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这款药物,跟大家一说,都知道。好用,但让患者也害怕,副作用太多,一方面不服药,可能面临着血管堵塞,服药,怕身体受不了。
包的他汀类药物
很多人过分的担心服药的健康问题,妄图通过吃鱼油,保健品来恢复健康。高举是药三分毒的大旗来抨击所有西药。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他汀,通过减缓体内胆固醇的产生。最广为人知的是它在降低血流中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称为“坏”胆固醇)的水平方面的作用。它还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被称为“好”胆固醇,其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有关。
就这样一款药物,有着许多副作用,诸如转氨酶升高,肌痛,腹泻等,可这些副作用发生的几率其实是非常低的。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副作用的发生几率
腹泻(5-14%)
鼻咽炎(4-13%)
关节痛(4-12%)
失眠(1-5%)
尿路感染(4-8%)
恶心(4-7%)
消化不良(3-6%)
转氨酶升高(2-3%)
肌肉痉挛(2-5%)
肌肉骨骼疼痛(2-5%)
肌痛(3-8%)
肢体疼痛(3-8%)
咽喉疼痛(1-4%)
我国四十岁以上中年人,每十个人当中就有7个人曾服用过这款药物(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但你看看真正因为服用他汀而就医的患者,屈指可数,大概十不足一。而不服用药物的患者呢,几乎每一个都住了院,偏瘫的,中风的等等。
在这里,说这些,只是让大家安心,这其中大多数的副作用,都可以在停药后恢复。
对于个别无法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需另寻贝特类药物替代。
但如果已知是明显主要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这时我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如果是颅内细小动脉闭塞,这种被称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情况,是没有好的方法进行治疗。
更多相关脑血管疾病的问题,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本账号。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咨询,我会在业余时间回答各位。
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临床上应用很普遍的一类降脂药物,随着全球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获美国FDA批准(1987年)上市以来,辛伐他汀、阿伐他汀等他汀类新药不断问世。许多大型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甚至使斑块消退,从而打破了心血管病不可逆转的传统观念。
关于长期使用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已经超过10年,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肝酶增高,尤其是在使用的前3个月,如果病人的肝脏酶血检查值高出正常上线的3倍以上,应该综合分析病人的情况,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功能变化的可能,如果确实是他汀引起的,有必要考虑是否停药;如果出现肌痛,除了体格检查外,应该做血浆肌酸肌酸酶的检测,但是横纹肌溶解的副作用罕见。另外,它还可能引起消化道的不适。
最近美国的研究者报道,34例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14天后,就已经能检测出病人体内辅酶Q10的降低。研究表明患者由于使用他汀类药物不但会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的水平,也会降低在胆固醇生成途径中的其他一些中间产物水平,包括辅酶Q10,使辅酶Q10的水平下降。而后者对于线粒体能量的产生至关重要。他汀类药物与辅酶Q10的关系已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明确指出他汀类药物能阻断体内辅酶Q10的生成,会造成病人体内辅酶Q10不足,且这种现象在老年病人身上更容易发生,特别是已有心衰的病人发生‘他汀类’诱发的辅酶Q10不足,会使心肌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对于慢性心衰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利弊之争,仍然需要进行确定性试验来进一步阐明。
伊什特万教授(Dr. Horváth István)
目前,匈牙利伊什特万教授(Dr. Horváth István)经历了20多年的研究,发明一种胆固醇疫苗,可以通过免疫接种可诱导抗胆固醇抗体的产生,解决了现行的心血管疾病的疗法不可能治愈疾病并且有很大的副作用的难题。
控制高血脂,是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靶点之一,而对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积极控制,尤其重要,想要控制好这两个指标,很多时候都需要服用药物来加强血脂的控制,在各种各样的降脂药物中,从用药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来看,他汀类药物仍然是首选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药物。
很多朋友虽然血脂居高不下,但仍然不敢服用他汀类药物,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朋友听说吃他汀会“伤肝”,吃了他汀类药物,真的一定会伤肝吗?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任何药物都有它的不良反应风险,而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甚至是药物性肝损伤,就是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但作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其发生都是有一定几率的,而并非是吃了这个药,所有人就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不良反应。
各种各样的他汀药物引起转氨酶升高的风险几率并不相同,总体上来说,服用他汀药物,出现转氨酶升高的风险几率在2~3%左右,而真正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就更低了,因此,如果认为他汀类药物一定会伤肝,确需用药而不敢用药,使血脂得不到有效控制,伤肝的风险是避免了,但心脑血管的风险因素却并未消除,这样做的风险反而更大。
