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冲穴位于人体的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中冲穴在中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针灸甲乙经》。一说在“手中指之端”《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中冲穴的准确位置图
仰掌,中冲穴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中冲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腱鞘及鞘内指深屈肌腱、末节指骨粗隆。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皮厚,富有汗腺,但没有汗毛和皮脂腺。穴位皮肤由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该部位神经末稍非常丰富,角觉特别灵敏,可辨别物体的质地和形态。指掌侧的皮下脂肪积聚成球,有纤维隔介于其间,皮肤连于指骨骨膜及腱鞘,指掌侧固有神经伴行的同名动脉,发出指掌支,在指端形成丰富的血管网,营养指骨、关节、腱膜和皮肤。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
布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穴位意义: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热水气。
运行规律:急速散热降温而行于天之中下部。
特异性: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木、附注:心包经井穴。
功效作用:发散内热、苏厥开窍,清心泄热、有清心泄热、开窍苏厥作用。
中冲穴主要用于神志病、热病及舌疾:如心痛、心烦、中风昏迷;中暑、热病汗不出、目赤;舌强不语、舌下肿痛、小儿夜啼、掌中热、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等。
中冲穴主治中风昏迷,热病心烦,身热如火,舌强不语,晕厥,头痛,心痛,中暑,惊风等。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昏迷,休克,脑出血,中暑,癔病,癫痫,小儿惊风;
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
其它:小儿消化不良,舌炎,结膜炎等。
中冲穴配内关穴、水沟穴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
中冲穴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治舌强不语、舌本肿痛;
中冲穴配商阳穴治耳聋时不闻音。
中冲穴配人中穴、内关穴治休克。
中冲穴配命门穴治身热。
中冲穴配廉泉穴治舌下肿痛。
中冲穴配劳宫穴、大陵穴,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掌中热。
中冲穴配人中穴、廉泉穴,有清心开窍的作用,主治舌强肿痛。
中冲穴配少商穴、合谷穴,有开窍苏厥,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血必黑或稀淡),热则泻针出气(莫出其血)。
浅刺0.1寸,局部胀痛;
三棱针点刺出血。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中冲。中,与外相对,指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
·心包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物质是来自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且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出,故为心包经井穴。
·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外出体表的高热之气,此气外出体表后急速散热降温,所行为天之中下部而不能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中冲为经穴名(Zhōngchōng PC9)。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厥阴心包经。中冲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五行属木。中即中间,冲即冲要,此穴在中指端冲要处,故名中冲。
《备急千金要方》:主舌本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烦闷汗不出,掌中热,身如火痛,烦满舌强。
《类经图翼》:主治热病汗不出,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舌强痛,中风不省人事。
《针灸大成》:惊风,灸中冲、印堂、合谷,各数十壮。
《医宗金鉴》: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8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