáo
组词:
脱髎?[ tuō liáo ]病名。指脱臼。
肘髎?[ zhǒu liáo ]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
八髎?[ bā liáo ]中医学名词,即尻骨两旁的四孔。
禾髎?[ hé liáo ]人体穴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造句:
因为一次运动碰撞他造成了习惯性的手腕脱髎。
肘髎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
医生说他八髎闭合,会影响以后的生活。
多多按摩你的禾髎可以提高记忆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8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清晨一杯水:简单神效的补水排毒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