对于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加强血脂控制的朋友,他汀类药物到底是如何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呢?又应该在长期用药过程中,避免他汀类药物的肝损伤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他汀类药物为什么有引起转氨酶升高,甚至是损伤肝脏功能,其具体的作用机理到目前为止也并不特别明确,但之所以他汀类药物会肝脏形成不良影响,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是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作用于肝脏合成胆固醇的相关酶,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而起效,这类药物在抑制相关酶的同时,还会对线粒体的代谢途径形成多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细胞能量的过早耗竭而死亡。因此,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剂量越高,他汀类降血脂的效果越强,就越应该注意他汀类药物引起转氨酶升高的风险。
在他汀类药物发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发现了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多种免疫抗体,因此,推测他汀类药物引起肝损伤与免疫介导的相关因素有关。还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还可能与该类药物抑制糖基蛋白的形成有关,而且与不同人群的遗传基因多态性也有一定的关系。
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主要经过肝脏的CYP3A4肝药酶进行代谢,而如果与其他抑制该肝药酶的活性合用,就会导致药物的代谢受阻,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而不经过肝脏的普伐他汀,少量经过肝脏代谢的瑞舒伐他汀等药物,受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就相对较小。
有些朋友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发现出现了转氨酶的升高,就认为肝脏已经受到了损伤,惊慌不已,其实到底有没有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还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
转氨酶升高确实是肝脏受到损伤的标志性指标,但出现转氨酶出现升高,并非就一定是出现了不可逆的药物性肝损伤,一般情况下他汀类药物停药的指征是,ALT以及AST等转氨酶指标升高至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上,而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时停药,转氨酶指标和肝脏的功能,也都能过完全恢复,而真正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除了转氨酶升高情况以外,还应该结合临床症状,其他医学检验指标来综合判断,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注意,出现药物引起的不可逆肝损伤的几率,通常是极低的。
对于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转氨酶升高,但并未超出正常值上限3倍的情况,很多朋友都纠结是否需要停药,对于这种情况,通常不建议立即停药,有一部分轻度转氨酶升高的朋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身体会逐渐耐受,转氨酶也会逐渐恢复正常,因此,对于这部分朋友,更多的注意肝功能的复查,先不急着停药是更好的选择。
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药物引起肝脏 健康 损伤的,给大家以下5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是用药必需性的确认 。他汀类药物注意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对于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等调理效果都较差,而且并非是发生动脉硬化斑块,就一定要服用他汀类药物,到底要不要吃他汀,应当结合自身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情况,制定自身的血脂控制目标,在通过严格进行生活调理干预,血脂仍然无法达标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控制心血管风险,才需要辅以他汀来加强血脂的控制。因此,一定要在确需用药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乱用药物要不得。
第三个注意点,是 要尽量选择中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服用。 他汀类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跟用药剂量成一定的相关性,用药剂量越高,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强度越大,影响肝脏功能的风险几率也就越大,这一点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更为明显,耐受性更差,因此,尽量在控制好血脂指标的前提下,选择低剂量的他汀服用,是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方面,对于服用中低剂量他汀,血脂指标仍然不达标的朋友,配合依折麦布使用,还能使血脂降低15%~20%左右。
第四点需要注意的是, 应该做好用药期间的肝功能监测 。肝脏是一个非常沉默的器官,有时候即使出现了功能的受损,也不一定会有明确的症状,长期服用他汀期间,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了解自身的肝功能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常建议在服用他汀的前4~8周,要去检查下肝功能,如果转氨酶指标未出现升高的情况,可以在后续长期用药的过程中,每6到12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或结合具体相关症状,及时复查肝功能。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要 注意和他汀类药物同服的药物 。具体哪些药物不应用他汀合用,哪些药物需要慎用,大家可以通过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两个章节来了解,就不再赘述了。有些药物会抑制他汀的肝脏代谢,从而引起不良反应风险的加大,应当尽量避免与这类药物同服,要么寻求其他的不影响他汀代谢的其他替代药物,要么先停用他汀,在紧急用药治疗后,再启用他汀降脂治疗;还有些药物,比如有降低甘油三酯作用的贝特类药物,与他汀合用,虽然能够综合调节血脂谱,但仍然要注意药物合用可能带来的肝脏 健康 风险。#谣零零计划##用药科普排位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8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