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泽穴位于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处,微屈肘取穴。
曲泽穴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仰掌,微屈肘取穴。
曲泽穴的准确位置图
仰掌,微屈肘取穴于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找曲泽穴。
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正中神经、肱肌。皮肤由臂内侧皮神经分布,皮纹较深。皮下组织内除上述皮神经外,还有贵要静脉由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起始,在前臂尺侧后上方上升,在肘窝下方转前面,于此接受肘正中静脉,再向上经肱二头肌内缘,至臂中点穿深筋膜入肱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筋膜,在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之间穿肘前筋膜,于肱动脉内侧直刺正中神经干及其深面的肱肌。该肌由肌皮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正中神经→肱肌。
布有正中神经本干和肱动、静脉。
曲泽穴意义: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心包经下传郄门穴,天部水气散热冷降归于地部。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功效作用:散热降浊,清暑泄热,和胃降逆,清热解毒,曲泽穴有通心气、调肠腑、泄血热的作用。
曲泽穴主治心痛,心悸,热病烦躁,胃痛,呕吐,肘挛,臂痛等。
曲泽穴主要治疗心胸、脾胃及时疫疾患等:如心痛、心悸、胸满、逆气、胃痛、呕吐、呕血、温病、风疹、霍乱、头摇、颜青及肘臂筋挛疼痛等。
现代多用曲泽穴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急性胃肠炎、臂神经痛、小儿舞蹈病等。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风性心脏病,心肌炎;
其它: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中暑,小儿舞蹈病等。
曲泽穴配神门穴、鱼际穴治呕血;
曲泽穴配内关穴、大陵穴治心胸痛;
曲泽穴配大陵穴、心俞穴、厥阴俞穴治心悸、心痛;
曲泽穴配少商穴、尺泽穴、曲池穴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曲泽穴配内关穴、大陵穴治心胸痛;
曲泽穴配委中穴点刺放血治急性胃肠炎。
曲泽穴配大陵穴,有清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
曲泽穴配内关穴、中脘穴,有调理肠胃的作用,主治呕吐,胃痛。
曲泽穴配委中穴、曲池穴,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中暑。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
直刺0.8-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中指放散。
三棱针点刺放血。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曲泽。曲,隐秘也。泽,沼泽也。该穴名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本穴为心包经之穴,所处为南方之地,虽然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经气在此汇合并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但天泉穴下传本穴的经水仍大量气化水湿,本穴如同热带沼泽一般生发气血,故名。
心包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物质一为天泉穴下传的地部经水和天部的冷湿水气,二为心包经肘以下各穴上行而至的水湿之气,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为心包经合穴。
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汇合而成,在本穴的变化主要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附注:心包经合穴。
曲泽穴为经穴名(Qūzé PC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厥阴心包经。曲泽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合穴,五行属水。曲即弯曲,泽即沼泽,经气流注至此,入曲肘浅凹处,犹如水进沼泽,故名曲泽。
《备急千金要方》:曲泽、大陵,主心下澹澹,善惊。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痛,善惊身热,烦渴口干,逆气呕血,风疹,臂肘手腕善动摇。
《针灸大成》:呕血,曲泽、神门、鱼际。
针刺曲泽穴可明显抑制正常人和患者对冷刺激引起的缩血管反应。
针刺高血压患者曲泽后,大多数患者血管舒张,血压不同程度地降低。
冠心病:用艾温和灸治疗3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获得即时疗效。并于灸前、施灸15分钟和停灸后5分钟分别进行有关指标的测定,施灸局部穴区均为温热舒服感,患者胸闷减轻,心前区舒适。心功能等参数均改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一定疗效。
手足搐搦症:以疼痛性,痉挛性肌肉收缩为特征,常伴有麻木感觉异常的手足搐搦症患者,针刺后均取得满意疗效。
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抑制作用:针刺动物(家兔)的曲泽、膈俞,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抑制损伤发展的作用,有抑制家兔心电图ST段升高效应。并在起针后,ST段电位值有自然下降的趋势,曲泽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的意义。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8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主动打喷嚏的好处:排除身体寒气的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