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兑端穴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兑端穴位于上唇尖端,当人中沟下端皮肤与上唇黏膜之移行处。
仰靠坐位。兑端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兑端穴的准确位置图
正坐仰靠,于人中沟下端之红唇与皮肤移行处取穴。
兑端穴位于面部,上唇结节的中点。正坐仰靠取穴。
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兑端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
布有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脉。
功效:宁神醒脑、生津止渴、兑端穴有清热散风、开窍醒神作用。
兑端穴主要用于口唇及神志疾患等:如口噤鼓颔、口唇动、口疮、口臭、齿龈肿痛、消渴、鼻炎、晕厥、癫疾、狂症、癔病及遗尿等。
兑端穴主治癫狂,口唇动,齿龈痛,鼻塞,鼻出血;以及口腔炎,鼻炎,癫痫,晕厥等。
治口歪唇紧,齿龈痛,口臭,鼻塞;癫疾,消渴,昏厥。面神经麻痹,癔病,糖尿病。
兑端穴配目窗穴、正营穴、耳门穴治唇吻强,止齿龋痛。
兑端穴配本神穴治癫痫呕沫;
兑端穴配合谷穴、颊车穴治牙痛。
兑端穴配迎香穴、合谷穴治鼻塞。
兑端穴配本神穴、后溪穴治癫痫。
兑端穴配目窗穴、正营穴、耳门穴,有行气通经的作用,主治唇吻强闭不开。
兑端穴配本神穴,有开窍醒神的作用,主治癫疾呕沫。
兑端穴配耳门穴,有行气通清热的作用,主治上齿龋。
针刺法:一般针尖向上斜刺0.2~0.3寸。
艾灸法:禁灸。
兑端为经穴名(Duìduān GV27)。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兑指口,端即尖端,此穴在口部上唇尖端,故名兑端。
《针灸甲乙经》:手阳明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5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