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出台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监局,制定了关于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的简化审批注册流程。关于这件事,有很多人说好,也有一些人说不好。其实,这至少体现出一点:我们在用中医药的思路讨论中医药的问题。什么是中医药的思路?简单地讲,从应用历史长短来看,不同复方的临床经验厚度是不一样的,有些组方及其衍生方,临床使用了很多年;而有些组方,则很少使用。为什么要讨论经典名方,就是想把那些临床应用历史长的、疗效安全可靠的方子整理出来。
中药
那么,具体是怎么整理的呢?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制定的遴选范围与遴选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及优势;围绕中医优势病种选择方剂,主治要兼顾已上市中成药涉及较少的病证;古代中有较多记载及医案证据,现代文献中有较多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得到中医临床进一步凝练、权威专家广泛认可;各类中医药教材中广为收录;处方中不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大毒药材;处方中不涉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药材品种目录的一级保护品种;处方中不含有十八反和十九畏等配伍禁忌;原则上适用范围不包括急症、危重症、传染病,不涉及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用药人群;国内未上市品种。所以,符合上述要求的,才是目前我们所讲的“经典名方”,这是个狭义的概念。什么意思呢?六味地黄丸够经典吧,经典的补肾方,但是由于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六味地黄丸品种,不是未上市品种,所以未在本次的“经典名方”目录中。同样,为什么治疗急性病、危重症的很多古方也不会出现在目录中?因为简化申报的规定要求,不能含有“大毒”的中药,而治疗急危重症的往往是一些偏性较大的虎狼之药。
经典名方
那么,究竟哪些方子顺利成为了“经典名方”呢?第一批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实际上是由以下100首古方组成的:
《伤寒论》:14首,桃核承气汤、竹叶石膏汤、麻黄汤、旋覆代赭汤、真武汤、吴茱萸汤、芍药甘草汤、半夏泻心汤、小承气汤、猪苓汤、黄连汤、甘草泻心汤、当归四逆汤、附子汤等;《金匮要略》:14首,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厚朴麻黄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半夏厚朴汤、泽泻汤、百合地黄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大建中汤、橘皮竹茹汤、甘姜苓术汤、厚朴七物汤等;《千金翼方》:1首,当归建中汤;《备急千金要方》:4首,温胆汤、小续命汤、温脾汤、开心散;《普济本事方》:2首,槐花散、竹茹汤;《严氏济生方》:3首,当归饮子、辛夷散、实脾散;《妇人良方大全》:2首,温经汤、三痹汤;《小儿药证直诀》:1首,泻白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首,甘露饮、华盖散、清心莲子饮;《脾胃论》:1首,升阳益胃汤;《兰室秘藏》:4首,清胃散、当归六黄汤、乌药汤、圣愈汤;《内外伤辨惑论》:3首,羌活胜湿汤、当归补血汤、厚朴温中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2首,地黄饮子、三化汤;《医学统旨》:1首,清金化痰汤;《景岳全书》:8首,桑白皮汤、金水六君煎、暖肝煎、玉女煎、保阴煎、化肝煎、济川煎、固阴煎;《外科正宗》:1首,托里消毒散;《寿世保元》:1首,清上蠲痛汤;《万病回春》:1首,清肺汤;《证治准绳》:2首,养胃汤、清骨散;《普济方》:1首,石决明散;《简明医彀》:1首,保元汤;《瘟疫论》:1首,达原饮;《医学衷中参西录》:1首,升陷汤;《温病条辨》:5首,三甲复脉汤、益胃汤、沙参麦冬汤、新加香薷饮、桑杏汤;《医学心悟》:3首,半夏白术天麻汤、蠲痹汤、二冬汤;《医原》:1首,藿朴夏苓汤;《伤寒瘟疫条辨》:1首,丁香柿蒂散;《医方絜度》:1首,一贯煎;《傅青主女科》:6首,易黄汤、宣郁通经汤、完带汤、清肝散、清肝止淋汤、两地汤;《验方新编》:1首,四妙勇安汤;《医林改错》:1首,身痛逐淤汤;《医宗金鉴》:4首,枇杷清肺饮、五味消毒饮、黄连膏、除湿胃苓汤;《妇科冰鉴》:1首,桃红四物汤;《辨证录》:1首,散偏汤;《医门法律》:1首,清燥救肺汤;《外科大成》:1首,凉血地黄汤。好啦,这就是目前常说的“经典名方”,使用广泛、疗效可靠。说不定你正在的吃的汤药里面,就有这些方子的身影哦。
【小金药师说药事】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民间治病的偏方不可信。偏方不同于中医的正规药方。一方面是散见于民间,不为外人所知,流传下来有一定疗效。另一方面,对于疗效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验证,一直存在误解和争议。大部分偏方和秘方都没有经过科学证明。“一般是那些怪病、疑难杂症、疑难杂症等。,如果不寻求治疗,人们会选择民间疗法。民间偏方的个体差异是相当大的,疗效会因季节、地域、个人身体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而不是“一个针对所有人”。所以在选择民间偏方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使用,切不可拿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做实验,这样很容易出事。”广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林穗芳主任说。见偏方的正确治疗方法。1.不要相信网上流传的所谓偏方。网上关于民间偏方的信息数不胜数,这些偏方很多也是千奇百怪。为了吸引网友的眼球,增加点击量,很多信息都是真假不分的。林医生建议,“网上所谓的民间偏方,很大一部分都被人为地宣传放大了。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神奇偏方。”2.对于药性太多,用药离奇的药方,要先咨询医生。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有些民间偏方因为材料来源特殊,毒性很大。对于毒性和药性较高的药方,使用前要咨询医生。“对于一些奇怪的疾病,可以在咨询医生的情况下尝试偏方。”3.最好是去医院看病。林穗芳医生说,民间偏方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很多病还是去医院治疗比较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不宜采用一些民间偏方,以免加重病情。
