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偏历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络穴,那么按摩偏历穴有什么好处与作用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按摩偏历穴位的作用
腧穴释义:偏,偏斜;历,经历。此穴为手阳明之络,言脉气由此穴偏侧别出,经过手阳明大肠经走向太阴之脉,故名。
简便定位: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即是。或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所指处有一凹陷,即为此穴。
解剖定位: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核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功能主治: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功效机制:清泻阳明、通调水道 此穴为手阳明经络穴,具有分清阳明经郁热,泻除阳明络脉实邪的作用,可 治疗 邪热郁滞阳明经络所致的头面五官疾患。此穴为手阳明经络穴,其脉气直接与手太阴肺经相通,可调理肺与大肠两经经气,治疗两经病变。肺为水之上源,偏历即可借宣散肺气,清利水之上源,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小便;又可宣泄阳明经气,加强发汗以祛除水湿,达宣上利下之功而解小便不利水肿之苦。此穴还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可循经治疗腕臂酸痛等症。
主治病证:目赤,耳鸣,鼻衄,口眼歪斜,牙痛,喉痹,咽干,颊肿;小便不利,水肿;癫疾,多言;肩膊肘腕酸痛,疟疾等;鼻出血,面神经麻痹,扁桃体炎,前臂神经疼,结膜炎,耳聋,耳呜,牙痛等。
保健养生 :牙痛的时候,在偏历穴处会感觉有条索一样的东西或压痛比较明显,可每天多揉几次,每次最少300下。只要把条索给揉散,牙痛就会明显减轻。经常用拇指指腹揉按偏历数次,每次1-3分钟,可以预防面部神经麻痹和脑中风。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消除特发性水肿—按摩偏历穴//vodjk.com/sxzd/140217/59965.shtml //upload.vodjk.com/autothumb/e/e3/thumb_1024_576_e3887906bc7c7626e836d3263ff1d09f-1.jpg //vodjk.com/yclm/sxzd/ true 健康一线 健康一线 特发性 水肿 按摩 偏历穴 偏历穴出自《灵枢•经脉》,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位于人体前臂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水肿及下肢水肿,女性尤为常见,按照西医学上的说法,这种情况叫做特发性水肿,这种病没有产生的具体原因,所以也没有特定的药物治疗。那么,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对此症状有何应对之法呢?本期《腧穴之道》为您讲述消除特发性水肿——按摩偏历穴。 2014-02-17
偏历偏历:偏,偏斜;历,经历。此穴为手阳明之络,言脉气由此穴偏侧别出,经过手阳明大肠经走向太阴之脉,故名。
简便定位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即是。
或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所指处有一凹陷,即为此穴。
解剖定位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核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功效机制清泻阳明、通调水道 此穴为手阳明经络穴,具有分清阳明经郁热,泻除阳明络脉实邪的作用,可治疗邪热郁滞阳明经络所致的头面五官疾患。此穴为手阳明经络穴,其脉气直接与手太阴肺经相通,可调理肺与大肠两经经气,治疗两经病变。肺为水之上源,偏历即可借宣散肺气,清利水之上源,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小便;又可宣泄阳明经气,加强发汗以祛除水湿,达宣上利下之功而解小便不利水肿之苦。此穴还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可循经治疗腕臂酸痛等症。
主治病证中医病症:目赤,耳鸣,鼻衄,口眼歪斜,牙痛,喉痹,咽干,颊肿;小便不利,水肿;癫疾,多言;肩膊肘腕酸痛,疟疾等。
西医病症:鼻出血,面神经麻痹,扁桃体炎,前臂神经疼,结膜炎,耳聋,耳呜,牙痛等。
配伍应用鼻衄:偏历、合谷、上问、昆仑、通谷(《针灸资生经》)。
耳聋:偏历、肾俞、听会(《神灸经纶》)。
耳鸣:偏历、阳溪、商阳、洛却、腕骨、前谷(《针灸资生经》)。
齿痛:偏历、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温溜(《经络全书》)。
癫疾呕:偏历、神庭、攒竹、本神、听宫、上星、百会、听会、筑宾、后顶、强间、脑户、洛却、玉枕(《备急千金要方》)。
保健养生牙痛的时候,在偏历穴处会感觉有条索一样的东西或压痛比较明显,可每天多揉几次,每次最少300下。只要把条索给揉散,牙痛就会明显减轻。
经常用拇指指腹揉按偏历数次,每次1-3分钟,可以预防面部神经麻痹和脑中风。
刺法
直刺0.3~0.5寸,或针尖向肘部方向斜刺入0.5~0.8寸,局部酸胀。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定位记载《灵枢·经脉》:去腕三寸。
《针灸甲乙经》:在腕后三寸。
《循经考穴编》:在腕侧后三寸。
《医宗金鉴》:从阳溪穴上行手腕后,上侧三寸。
主治记载《灵枢·经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
《针灸甲乙经》:风疟,汗不出;癫疾多言,耳鸣,口僻,颊肿;喉痹不能言,齿痛,鼻鼽衄。
《备急千金要方》:嗌干。
《外台秘要》:寒热。
《太平圣惠方》:疟久不愈;手不及头,臂膊肘腕酸痛难屈伸。
《标幽赋》:利小便,医大人水蛊。
《循经考穴编》:肠鸣浮肿,水鼓等症。
《外科大成》:颧疔。
道医培训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424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