可信。中医几乎是世界上最可信的医术。被很多代人试过,死了很多人,所以很安全。人活着难免会生病。在医疗水平低下的时代,人们往往会就地取材,寻找一些治病的“素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偏方。这些民间疗法被继承了下来。虽然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还是有人坚持使用民间偏方。民间偏方是否真的有神奇的功效,如何利用民间偏方使其更安全,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民间偏方是在民间流传的一些单方的、经过验证的偏方,也称“土方”。它简单、经济、方便,对人们的疾病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使用偏方时,一定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取其精华,并注意其应用的安全性。
摘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负责管理中医药行业,其主要职责包括拟订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和相关标准等等。中医药是指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其基础理论有阴阳学、五行学说、运气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这几种,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1、拟订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和相关标准,起草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草案,参与国家重大中医药项目的规划和组织实施。
2、承担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临床用药等的监督管理责任。规划、指导和协调中医医疗、科研机构的结构布局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拟订各类中医医疗、保健等机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并监督执行。
3、负责监督和协调医疗、研究机构的中西医结合工作,拟订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4、负责指导民族医药的理论、医术、药物的发掘、整理、总结和提高工作,拟订民族医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并监督执行。
5、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参与制定中药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中医药的扶持政策,参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
6、组织拟订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和相关人才培训工作,参与指导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参与拟订各级各类中医药教育发展规划。
7、拟订和组织实施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规划,指导中医药科研条件和能力建设,管理国家重点中医药科研项目,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
8、承担保护濒临消亡的中医诊疗技术和中药生产加工技术的责任,组织开展对中医古籍的整理研究和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提出保护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推动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普及。
9、组织开展中医药国际推广、应用和传播工作,开展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和与港澳台的中医药合作。
10、承办国务院及卫生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医药的基础理论
1、阴阳学
阴阳学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在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于本”。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
2、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3、运气学说
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4、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5、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1、中药材种植面积将稳定在4500万亩
在政府支持下,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迅猛,根据商务部在2018年6月发布的《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2017》,2017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466.89万亩;在《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中,2020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358万亩,比2017年种植面积增加了891.11万亩;在规划提到,我国在“十四五”期间要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 到2025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要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2、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逐年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来,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逐年上升,2020年已达1664.83亿元,2021年市场交易额可达1916.2亿元,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和中药饮片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3、近年中国中成药产量增长放缓
2009-2017年,我国中成药产量整体呈增长态势,2017年达到最高值383.61万吨,2018-2019年中成药产量连续下降,2020年产量下降至231.90万吨。2021年中成药产量恢复增长至249.95万吨,增长幅度为7.78%。2022年以来,中国中成药产量增长放缓,2022年全国中成药累计产量为227.70万吨,同比下降3.40%。截至2023年2月末,全国中成药产量已达40.40万吨,同比上年同期下降14.8。%。
4、2022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大幅增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药材消费市场,但存在部分地区存在中药材品种产能不足甚至没有资源分布的问题,因此对中药材有一定的进口需求。2020-2021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较为稳定,维持在6.7-6.9万吨左右;2022年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大幅增长,达13万吨,约为往年水平的两倍。截至2023年2月末,中国中药材进口量为1.7万吨。
从进口额来看,2020-2022年,与中国中药材进口量变化情况不同的是中国中药材进口额逐年增长。2022年,中药材进口额达到25.9亿元;2023年1-2月,中药材进口额达4.2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抗病毒。在病毒面前,单独的个人固然渺小,但举国上下表现了强大的凝聚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除了参与疫情一线的医护战士外,还有更多坚守各处的医学战士,他们同样肩负使命,守好大后方,为疫情防控与人民生命健康尽着自己那份不畏风险、勇挑重担的中国力量。 臧平立中医师就是其中一位,为人民生命安全做着防护防御工作,坚守在西安新城臧平立中医门诊岗位,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就医服务,为战胜疫情发挥着胜利军的作用……
臧平立,1968年8月生,祖籍安徽宿州砀山。民进会员,执业中医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疑难病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西安新城臧平立中医诊所所长,西安长江生殖医药研究所所长,北京同仁堂特聘专家。
他秉持“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忠旨,在疫情期间,每天都在药店里面戴着口罩,给需要帮助的人看诊和电话咨询微信咨询、义诊咨询活动,并日日在药房为病人配置防疫情的中药药方。中药药方配置讲究,种类、克数……常常配置下来一站就是一天,但臧平立医生乐在其中。为中医生、为中医活、为中医传承发光,这是他多年来的追求。
臧平立系清乾隆年间南臧(臧枚吉)北黄(黄元御)流派第五代传人(原西安市中医院已故名医麻瑞亭第四代传人),麻瑞亭老先生的关门弟子,擅治各种疑难杂症。2011年6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厅《国之瑰宝-中国国医大师录》首发式受到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及首届国医大师李辅仁、陆广莘、唐由之、路志正等首届国际大师的接见。臧平立曾在钓鱼台国宾馆八方苑贵宾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国医大师唐祖宣合影留念。曾在钓鱼台国宾馆被有关部门授予“爱国人士”称号。
中医是臧平立一生追随的事业,中医是他与患者的桥梁。从医30余年,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一人一方,对症下药,治愈了成千上万的患者。从医30多年来一直将发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并不断向世人传达中医理念。曾多次于贫困地区举办义诊服务,他惜老怜贫,乐善好施,以治病为目的,诚心为患者,在诊病中,每见贫困潦倒者,常常解囊相助,或于处方用药时,斟酌再三,去其昂贵之品,而以平廉之品代之,亦获殊效。
患者与臧平立(右一)合影
臧平立常说:“行医之人必是耐得住寂寞的,别人夸他赞他都是云烟,唯心有天下苍生才是光亮”。臧大夫便是心有苍生之人,他深信中医的力量,也亲眼见证过中医的神奇与伟大,他信奉孙思邈对良医的评语:“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
在臧平立先生看来,这是行医的潇洒,也是行医的智慧。虽师出有门,但他并不拘泥于流派,多年来,为精进医术,他遍访名医,曾受教于陆广莘、程莘农、王绵之等中医大家,对各家学说兼收并蓄,不抱门户之见;为将中医这门经验科学传承下去,还整理了自己的医案,出版成册,以供他人借鉴;各类公益活动场场不落,只为传扬光大中医学;虽然几十年前就被人赞“送子神医”,但他的医术并没有止于不孕不育,多年来,他涉及很广,肠胃病等疑难杂症也广为患者赞誉。
图注:亲自挑选中药材
古代大医家之所以能名流千古,不仅是因为他们医术高超,更是医德高尚。臧平立是一个“铁杆”中医,在临症中,借助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药,深度挖掘中医药经典名方、经验名方,锐意创新,不落前人窠臼。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凭着高超的技术,坚持底线,走流派纯中医的路线,一个人,一把椅子,一个摸脉枕,无论病人来与不来,都在这里。他始终坚信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臧平立认为,社会给予的荣誉,既是对他三十多年学习、实践、创新的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让他更加辛勤努力地回报社会。这就是臧平立,一位扎根西部、送子送福的情怀医者,一位为中国传统医学传承发展奉献毕生的西部名医。他将自己的善良之心、良好医德和高超医术融入医疗保健事业,实现了做“良医”的愿望。他常说“我一直觉得做为一名医生越单纯越好,什么金钱、名利、荣誉等等,都不如真正的解决患者痛苦重要。臧平立说:”我选择中医,愿倾尽一生,继续传承中医药文化,创新理论,创新思路,牢记守护生命、救死扶伤的使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愿意在发扬发展中医的道路上做那个单纯的追梦人。”
时有所需、我必有为、大医精诚,大爱无垠。当前,汹汹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在这场人类和病毒的战争中,中国的中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臧平立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诗词、茶道样样精通。他心系祖国健康事业,成为祖国健康事业奋斗终身的“斗士”,为全球人民健康提供“中国处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绵溥之力。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7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早睡早起的好处,早睡早起是几点到几点
下一篇: 冬天补肾吃什么好,补肾药膳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